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认识存在误区

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观前提条件。在一些高校,他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文化建设,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换上的一个新名字,其主要作用无非就是听上去更时髦了。这种肤浅的认识会导致校园文化自身的特质得不到充分体现,极易沦为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种装饰或点缀。这些高校一般都抱着一种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就是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可以放在一边;或者只片面强化硬性的制度管理,不注重营造更为柔软的文化氛围去引导学生;或者倾向于功利化,急功近利,忽视人本情怀。另外一种误区则是人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割裂开来,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范畴,而校园文化建设则属于非政治范畴。这种错误的认识极易导致将思想政治教育搞得“一脸的严肃”,又将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飞扬浮躁”,走向庸俗和泛娱乐化。实践已经证明,板起面孔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认同,难以提高其实效性,而“轻浮”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是一种简单化、低层次水平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本是一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的相互交叉、包含、渗透、依存、作用、影响但又相对独立、保持各自特点和优势、不可替换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主导方向和有力保证;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有效载体和新的着力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换上“轻松”“活泼”和“前卫”的新面孔;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来真实的“严肃”“认真”和“传统”。我们应该走出误区,实现二者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增添各自的吸引力,共同构筑大学生“精神高地”,取得共赢。

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差别待遇

在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有着不同的待遇。物质文化建设往往得到高校管理者的“偏爱”,待遇较高。相比之下,精神文化建设则是“备受冷落”。君不见,多少高校在打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旗号下,颇为用心地精心打造出豪华壮观的校园大门、气派十足的图书馆、各式风情的雕塑,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各类让人垂涎欲滴的饮食文化节,对社会、家长、学生展示着高度的“魅力”,赚足了眼球,仿佛学校的身价和身望也顿时倍增。这要是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能力范围内进行建设也无可厚非,因为优美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教育正能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物质前提、条件和重要载体。正所谓没有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与红红火火的物质文化建设相比,精神文化建设却处于被边缘化、“坐冷板凳”的地位。鼓励、支持和保障精神文化建设发展的资金和措施不到位,指导、督促、服务精神文化建设的力度也不够。为什么物质文化建设比精神文化建设更容易得到一些高校的“青睐”?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在短时间内成效显著,而精神文化建设则需要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其人才培育的效果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凸显出来。人生短暂,许多高校管理者都难免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毕竟,做“十年树木”比“百年树人”容易得多,也有诱惑力得多。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如果忽视了这点,仅仅热衷于一些徒有其表的浮华外观建设,只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长期处于低水平建设状态,犹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缺乏应有的生命力。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泛娱乐化”现象

何谓“泛娱乐化”?即过于追求“卖点”,不惜逾越传统道德、扭曲传统审美,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快乐原则”的需要,使得表现形式和内容都过度的娱乐化。一般认为,泛娱乐化起源于以追求商业利益的各种影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随着空前繁荣的信息和网络时代到来,泛娱乐化现象已经悄然波及到社会深层次领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而身心却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调控能力。他们对那种空洞的、散发着高压气势的政治教育方式颇为反感,更愿意接受轻松、幽默、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校园文化活动适度体现娱乐性,可以使大学生有效地调节身心、解放自我、缓释压力。但是,正如孔子说的“过犹不及”,如果没有掌握好娱乐的限度,就有可能走向泛滥,致使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大打折扣。美国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曾提出警告:“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1]在一些高校,“教室被改造成摇滚音乐会”、娱乐性社团飞起云涌、演唱会和歌咏赛纷纷登场亮相却又缺乏应有的管理,其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没有真正体现,反而一些低俗情趣掺杂其中,没有激发反而削弱了大学生的判断力、思考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没有树立反而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建立反而损害了校园文化的纯洁性、高雅性和教育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是否应该思考如何做到既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疏远泛娱乐化,如何努力引进高雅艺术,如何适当加入娱乐化元素,如何加强对校园网络、社团的管理,如何引导师生自觉抵制泛娱乐化倾向。高校应该通过种种措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唤起大学生心底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使他们真正明白那种“脑残”式的笑声永远代替不了严肃理性的思考。

四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

所谓“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群体、社会或区域系统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且各自具有独立文化特征的几种文化”[2]。当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融合与暗战共同构成了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在这种背景里,潜伏着多元文化的选择与冲突,冲击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标榜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随着网络而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进一步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价值观念产生混乱,政治方向出现迷茫。有些大学生甚至出现了“以后有钱了就移民”的崇洋媚外思想,政治观念异化,传统道德观念进一步丧失。现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追求思想独立,向往民主、自由,但是又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来磨练他们的意志,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更多的时候来自于网络、影视、报刊的报道,他们对社会负面思潮抵御能力总体较弱,极易受到不健康不正确价值观念的影响。作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前沿阵地的高校,面对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冲击,一些高校却对此没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没有制定和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漠视了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色。在这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仅仅被视为一种教育活动的管理方式手段,只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功能而被设置于学生管理部门。有些高校则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目标割裂开来,没有做到二者融为一体,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有效发挥。高校对此应该高度重视,进行有严肃而认真的思考,制定出有效措施以抵御多元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办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而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发展,投入不足、建设条件跟不上等题也都日益凸显,在客观上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消极作用。在主观上,很多高校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理性认识,进而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不规范、队伍建设落后,缺乏全局性的统筹思考和布局,难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性效果。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去审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校园文化建设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只有提高认识,掌握方法,客观冷静地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才能体现其应有的引导性、高雅性、学术性、时代性和创新性,才能与“两课”教学互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作者:杨建华 单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78907.html

    相关专题:论文投稿网 测颜龄的app叫什么


    上一篇:高校会计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广告设计版式艺术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