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景区垃圾管理研究

1环境引导行为理论简介

1.1环境与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克特列文的公式为: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个人的内在心理因素,E表示外部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f表示人的行为方向和向量。该公式表明,人的行为等于个人的内部作用与环境特性的函数,行为是个人的内在心理作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克特列文阐明了人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影响[10]。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如气象、土地、资源、高楼、事物等。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如家庭、团体、社区、社会、文化等,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化。

1.2环境引导行为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环境引导行为理论已被旅游业应用,但目前主要是应用于旅游经营者引导市场需求和旅游消费者通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旅游风光片的宣传以及周围亲戚朋友的旅游经历等产生旅游欲望。旅游经营者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通过环境设计、氛围营造来引导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吸引旅游者。如生态旅游、生态酒店、绿色餐厅等系列绿色旅游产品,通过营造一种绿色生态、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来引导消费。虽然旅游消费者日趋理性,但仍然摆脱不了媒体宣传的诱惑。大多旅游者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的景区风光和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形象感知,情不自禁的产生了旅游欲望和动机。环境引导行为理论在旅游业中就这样被有意无意的应用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欲将环境引导行为理论应用于景区垃圾管理之中,试图阐释环境引导行为理论在景区垃圾管理中的必要性,目的在于呼吁景区管理者应转变垃圾管理方式,在景区营造环保氛围,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和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

2景区垃圾管理的现状

本文通过调查和收集我国部分景区垃圾管理状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且对本研究有帮助的草原、山地、公园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以及不同知名度的四个景区镜头来透视景区垃圾的管理现状(见表1)。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类型、不同管理方式的四个景区在垃圾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草原型景区由于地广人稀,给垃圾管理造成不便,就产生了镜头一中的牧民与游客相互抱怨的现象。山地景区就其地形而言,垃圾处理不当、不及时会给景区环境和游客的旅游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但是目前很多山地景区依然是由景区清洁员分段处理、随时扔随时捡、适当提醒的办法,管理的效果只能是清洁员无奈的清扫。市民公园由于志愿者的参与,以自身行动感染人、影响人,乱扔垃圾现象反而减少。镜头四的云南九十九龙潭景区,采用垃圾换早餐的办法,提高了游客的环保意识。上述四个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视出环境引导行为在景区垃圾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时乱扔行为并不是游客故意而为,而是提示、引导不够。因此,加强环保氛围营造、环境引导对景区来说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3环境引导行为理论视角下景区垃圾管理的必要性

3.1强化景区管理者的环境意识

首先,景区管理者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对游客乱扔垃圾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有些景区管理者更多的受短期经济利益驱使,只要景区能吸引游客、游客能来,只要游客玩得开心,对乱扔垃圾的行为就尽可能地纵容,以环境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利益。其次,部分景区游客乱扔垃圾的缺乏有效管理,对景区垃圾未建立起监督、引导机制。这些景区除了收门票的人外,几乎看不到监督、引导游客正确投放垃圾的人员。再次,有些景区管理者以为游客在景区乱扔垃圾是不可避免会发生的,而没有去细心发现游客扔垃圾有一定的规律性。部分游客在歇息处会产生垃圾而这时附近又没有垃圾箱,这时他们就无奈之下扔了。只要景区管理者细心发现,加强管理,合理设置垃圾箱,乱扔垃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3.2引导游客行为,提高环保意识

一方面,有些游客之所以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环境行为,主要因为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在于求新、求异等,在旅游过程中,他们表现出的更多是对平常生活的超脱,乱扔垃圾对他们来说似乎可以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游客的游览活动是暂时性、异地性的,游客并不能看到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严重后果,这致使游客对旅游景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认知。通过对游客的旅游心理分析,加强对景区垃圾的管理和合理引导,使游客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形成合理投放垃圾和尽量少产生不必要垃圾的环保意识。

3.3减少景区垃圾处理时对环境的危害

从景区垃圾管理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景区垃圾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些不同的效果就直接体现在垃圾的产生数量上。采用引导管理方法减少了垃圾的乱扔行为和不必要垃圾产生的数量,也就直接减少了景区在处理垃圾时对环境的危害。目前垃圾的最终处理的方法有: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这三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各有其优缺点(见表2)。

3.4降低景区垃圾处理费用

游客随意一扔,一旦垃圾扔的位置不当,景区保洁员需要花很大代价将其清理,给景区保洁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游客产生的纸巾、饮料瓶、塑料袋等,有有机垃圾也有无机垃圾,景区处理这些垃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例如:2006年12月4日千岛湖旅游电子商务网报道,浙江千岛湖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启用,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垃圾处理场房1500平方米,垃圾场4500平方米,总投资175万元。2006年张家界市政府投入3600多万元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在9年内每天可容纳350吨垃圾量,将其完全填埋后达到3~6米时,用土覆盖,压实,再打孔灌卵石至2~4米后,放钢管等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景区在处理垃圾问题上付出了代价,直接增加了垃圾管理的费用。为此,景区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来引导游客,从景区的实际出发、自身的行动出发,关注景区垃圾管理,长期如此无形中就会减少垃圾处理费用。

4环境引导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景区垃圾管理措施

4.1转变景区垃圾管理方式

景区管理理念、方式直接影响了景区管理的效果,不同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效果。目前大多景区仍然是采用保洁员跟随且适当提醒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一些乱扔垃圾的行为,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起到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减少不必要垃圾产生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景区应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让游客进入景区就有所感知,久而久之,一个景区、两个景区、乃至全国所有的景区都营造环保氛围,开展环保活动,进行环保宣传,游客环保意识必然会不断增强。景区必将大大降低不必要垃圾的产生量,也将节省垃圾管理的人力、财力、物力,有利于景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2科学合理设置环保标识

景区管理者、保洁员应从日常工作中分析游客在景区某些路段乱扔垃圾的原因,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科学合理的设置环保标识或摆放垃圾箱,这样将会一定程度上减少游客乱扔垃圾的行为。同时环保标识或垃圾箱应诙谐幽默,贴近游客心理,引起游客注意。值得借鉴的是黄山的垃圾箱,它完全是就地取材,都是借山势找一个背风的地方,凿出五十厘米见方的平处,再用经过规制的五六厘米厚的片石四面立围,用水泥砂浆一勾砌,就是一个或正方或长方形大约四十厘米深浅的垃圾箱了。在箱壁外侧都是由人工凿刻,再加红漆勾描,写着“垃圾箱”三个字,格外醒目。其做法独特,取材就地,制作精致,不仅没有破坏景区秀美,还为之增色不少,不得不叫人感叹这精妙构思和文明行为[11]。还可在景区垃圾箱上写上富含幽默的语句如“投进了,加十分”等,让游客始终在环保的氛围中。

4.3全员参与,营造环保氛围

景区上下都要参与到营造环保氛围当中。不仅景区保洁员要履行职责,其他部门员工都有责任参与其中,都可以对游客的乱扔垃圾行为进行温馨提醒,并且随时见到垃圾随时拾起,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游客的乱扔行为。景区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让志愿者参与其中,志愿者包括年少和年长的。年少的在景区宣传意义在于环保应从小抓起,同时年少的志愿者在景区捡垃圾时,也给游客乱扔行为提了个醒。年长的在景区一方面是说明环保意识应贯穿人一生,另一方面当游客看到老者捡垃圾时会让游客深受感染,让游客明白景区的优美环境是这些年少、年长者们辛勤呵护的结果,无形中环保意识就灌输给了游客。

4.4打造“无垃圾”景区

“无垃圾”景区(指游客将垃圾投放在合理位置和减少不必要垃圾的产生)的营造。首先,在景区入口处就开始宣传,使游客一开始就处于环境保护的氛围当中,从而唤起游客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其次,景区之间可以开展“无垃圾”景区评比活动,景区管理部门制定评选方案,评选结果在媒体宣传。这样若到游客“无垃圾”景区,可以体验环保的真正内涵,在这样一个景区中旅游,乱扔垃圾的行为将会远离游客。再次,建议景区管理部门在进行A级景区评定时适当考虑景区垃圾管理费用情况,以给景区管理效果提供参考。

4.5建立奖励机制

消除游客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一些奖惩措施。一方面是对游客进行奖励。如云南丽江老君山景区“垃圾换早餐”行动,特别适合在一些山地型景区进行奖励,由于景区地势较高,垃圾处理比较困难,如果游客能将带进的垃圾带出,就可获得一份纪念品。还可在游客当中进行比赛,选取在景区逗留几天内产生垃圾最少的游客,免费下次游玩的机会。这些奖励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营造环保氛围,让游客体验这种氛围。另一方面是对景区进行奖励。景区管理部门应将“无垃圾景区”的打造作为景区经营管理绩效的参考指标,甚至可以将垃圾管理较好的作为典型示范景区供其他景区借鉴。

5结语

景区垃圾问题不论是在景区管理还是在旅游研究中都是一个不可、不能忽视的问题。但从当前研究的情况来看,更多还是关注景区垃圾的分类处理,游客的环境意识与乱扔垃圾的关系方面。笔者坚持认为景区管理者应该转变观念,提高景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现代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主动引导游客合理的投放垃圾和少产生不必要的垃圾,这对景区垃圾管理和旅游垃圾研究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朱海东 林秀梅 单位:南昌大学 江西科技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景区垃圾管理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39567.html

    相关专题:案外人执行异议裁定书 机械研究总院


    上一篇:检测中的建筑节能问题
    下一篇:论促进网络教育科学发展途径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