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学习理论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泛在学习的大规模实践提供了环境基础,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围绕高校总体工作任务的网络文化建设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泛在学习的定义和环境要求对网络时代的文化建设具有高契合度,本文从网络时代的泛在学习特征分析出发,介绍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应用泛在学习理论方法进行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建设的研究。

关键词:泛在学习;特征分析;网络文化;思想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94-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尽快适应时代特点,把握教育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向,并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提升教育教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一、网络时代的泛在学习特征

泛在学习(U-Learning),有学者又称其为泛在的学习、普适学习、无缝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1]。其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描述,但内涵大致相同,是基于便捷计算和通信能力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任何终端获取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进行自主化学习的方式[2][3]。泛在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理念,它涵盖了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资源以及学习环境的构建等多层面、理想化的学习观念。通过学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泛在学习理论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的学习理论。面对网络到来的势不可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满足大学生学习研究和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而网络时代的环境特征,又与泛在学习的客观要求不谋而合。下面简要列举泛在学习的方法和特征:泛在性:学习者可基于自身的需求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持续地、无缝地获得各种嵌入和非嵌入的学习支持。易获取性: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兼容性及信息与物理空间的整合,使学习者有较强的体验感和良好的接受度。交互性: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随时与专家、教师或者学习伙伴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协作与共享交流,也可以随时随地直接从泛在环境中获取信息。学习环境的情景性: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学习进程是无缝变换的且没有被学习者察觉,学习者甚至意识不到学习环境的存在。以现实问题为核心:学习过程是一种根据学习者需求的自我导向过程。以学生为本,它以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和认知目标为焦点,目的是解决学习者在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不在于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工具的使用。上述描述不仅仅是泛在学习的特征,更是学习的方法。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如何围绕泛在学习的特征设计工作平台和机制,提升工作平台的效果和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泛在学习特征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围绕高校的育人职能,面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理论基础和专业机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三个方面进行。结合泛在学习的方法,围绕工作目标进行设计与实践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体要求的。这里,我们以某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工作实际进行高校网络文化平台的设计与实践,供高校各学院、学工部门参考借鉴。

1.矩阵管理,借势借力,设计泛在、易获取的网络文化平台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自身需求,设计具有较强体验感和良好接受度的,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持续无缝的学习和文化平台。

(1)微平台百花齐放,矩阵管理一呼百应。现阶段学生广泛应用的是微博、微信和QQ这三个微平台,因此针对三微平台,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性建设,如针对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心理健康指导、年级建立官方微信和微博,针对学生组织、班级、社团等建立QQ交流群,做到持续无缝覆盖。设立学院的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机构,对官方三微平台进行指导和统一运营,在交流群组设立联络人,保证全院微平台体系能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体联动,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2)舆情监控,有效发声。立足官方微平台,整合各级各层交流平台,建立联络员联动的诉求处理渠道,注重问题的接收和处理的机制。同时,开展积极正面的引导活动,如开展了“学院发声”栏目,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见解,起到预防和调控的积极作用。

(3)加强队伍建设,整合网络力量。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网络建设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队伍工作能力和实效,如聘请宣传部门进行培训,召开工作讨论会,进行专题研讨等。辅导员队伍是离学生最近的群体,开辟辅导员“微导心语”等专题栏目,进行思想引导、专题交流等工作。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工作实效,定期邀请学院领导、学者、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与学生交流心得感悟。借助家长的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性格具有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发展。情感教育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水平的有益尝试。因此开展“一封家书”活动,邀请家长给孩子们写信,表达他们的思念与感悟;中秋节时开展“月满中秋”活动,通过视频的形式,将家长的力量整合到网络文化建设中来。

(4)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提升接受度和体验感。开展“学子SHOW”“达人”和“V团”等栏目,充分利用网络的扩散性,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2.延伸课堂,建设交互性学习渠道

利用网络渠道优势,延伸课堂,加强互动,通过新颖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建设交互性学习渠道。

(1)丰富党课形式,唱响主旋律。利用微平台在党团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紧握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借力借势,开设“微思想党课”栏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事政治热点,利用新颖的方式,如漫画、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导正确的思想和时事认知方向。

(2)创新学习渠道,传道授业解惑。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创新学习渠道,邀请专业教师共同开设“信软微课堂”栏目,以提高服务,促进学习,加强互动。

3.以情景性活动为抓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

设计情景式的学生活动,在学生活动中融入教育信息,避免传统教育形式带给学生的审美疲劳。通过喜闻乐见、体验式、身边可见的活动提升泛在学习效果,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增加实际感受度。

(1)榜样学习,组织学霸主题活动。加强学风建设,开辟“你好,学霸”专栏,专门为各年级学风榜样提供展示和评比的平台。通过图文的形式介绍展示自己,为自己拉票,官方平台进行学霸风采和学霸故事的专栏介绍,扩大影响面,起到榜样的作用。

(2)抓住契机,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大型活动,挖掘教育题材,提升主题教育效果。如利用学校银杏节的契机,开启“网络银杏节”“邂逅银杏,晒出我与银杏的自拍”,让更多的人感受校园之美,提升集体荣誉感,开展“银杏树下”主题征文比赛,引导学生们在收获的季节注重反思,加强大学的规划;银杏节志愿者征集,两线联动,提升志愿者精神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3)交换体验,体味别样人生。交换体验,倡导换位思考,如在三微平台上推出“交换120分钟”活动。活动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实施的形式开展,以学生食堂为载体,提供如加工、淘洗、保洁、售卖等多个工作岗位,使学生在2个小时的体验时间中,切身感受后勤人员工作的辛劳,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沟通和理解,构筑和谐校园。

(4)激励行动,养成良好习惯。发挥微平台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如开展“晨曦计划”,提出好听易记的口号“早起来签到,一起做个‘晨型人’”,以积分的形式促进学生早起读书和锻炼,获奖的学生纷纷在网络上晒出奖品和心得,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4.以现实问题为核心,以教育引导为主线,形成微文化

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逐渐建立信息获取习惯,形成微文化。

(1)开展网络新生教育。以迎新为契机,在微平台上开展新生教育工作。如:开展“家长请放心,大学我能行”活动,增强新生的独立意识;“谢谢你们,我的家人”,利用分别时刻,进行感恩教育;“逐梦大学”开展大学生涯励志教育。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抓住重大传统节庆日,开展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中秋节的“月圆中秋”活动,邀请家长录制视频,用丰富生动的形式实现情感育人;教师节的“教师节特刊”,开展诗歌大赛等活动,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倡导正能量。

(3)开展时机教育。利用特定时机,适时开展主题教育和信息服务,提高实效性。如:在高考阶段,开展“学院邀约”活动,加强高考学生对学校学院的了解与认可;迎新阶段,开展“学长知道”“初识导生”“新生便利站”等栏目;实习季,开展“实习小报”“暑期特刊”等栏目;毕业季,开展“职飞航班”“企业风采”等栏目。

(4)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及时进行事件新闻推送,提升荣誉感和归属感。如:迎新时推送的“看到这件T恤,就知道是我们成电信软人”栏目,通过解读迎新T恤加强新生的归属感;开辟“学院喜报”栏目,将学院大事新闻进行推送,提高学生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学校烙印”。本文通过对泛在学习特征和方法的研究,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目标,对学院网络文化平台进行合理设计,尝试探索一种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虽然实践时间只有两年多,但是从学生的调查、家长的反馈可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率达到80%以上,信息的交互速度得到了提高,主题活动的效果也有大幅提升,相较传统教育方式有良好的改善,但是由于学校、专业、区域等环境的不同,平台内容设计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应根据泛在学习的理论特征,针对实际情况予以内容上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小艳,徐真.普适计算技术支持下的泛在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2015,(1):166—168.

公路机电论文

[2]石慧慧,刘奎.U-Learning与终身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8):20—22.

[3]梁瑞仪,李康.若干学习相关概念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9,(1):31—35.

作者:吴祖峰 张诗晗 王猛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学习理论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58045.html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在线阅读 发表论文格式要求


    上一篇: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重构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