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相对和平的国际大环境使美日海权角逐以新的形式展开。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30年第一次伦敦海军会议期间,美日在国际体系的制度规范下,通过外交谈判等体制内和平方式争夺太平洋制海权。其间,控制岛屿殖民地与扩充海军是双方角逐太平洋海权的基本内容。在矛盾发展进程中,两国围绕着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逐渐升级并最终不可调和,从而走向太平洋战争。
  关键词:华盛顿会议;伦敦海军会议;美日海权角逐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同时也是美日两国海权角逐的必然结果。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从二战时期两国间围绕中国问题的外交冲突、日本“南进”战略、美英的经济制裁与日本的能源等问题,给予了见仁见智的解读。但是,从一战后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权角逐入手,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还有待深化。为此,笔者以1919年凡尔赛会议至1930年第一次伦敦海军会议期间,美日在海军力量及岛屿殖民地等问题上的争斗着手,探讨两国的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凡尔赛会议期间的美日海权竞争
  20世纪初,亚太地区成为了帝国主义列强角逐的竞技场,太平洋的制海权就成了列强霸权争斗的焦点。其问,美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异军突起,为争夺该地区的海上主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美列强忙于厮杀而无暇东顾,日本迅速填补了亚太地区的权力真空,夺占德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它没有卷入欧美冲突,而攫取了亚洲大陆的许多地方,因此也获得了很大利益”。1914年lO月,日本借口对德作战占领了德国在赤道以北的太平洋岛屿殖民地,将其势力范围推进到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马绍尔群岛一线,使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控制海域扩展了3 000海里,从而在太平洋海权角逐中占据了极其有利的位置。
  马汉指出,在争夺制海权的博弈中,控制海上交通是“政治或军事战略中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对海上通道的战略控制就蕴含着确立海权优势地位这一特征与掌握海权是不可分割的。日本的扩张对美国太平洋战略造成了极大威胁。日本控制了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就意味着日本能切断夏威夷与菲律宾之间的海上通道,这是美国不能容许的。欧洲战争结束后,美国立即调整其太平洋政策,以遏制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抛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这是美国出台的争夺战后世界霸权的总方针,企图在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口号下取代英法,排挤日本,夺取亚太地区的主导权。其后,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了以“十四点”为蓝图的战后国际秩序构想。
  针对美国的“十四点”计划,日本政府于1919年1月18日通过了《有关单独与日本存在利害关系的讲和条件之条约案》,并在巴黎和会前出台了《讲和三大方针》、《对威尔逊“十四点”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诉求及规定了应对欧美列强的具体方针。上述文件将德国在赤道以北,往东则从O纬度东经168度至北纬6度东经174度,向西则从0纬度东经140度至北纬2度30分至东经130度的太平洋岛屿殖民地划定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要求无偿让渡德国对中国青岛及赤道以北太平洋各岛屿的领土主权,而由日本继承。
  1919年1月27日,在和会第十次会议上,日本全权代表牧野伸显提出了对赤道以北德属太平洋诸岛的领土主权,要求无条件接收德国在当地的所有权利和财产。威尔逊认为,如果听任日本控制了太平洋上的德属岛屿殖民地,将导致美国在菲律宾的防务陷于空洞化。因此,他明确反对日本的要求,重申了美国的立场:“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德国的新几内亚和萨摩亚,都应该由国际共管。”威尔逊“国际共管”论就是要逼迫日本交出将到手的利益。日本感到势单力薄,遂拉上英国来对付美国。由于日本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对上述岛屿的军事占领,加之英国明确表态支持日本,美国只得退让。1920年12月17日,国联根据《凡尔赛和约》第119条和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制订《关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北德国殖民地委任统治书》,明文确认了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对其实际占领的各个岛屿的委任统治权,日本遂正式以委任统治的形式控制了赤道以北的太平洋诸岛。
  根据和约规定,美日划定了彼此在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其中,日本攫取了对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广阔海域的控制权,美国则实现了对包括夏威夷与阿留申群岛在内的东北太平洋海域的统治。巴黎和会后美日在远东国际政治中的格局是: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巩固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而日本控制的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又在美国与菲律宾之间深深地钉入了一枚楔子,美日由此在太平洋战略上形成了尖锐的对峙。
  二、华盛顿会议期间的美日海权争斗
  巴黎和会通过凡尔赛和约暂时调整了列强的利益分配,但它们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仍然非常尖锐,其中,日美矛盾尤为激烈。美国对于自己在凡尔赛会议上的铩羽而归耿耿于怀,始终寻机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美日之间有关海军力量对比,确保在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这样一来,华盛顿会议在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延续,美日在海军军控、岛屿殖民地要塞化等问题上的较量,构成了华盛顿会议期间美日海权争斗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日均认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两国根据马汉的大海军主义(Naval—ism),互以对方为假想敌竞相扩充海军军备。1916年,威尔逊发表了为期五年的海军建设计划,提出了将美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海军强国”的设想。此后经过连续5年的扩军,截止到1921年,包括加上现役的战舰、完工及在建的军舰在内,美国海军拥有包括一线战列舰27艘、二线战列舰25艘,战列巡洋舰6艘,巡洋舰41艘,驱逐舰108艘,潜艇175艘,炮舰20艘在内的庞大规模与实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海军大国。针对美国海军的扩军,日本毫不示弱,将1917年至1921年的海军预算增加三倍,并于1920年批准了海军组建“八八舰队”的扩军计划,预计到1927年建成拥有25艘主力舰的大舰队,其中包括八艘新型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日美两国掀起的“大海军竞争”,使美国切实嗅到了潜在的战争危险,甚至担忧“在此后二十五年内将与日本爆发战争”。为了缓和局势,美国总统哈定建议召开一次国际裁军会议,以遏制日本在太平洋上全面扩张。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3705.html

相关专题:村镇银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上一篇:唐代小说中的狐书研究
下一篇:时际法与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演变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