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初中历史教学兴趣与能力培养(3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学习,稍有不慎,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中的基础构成要素之一,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历史认知具有片面性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在我们社会中的印记也越来越明显,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工具就可以解除到大量的历史知识。通过影视节目和历史栏目获取历史知识的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便捷性,但是由于其在制作上要经过特殊的艺术加工,所以难免会具有片面性,它往往会让学生被表面的内容所影响,对于真实的历史内容反而不认可,这就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体系构建,造成一种误判。

(二)缺乏深入理解

孔老夫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努力记忆有关的知识,同时也要考虑将这些学过的内容转化为自己思想里的东西。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整日整夜地刻苦背诵,到头来也没有真正地理解历史。这样的学习习惯终将会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的。除此之外,当下的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迫于中考的压力,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当下的初中历史教育,缺乏对历史观念系统的灌输,无法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历史学习,陈旧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体验上受到了限制。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优化策略

现阶段的历史教育,都是迫于考试压力,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大多教学都是以收缩方式进行教学,没有系统的历史观念灌输,无法倡导自主、探究的历史学习方式,陈旧的学习观念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受到了限制。结合诸如此类的教学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促进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从而实现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高效化。

(一)完善课堂导入方法

一个课堂要想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就需要重点把握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课堂提起兴趣,从而融入课堂,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关知识。利用故事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当下的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对世界上很多有趣的事物保持着好奇感,所以,利用故事导入依然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为学生展开声情并茂的讲述,从而带学生进入具体的学习情境当中。例如在学习《西方文明的起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西方国家的民族习俗或是一些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追溯到西方的文明起源,让学生对这节课的课程感兴趣。这样就让学生点燃了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讲课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诗词导入法进行课堂导入。不同的诗词背后有不同的创作背景,而不同的诗歌也反应了当时历史背景。所以,诗歌可以说是和历史息息相关的。在具体的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诗歌做课前导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更深层次地去体会诗歌的文化。例如杜甫的《忆昔》这首歌,就充分地反映出了唐代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状况,所以可以以此作为《盛世经济的繁荣》这一课的导入诗歌,让学生通过诗歌走入恢弘的盛唐气象,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致去学习整个章节的内容。

(二)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用插图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画面感。插图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教学手段,在初中的历史教材中所占据的篇幅不可谓不大,这也是当下初中历史教材编订的特点。我国的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更为重视,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插图,为学生讲述一些诙谐且具有浓厚历史价值的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日益丰富。集声音、图片和音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也应更进一步地走进初中历史教学中。尤其是历史知识和当下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它们是过去的,发生年代久远,这些抽象的知识如何用具象的表现方法表现出来,就需要融入多媒体技术了。在新课改环境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完成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方便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开国大典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让全班同学感受当时我国建国时期全国人们的那种欢呼雀跃以及领导人的激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走入历史,深入历史,爱上历史。

(三)利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教育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足够的兴趣是实现学业完成的重要心理前提。历史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积极性,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初中学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知识积累之后,自己的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基本上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为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进一步思考的方向。同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的回答和提出的问题,这样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定向的交流,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组织交流能力大有裨益。所以,在历史学习中,利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三、结语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当下历史知识的学习,同时它也影响到了今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尤为重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带来趣味横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大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J].学周刊,2016,(03).

[2]马有彪.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17).

[3]张奚铭.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9).

作者:黄毅珍

第二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摘要:学习历史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明白具体的发展历程,结合相关的实例能够对历史产生一定的思考,从而在此过程中得到启发。历史课程的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着他们正确看待历史学习,并且使他们正确感知历史的魅力。历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推动历史教学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历史;运用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通过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课堂不再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自行处理,使他们在自己的思想空间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此获取真正属于他们的知识。案例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学会积极分析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内容,并且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从内心深处认可历史学科。历史课程融入案例教学法使得书本知识不再晦涩难懂,把历史知识形象生动地串联起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教学法之下的历史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熟记历史,在充分提升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上,达到了新课标的目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时间观念

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及时梳理相关知识的时间点,并且将这些时间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例如对先秦时期的时间段划分,战国、春秋等时间点都是需要学生深刻记忆的重点内容,同时还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划分依据由哪些因素决定等。然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些枯燥乏味的重点知识难以梳理,并且一些人认为这些知识的记忆对学习历史毫无价值,因此淡化了对知识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造成了阻碍。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切入点,因此没有发掘适合学生品读历史的重点,让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慢慢退化,以至于越来越觉得历史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文化,主张学习历史就能了解人类祖先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让学生树立学习历史的积极态度。

(二)缺乏连贯性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与空间思维,充分感知每一次起义与重大事件爆发背后的故事,了解人类对不同社会制度与统治者的不满,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人们观念的改变,正确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究其历史发展的渊源。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单一化的历史教材让学生了解历史,却没有结合实际来进行分析,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从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形成阻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教师应该积极看待案例教学法的价值,形象全面地将历史主线为学生展现出来,使学生在正确把握历史主线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历史知识,热爱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

(一)多种方式相结合

史料教学与思维导图教学、案例教学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史料教学法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一些实际的史料来有针对性地分析历史问题,例如文物、传记等。思维导图教学法则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具体时间等通过思维构图的形式显现出来。案例教学法则主要是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从而在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正确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背景,经过相关的了解,学生会认可他们在不得已的生活状态下开始了起义反抗,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想法,这种案例教学法满足了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正确感知历史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方向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选取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情景模拟,例如在讲解到十八世纪北美殖民地如何独立时,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扮演被侵略的状态,然后所拥有的部分财富必须上交一大部分,面对这种情况,学生是难以忍受的,联想到北美殖民地的境况,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其是英国廉价原料和物资的生产基地,面对殖民者的剥削,在十八世纪中期的时候,北美各个殖民地先后宣布了独立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的。

(三)教学案例符合新课程标准

历史教师在选择相应的教材时应该重视与新课程标准相符,其中教学活动的互动环节必不可少。例如,在讲解到唐朝初盛时期的基本内容时,应该积极分析统治者所吸取的前朝教训,后来经过广开言路,注重发展经济来推动了唐朝兴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个时期的特点,加入模仿这个时期的情境内容,使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所处的统治环境。唐朝的兴盛繁荣还可以联合现今美国的唐人街加以阐述,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感受唐文化的魅力,并且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法的融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到具体的历史案例中去分析,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联系多个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起源、经过和结果等有效的串联,保证学生获取的知识内容更加清晰明了。此外,学生也不能盲目地记忆时间段和具体事件,而是应该深入追究事件背后的启示,在分析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地看待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程俊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学周刊,2016(26):47-48.

[2]张静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36):96-97.

[3]刘芳.简论史料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0(7):10.

[4]林琳.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2(10):163.

[5]潘秀艳.比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比较祖国历史、世界史促进爱国教育为例[J].学周刊,2011(29):100.

[6]杨胜利.再现历史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5(22):63.

作者:付雪燕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

分析了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包括从历史事件的五要素“说”起、从三部曲“说”起、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说”起、从历史感悟“说”起。

关键词:历史;对话;历史五要素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活动,评价一位教师教得好不好,主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用什么途径和方法才能有效评价学生学得好不好呢?充分暴露(外显)学习表现,才能获得可靠的凭据。怎样充分表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呢?除书面测验外,目前公认的一种策略是对话———即让学生“说出来”。对话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但当今学生的这项能力普遍不佳,而且,对话还能有效评估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话方式,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

一、从历史事件的五要素“说”起

对历史事件都要知道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大多数教师上课时都会将这五要素展示出来,让学生填写,或说出来。笔者还要求学生利用这五要素进行概述。如陈胜吴广起义,发生时间是公元前209年;地点是大泽乡;人物是陈胜和吴广;经过是戍边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结果是发动农民大起义。让学生借助这些知识点概述陈胜吴广起义。学生在说的时候必须知道基本要素,还要注意组织语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概述,教师可知道学生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二、从三部曲“说”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要分析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经过、产生的影响等。在分析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教学,但在归纳结论时,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来说。学生能清楚地说出原因,说明教师的启发成功了,反之,则要找出原因,教师可以再次引导,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长久以往,学生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导致注意力下降。让学生说的背后包含着让学生思考、表达、倾听等众多的因素。教师想说的话,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来,自然不用教师再重复。

三、从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说”起

古今中外,重要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引起众多议论、多方影响的人物、事件也枚不胜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这些问题及事件辩证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如评价秦始皇,很多学生只说他的“焚书坑儒”,觉得他很残暴,但他们没有说到他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对全国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如果教师让学生从功过两方面去评价他,可以得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的结论。同理,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也是这样:拿破仑前期的对外战争是为了保卫国土,可引导学生说出是正义的保卫之战,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后期的对外战争是侵略别国,可引导学生说出是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让学生说出后果:引起了欧洲国家人民的反抗,也为拿破仑的失败做了铺垫。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叙事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四、从历史感悟“说”起

从平时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最怕说感悟了。一方面是学生确实感悟不深,没什么好说的;另一方面是学生有感悟,却苦于不知怎么表达。按照笔者的经验,在多次练习后,学生自然能摸出一些门道。如在说“西欧殖民者的殖民侵略的影响”时,部分学生只说出了西欧的殖民侵略非常残暴、血腥,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是一种罪恶,还引“三角贸易”为证;笔者再引导:“西欧殖民者通过殖民侵略获得了什么?(巨额财富)他们将这些财富用来干什么?(发展国内工商业)结果呢?(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西欧的殖民侵略对亚非拉国家和对西欧的影响相同吗?”由此让学生说出结论:西欧的殖民侵略对亚非拉来说是一种罪恶,对西欧来说可以促进当地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样“说”的次数多了,学生在说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评价罗伯斯庇尔的统治措施,学生既说出了罗伯斯庇尔的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外国侵略势力的进攻,也说出了其部分措施打击面过宽,手段太恐怖,使得人人自危,不得人心,失去统治基础从而导致统治被推翻。总之,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但“说”的时机要恰如其分:学生会说的,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说;学生不会说的,教师要耐心引导,不能直接抛给答案了事。学生说的多了,说事的本领就会好起来,对话的能力就会强起来,教学效果也会好起来。“教”之效转化为“学”之果就不再是难事了。

参考文献:

[1]任鹏杰.历史教育必须走出上位不清下位糊涂窘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深度服务教研的一些想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9):1.

[2]舒尔曼,王艳玲,王凯,等.教学理解与教学转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1):1.

[3]本刊编辑部.还可以怎样学习?[J].人民教育,2016(10):13.

作者:连美秀 单位:福建省武平县第三中学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初中历史教学兴趣与能力培养(3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125045.html

    相关专题:论文代写代发 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


    上一篇:网络营销中顾客体验价值提升策略
    下一篇:民办高校影视专业教务管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