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宋朝士大夫的异秉

  宋朝士大夫之所以能考进士、中状元、当学士、点翰林,个个都经历了寒窗苦读,经历了比当今高考更加残酷的比拼,然后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所以,他们五经六艺烂熟于胸,赋诗作文随手拈来,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除了精通应试教育所要求的文学才华之外,还有很多与此并无必然关系的特殊才能,像苏东坡长于美食,米芾善于奇石鉴赏,陆游精通养生之道等等,这倒是许多同时代士大夫无法比肩的,堪称异秉。 
  一、王嗣宗打出状元,王楚望读出进士 
  宋太祖“黄袍加身”以后,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实行科举制度,大力网罗人才。他求贤若渴,确定了殿试程序,亲自面试那些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举子。不过,他制定了一个怪规矩,凡是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完成最快谁为状元,这让那些读书人在苦读的过程中,不但追求学习质量,更追求写作速度,争当科场“快枪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宝八年(975年)乙亥科的殿试中,宋太祖却同时遇到了两个“快枪手”,举子王嗣宗和陈识两人同时完成答题,同时交卷,让宋太祖颇觉为难,一场科考总不能出现两个状元吧!于是,武夫出身的宋太祖干脆以“文人武斗”的形式决定胜负,要求二人在朝堂之上打一架,谁赢即为状元。结果,王嗣宗打架厉害,三下五除二就摔倒了陈识,高中状元,王嗣宗被人戏称为“手搏状元”。 
  与王嗣宗善打不同的是,宋太宗时期的大臣王楚望以善于朗诵著称。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王楚望被宋太宗任命为知贡举,主持科举考试。每当殿试结束后,宋太宗便请王楚望为自己朗诵举人们的试卷。由于王楚望声音洪亮,咬字标准,吐音明畅,语调优美,试卷上的辞赋经他一读,立刻优美雅致起来,即便是那些文格不够高雅、语句不够流畅的文章,他也能避重就轻,抑扬顿挫地读出韵味来,让宋太宗等在场倾听的人百听不厌。凡经他朗诵过试卷的举子,从无在殿试中落榜的,不但必中进士,而且往往名列前茅。所以,举子们交卷时,都会默默祈祷道:“但愿得到王楚望的朗诵啊!” 
  二、张齐贤会吃成宰相,陈尧咨善射 
  当将军 
  宋朝士大夫间肚量大、胃口好、最能吃的,非张齐贤莫属。欧阳修曾评价他:“体质丰大,饮啖过人。”年轻时,张齐贤曾经在一次饱饭之后,还吃下了整整一张煮熟的牛皮,可见肚量奇大无比。有一次,宋太祖视察西京洛阳,当时还是布衣之身的张齐贤把皇帝的大队人马拦起了,说要给皇帝献策,其实是贪吃。宋太祖倒也没有架子,让人把他带到行宫,问有什么对策。张齐贤先不说对策,却问有什么好吃的。皇帝让人把饭菜送来,张齐贤狼吞虎咽起来,边吃边说,一下子提了富民、举贤、慎刑、籍田等十个方面的建议,让宋太祖大为欣赏。回京后,宋太祖对其弟赵光义(后来继位的宋太宗)说:“这次西巡洛阳,见识了一位张齐贤,堪称宰相之才!”从此,张齐贤得到了两代帝王的关注与培养,从政后,出任过许多要职,单宰相就当了近二十年。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卖油翁》,文中那位“善射,当世无双”的“陈康肃公”,便是宋真宗时期的大臣陈尧咨。陈尧咨好学上进,学富五车,在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科考中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这位状元郎不仅喜欢舞文弄墨,而且喜欢使枪弄棒,尤其精于射箭,他曾以铜钱作靶子,一箭就贯穿钱孔,人称“小由基”(由基,即战国楚人养由基,射箭百发百中)。当时,辽国使臣来宋朝,常以能骑善射而面露骄色,让宋真宗很没面子。宋真宗想在文臣中找一个武艺高超而又形像颇佳的人来接待辽使,为国争光,“小由基”陈尧咨恰好“善弓矢、美仪彩”,是绝好人选。于是,凡辽使来京,接待、考察、骑射,次次由陈尧咨作陪,几次下来,陈尧咨果然表现出色,辽使不再小觑宋朝无人了。后来,宋真宗让宰相晏殊找陈尧咨谈话,说如果他愿意出任武职,将提拔他为将帅职务。陈尧咨慎重考虑后,接受了皇帝的条件,果然被提拔为陕西缘边安抚使、武信军节度使等重要职务,当上了将军。 
  三、杜镐胸藏万卷书,张方平文不 
  看两遍 
  宋朝士大夫,记忆力超强者二人,一是杜镐,二是张方平。杜镐以阅读的广泛、记忆的精准而闻名于世。宋真宗时代,杜镐出任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是北宋初年皇宫内所建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等人员,皇帝的侍从兼顾问)。杜镐任职馆阁,要预备皇帝的咨询,博览群书成了他的日常功课。他早起晚归,手不释卷,有时为完成自定的阅读任务,还干脆夜宿龙图,通宵达旦。他年过五十,还每天批阅经史数十卷。他不但海量阅读,而且记忆力惊人,凡皇帝需要取书进行检阅,或者同僚有问题需要查阅资料时,他便对书吏说:“某事见某书某卷第几行。”书吏一查,果然不误,士大夫美其名曰“杜万卷”。 
  张方平以阅读的快捷和领悟的深刻而闻名士林,无论阅读何种经典著作,从不需看两遍。当年,张方平任益州知州,把尚未扬名的苏洵父子三人广为延誉,使“三苏”在士大夫间名声大震。有一天,苏洵拜见张方平,张方平问苏洵道:“令郎最近阅读什么书?”苏洵回答说,儿子近期在重读《汉书》。张方平奇怪道:“读书还用得着看两遍吗?”张方平竟然不知道书还用看两遍才能记住的。据说,他曾经向人借阅“十七史”,总共1100万字,一个月时间就读完了。所以,士大夫评价他:“天资强记,数行俱下,前辈宿儒,无能及之!”张方平后来任过诸多要职,并成为宋神宗朝的副宰相,在辅佐朝政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苏东坡曾经评价他文章似孔融,韬略似诸葛亮。张方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超凡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 
  四、东坡品食成家,米芾爱石癫狂 
  自古称得上美食家的,必然会烹、会品、会创新,对于这三项,苏东坡是全能冠军。就烹而言,他会熬豆粥,会蒸鱼,“沙瓶煮豆软如酥”,“烂蒸香荠白鱼肥”,读来让人嘴馋。就品而言,他曾冒死品河豚。河豚有毒,处理不当,有性命之忧。苏东坡在常州任职时,有一位擅长烹饪的朋友请他吃河豚。当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儿们躲在屏风后偷窥,见苏东坡半天无语,他们大失所望。随即,苏东坡忽然把筷子一放,赞叹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至于美食上的创新,对于苏东坡来说,那就太多了,比如“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多是他的原创。对于“东坡肉”的制作,他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规范得极细腻精准。对于“东坡羹”,他说:“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多于羹面上……”这道羹实际上是以荠菜与米糁为主原料做的粥,取材极易,动手不难,味道既美,又能治病,难怪陆游后来盛赞此羹“芳甘妙绝伦”。用料不奢,加工不繁,粗中有细,化俗为雅,是苏东坡制作和享受美食的基本原则,这种平凡中见奇崛的美食原则,才是真正的美食之道。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宋朝士大夫的异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4080.html

相关专题:初中数学论文 热带地理


上一篇:盛世的后遗症
下一篇:宗白华“助燃”郭沫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