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一、互动观念的转变,实效性一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们教师的教育意识和观念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师生互动对教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吸纳,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意识有所增强.尤其是在公开课和示范课上,我们明显可以看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整个教学环节也发生了形式上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了,更多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然后师生再共同探讨,教学模式也越趋多元化.公开课上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是和谐、宽松、民主的.不过,对于师生互动的实际效果,笔者在教师和学生层面也进行过问卷调查,有73%的学生认为,轻松是轻松的,但是就是感觉有很多课堂空隙,学生合作不如教师直接讲的好,觉得有点浪费课堂时间.也有67%的教师认为自己对师生互动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刻的领会,导致容易造成课堂上气氛活跃、表面热闹,可是课后学生作业、考试情况不佳的现象.此外,有些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变成了“满堂问”,或是没有注重问题设计的质量,导致互动实效受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提问”、“互动”的目的是要以问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而更好地掌握知识,达成预期学习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因教师对问题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互动本质理解得深度不够,往往会导致课堂中问题设计容易过多而繁杂,结果只能让学生疲于应付问题和互动而没有深入地探究.

二、互动主体比例缺乏均衡性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我们教师所采用的师生互动形式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教师与全体学生、与个体、与学习小组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而目前教师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是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大多以教师向全体学生以问题的形式发出单向的互动,缺乏教师与学生讨论的元素.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样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但是效果如何呢?这个我们教师都知道的,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往往只能激活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两头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就是说这种互动模式,往往会导致学优生和学困生的思维缺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互动参与比例失衡这样的结果呢?我们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所处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讲台”是我们呆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教师会走下讲台,在各小组间巡视和走动,不过此时你在想一想,我们做到了及时与各小组进行意见的交换么?我们与学生的互动是不及时的,往往是大家在各自学习小组内学习、讨论,然后再由个别学生上来板演示范,这样看上去给了学生踊跃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教师在下面巡视的时候应该是绝佳的与学生互动机会,因为那时可以做到个体化、差异化.

三、互动对象机会的不均等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里的学生指的是全体学生,但是我们教师受限于高考选拔机制,因此无法做到互动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为什么?因为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正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所以我们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应该也是有差异的.而事实如何呢?我们在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教师在选择与个体学生互动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座位有关,与学生的平时的学习成绩有关.调查后笔者发现,靠老师近的学生互动机会大,教室两侧和比较靠后面座位上的学生则与教师互动的机会较少.在与学生单向互动时,教师更多的时候与学习较好的学生互动,与学生干部的互动也多于普通学生的互动,为什么呢?因为教师与这些学生互动容易将课堂教学推向教师预设的轨道,同时互动的结果往往是较为愉快的.不过这样的互动势必容易导致班级内部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有些学生甚至被边缘化.很多教师认为,教师只要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完全地交给学生就万事大吉,就认为做到了互动的均衡性,至于学不学、学得如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班上学生出现成绩高低优劣实属正常,有差距才能凸显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情况的真实性,其实,这恰是互动机会不均等的表现.

四、主导者单一,学生表现消极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课堂上的主导者变得单一了,完全由教师来完成问题设置和互动信号的发出.其结果实际上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长,45分钟的课堂,教师要占据了50%,甚至有些教师还达到了70%,如此多的讲授时间,即使课堂上有互动环节,学生自主观察、思考、讲述的时间相对而言就变得很少,而且大多数数学老师还会将留给学生的时间充实以练习和例题解答,借此训练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方法使之趋于成熟,而并非是思维过程的自我建构.

(2)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教师是课堂提问的发起者,这些问题大多只有唯一的答案,而且教师在互动环节上,并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这也许就是到了中学阶段,数学课堂上愿意举手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的原因,因为答案的唯一性学生害怕出错,也不敢质疑问题的正确性.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3)教师会主动组织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但教师多站在讲台上扮演领导者、操纵者、控制者,很少与学生交流意见,任由学生自由讨论,有的学生借此机会干自己的事,不参与讨论,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效果.笔者认为师生互动的实效性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教师不仅仅要在意识形态和互动形式上做到位,更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每个学生.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面对不同的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教无类是教师应有的素养.课堂里的知识学起来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得心应手,每个老师也都明白教育学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不能一蹴而就.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鼓励,上课期间和学生的眼神交流是必需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观察每个人的反应,若是学生的脸色有微微的笑容,那便是有答案了,教师就可以让他和同学们分享,若是学生低头看其他地方,表情凝重,可能是有些许不明白之处,此时便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结合自己的观点回答学生,然后作出公平的评价。

作者:刘娅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96959.html

    相关专题:美术杂志订阅 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人文素养问题探究
    下一篇:物流企业营销模式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