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3)


  Greene等人发现涉及个人的道德两难场景能更大激活情绪相关脑区(VMPFC、Amygdala、In—sula等),与之相反的是,不涉及个人的道德两难场景能更大地激活和工作记忆、推理等认知活动相关的脑区(DLPFC、顶叶等)。除此之外,特别难以判断的涉及个人的道德两难场景(例如战争中为了救一个村子的人而捂死一个婴儿),會激活通常被认为与认知和决策冲突相关的ACC脑区[37-38]。双加工理论同样也能解释VMPFC受损病人在道德两难判断中呈现更功利趋势的问题[39]。按照该理论的观点,VMPFC作为参与道德判断中情绪加工的重要脑区,一旦受到损害,必然导致情绪加工过程式微,认知加工过程获得胜利,使得病人做出更功利的判断。
  (三)事件~特征一情绪复合模型理论
  Moll等认为Greene提出的双加工理论不但无法清楚地在明确认知特征基础上区分涉及个人和不涉及个人的道德推理,也不能明确地解释社會环境(如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以及社會认知判断中的自我表征。而事件一特征一情绪复合模型理论(Event-Feature-Emotion Complexes,EFEC)能够为概念化道德、神经科学和决策之间的功能交互的基础提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事件一特征~情绪复合模型理论包含三个基本成分:(1)结构化的事件知识(比如和事件背景有关的社會和非社會知识),它们涉及到众多道德活动相关事件知识,诸如日常工作、长时目标、制定计划、预想未来,以及用来形成人们态度和社會形象的社會和情绪事件知识。这些活动會激活前额叶的各个亚区,包括VMPFC、OFC、DMPFC、DLPFC等。(2)社會知觉和功能特征,通常来自对他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姿态以及各种社會情景信息,与颞叶区域如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前部颞叶(anterior temporal lobe)等脑区高度相关。(3)中枢动机状态,对应神经回路主要位于边缘一旁边缘区域(包括杏仁核、腹侧纹状体、下丘脑等),Moll强调道德认知对动机和情绪的依赖性,因此中枢动机状态对通过皮层一边缘网络作用下的道德行为至关重要。这三个基本成分整合在一起,可以预测人们的道德情绪、道德价值观以及长时目标[40-42]
  四、道德判断认知神经科学发展的展望
  人类对道德的探讨,由千年前哲学家的思辨发展到目前认知神经科学的实证研究,可谓是有了显著的进步。研究人员曾经希望找到一个专属于道德的脑区,如杏仁核之于情绪、RTPJ之于心理理论。积累的实验材料和证据越多,事实就越明显——人类大脑中并不存在一个区域专门负责管理有关道德的一切事务[43]。道德判断由情绪、认知等多种概念和加工过程复合在一起形成,人们在进行复杂道德决策时征用的神经回路和进行一些更基本的、与自我利益相关的决策时征用的神经回路其实是一样的[44]
  道德判断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在近十年已获得很大的进展,但目前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研究范式类型过于单一,研究的生态化效度不够,研究工具和手段仍然有待改进等。而除社會直觉理论、双加工理论、事件一特征一情绪复合模型理论以外,针对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还有众多看法和解释,如Narvaez的三重道德理论(Triune Ethics Theory,TET)[45-47],Prehn和Heekeren主张的道德判断的机能论解释等等[48],每一种理论站在不同的角度阐述道德判断神经机制的相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人员也开始尝试将传统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生物学、进化论心理学等整合起来,这是大势所趋,也必然會给道德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道德一直以来都是哲学讨论的热门话题,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哲学研究资料,心理学源于哲学,而当前认知神经科学却与哲学关联甚少,道德方面的研究也不例外。今后的研究者们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视野,将技术手段、实验方法、及哲学思辨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从更深和更广的角度去研究人类道德的神经基础。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3)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3804.html

相关专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个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上一篇:基于学习者差异诊断的教学目标刍议
下一篇:计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科学的共同机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