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内明学与藏族传统文化之界说

据历史文献记载,内明按论典的性质,分为诠释“显乘”和“密乘”的两大体系,其中包括佛教哲学和佛教道德伦理体系。然而,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藏区的各大寺院注重讲授“因明、具舍、般若、中观、戒律”等五部显教论典的原因,是其作为汇集一切佛语之理论经典,即“经、论、律“三藏的文化内核而传承研习的。其中戒律为“律藏”之义理,卷首敬礼一切智;中观、因明、具舍为“论藏”之义理,卷首敬礼文殊菩萨;般若为“经藏”之义理,卷首敬礼佛菩萨。另外,若使一切佛语归结为“大小而乘”之藏,那么,大乘“见行”中的“见”以“中观和因明”,“行”以“般若”作为论典而讲授,而小乘的“见行”以“具舍”作为论典而讲授,“律藏”作为大小二乘共同的论典而讲授戒律。这一文化系统的实质含义是,人类主体通过践行一系列基本的价值目标,逐步提高和完善个体与群体的素质,实现自身价值观和领悟世界万物之本原的理论体系。“内明学”与作为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形式,并具有“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3]等宗教四要素及诸多外延的“藏传佛教文化”这一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后者不仅包括藏传佛教的各类典籍、基本教义、制度仪轨外,还包括藏传佛教的名胜古迹、藏族伦理、哲学、文学、艺术、民间习俗等各种形式的文化之间的关系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外在的文化形式只是为我们理解藏传佛教文化提供了外部条件,然而,无论是否是个藏传佛教信仰者,真正对其理解还是在内心,而拥有这一内心精神的前提条件,以及所谓“转识成智”的思想根源或践行理论,无疑是提升和优化人性的文化内涵及其核心价值,即内明学的文化特质,这不仅是本文的选题之所以定名为“内明学”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需要与所谓的藏传佛教文化进行区分研究的理由所在。“藏族传统文化”是以藏传内明学为主体的大小十明,以及本教文化和藏族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等总体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广义上讲,藏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种多元并存、多样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其中包括宗教、哲学、伦理、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社会心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包括传统的藏医学、天文历算和工艺技术,以及生命科学和微观世界等自然科学领域的诸多内容。然而,在藏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中,作为藏民族内心精神的内明学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

二、藏传内明学的特质及其基本理论

藏传内明学的基本理论,是指汇集一切佛语之理论经典,即“经、论、律”三藏及其思想内容“三慧”之文化特征,以及其思想体系中所蕴涵的教义教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社会文化等宗教与非宗教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历史上,由于内明学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藏民族的审美意趣和精神需求,这使它不仅在藏区赢得了立足发展之地,更使它逐步走向完善和系统化,成为中国“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等三大佛教文化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系统。在藏区,即使到现在,我们若对藏族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藏族的文化认同感与价值观,作出深切的理解和理性的分析,仍不得不回归到藏传内明学的历史,尤其是把以“人生问题”为轴心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因果相续、生死解脱”,以及把“佛法三根本”和“慈悲与智慧”作为追求“理想人格”目标的根本理论或特质的文化结构中去寻找答案。因此,在研究源远流长、博大精神的藏传内明学时,把握其基本理论或文化特质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任何一个藏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落于其表层或外在的叙述。

三、内明学在藏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内明学在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明学是藏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延续吸收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也是藏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最具凝聚和纽带作用的精神力量与社会意识形态。在历史长河中,内明学不仅对于藏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发挥过积极影响和作用,而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基本精神仍支配着藏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尚、价值观念。从藏族传统文化的结构特征看,内明学不仅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藏民族多样的文化形态中始终占据优势的“亮点”文化,是形成藏民族文化品格的根本要素。因此,研究藏族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首先应认清内明学在藏族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否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任何研究,必将成为一种表层的认识和了解,很难全面审视藏族社会与文化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二)内明学研究对认识藏民族历史文化的意义

内明学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藏民族是藏传内明学的主要承载者,两者互为关系,相互作用,不可或缺。在研究藏民族及其文化习俗时,我们决不可忽视内明学与藏民族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的内在联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讲,藏传内明学的特质及其社会价值不仅是藏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所提炼出来的文化精髓,而且是在极其丰富的世界民族文化中能建构并主导藏民族意识形态之先决条件,也是造就藏民族心理上的一致和自强精神的根本因素。从这个意义分析,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种文化体系,藏传内明学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及其永久存在并不断发展的文化属性及功用。这种早已成为本民族主导价值观的文化特质,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不管分析其历史作用,还是研究其现实意义,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分析和研究藏传内明学及其思想内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藏民族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衣食住行都以这一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价值体系是藏民族衡量世界万物的标准,也是藏民族赖以发展的文化土壤和思想基础。其基本精神渗透到藏民族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当然,在社会变革中,价值观也是可以改变的,但一般来说是较稳定的。综上所述,藏族传统文化是以佛教文化与本教文化,以及大小十明文化及藏族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所构成的一种庞大的文化体系,这些文化要素不仅在历史上对藏族社会发展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并现今仍以不同的程度左右着藏族整体社会的进程。但是在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属于精神文化范畴的,在藏族整体文化结构中处于最深层的、内在的,并仍将支配着藏民族的思维观念、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的内明学,从文化自身的主体内容和藏民族价值观念的角度讲,无疑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因此,对藏传内明学的分析或基于其文化认同所产生的心理素质与文化特征的研究,乃为藏学研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作为藏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载体,内明学不仅记录着世世代代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共同体和她们共同创造的与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系统之价值内涵,也记录着各个历史时期藏族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出藏民族的思想行为、审美情趣、价值趋向等。有鉴于此,藏传内明学的形成和发展,是藏民族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藏族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内明学是藏民族赖以发展的思想基础,也是构建藏区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所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究其文化内涵,研究其社会作用和价值。

(三)内明学研究对藏族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

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永久的魅力,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来讲,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固有的文化传统。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正确与否,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同样的行为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完全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藏传内明学中的人文哲学和价值理性,对于宇宙人生的洞察、人类理性的反思、概念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弃恶从善的价值评判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标准。从古至今,藏民族就是依赖这一价值标准诠释和解析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规律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有了新的特殊的需求。因此,最近几年,在藏学界也有个习惯性的口号,叫作“批判继承”。也就是说,对以藏传内明学为主体和核心的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和认识”,把藏文化分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继承前者,批判后者。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来看,这句话仿佛是先验的,用不着推敲或证明。然而,究竟什么叫作“精华”,什么叫作“糟粕”,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划分这两个概念的标准又是什么?几乎没有多少人去思考。从整体上讲,文化的时代性与稳定性是从时间维度上反映文化发展的特点。任何一个文化的发展既是积累和继承的过程,又是不断改进传统和创新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精华和糟粕可以相互向对立面转化。精华和糟粕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相互转化、循环往复、变化多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的发展,从保持安定团结到提高人们的文化道德水准,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能满足这一要求的理论和学说,认为是精华,反之就是糟粕。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并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就会提出新的特殊的要求。人们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务必改造传统或创造新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世上很难有一成不变的永恒学说。文化继承和文化创新,不是互相矛盾、水火不容的理论问题,而是我们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是具有辨证关系的一种实践性课题。至于这两个文化概念中只肯定或否定一方的思想行为,皆不利于文化整体的发展,藏传内明学及其社会价值的研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研习藏传内明学时,首先要认识其文化特质、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人性和人生的需要、藏区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其进行“扬弃”,从而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为了使藏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断得到繁荣和发展,我们必将继承其积极的文化因素和价值内涵,这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在当今整个世界飞速发展,尤其是提倡文化创新的现代化浪潮中,我们决不能以历史的荣耀而闭门守旧、墨守成规,而是需要不断革新或创造新的文化,这不仅是实现民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由此看,藏传内明学也不可能处于万古不变的特定环境中,它还活跃在今人和后人的社会实践当中,并在这种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从而更好地服务藏区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研习藏传内明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藏传内明学及其社会价值。研究这样一个命题,不仅对藏传内明学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对藏区社会的发展,乃至提倡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制约人类私欲的过度膨胀,以及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诸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藏传内明学的历史轨迹与主要影响

以往对关于藏传内明学的传承历史及发展的研究,主要是把“郎达玛”的灭佛事件作为界限,分为前弘期、后弘期,而后又分为再弘期三大历史时期,并依次来阐述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而本文使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或共性作为出发点,借助文化传播学、文化变迁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从三个侧度认识藏传内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内明学与吐蕃政治关系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从拉托脱日年赞时期的“天降佛法”到朗达玛“灭法”后期,是认识和理解内明学在藏区的诞生、正式传入及其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与本土文化间的互动关系及融合等吐蕃时期藏传内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二,藏传内明学特殊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从阿底峡尊者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化对象,将三藏、八万四千法概括为“三士菩提道”,即创立层次严密而富有哲理的“道文化”体系,至各文化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模式等。第三,藏传内明的休整与价值整合。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一代佛学大师宗喀巴,又把“三士道”的千万法门归结为“佛法三根本”和“悲智”二法,以及宗喀巴大师关于藏传内明学修正或文化整合的价值理性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实际意义等。第四,文化和民族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的两类现象,文化在民族问题上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这一点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过去藏区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藏族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使研究这一问题变的有些宽泛而松散,因为不同的文化类型和文化模式对藏民族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不同的。内明学传入藏区之后,为了自身的发展,它不仅吸纳了本教文化的某些因素,并逐渐发展为藏区统治性的宗教文化,而且对一切非宗教的文化,即藏民族的政治经济生活、语言,以及藏民族教育、文学艺术、民族意识、民族风俗,哲学等文化心理皆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五、藏传内明学的社会价值与转型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或者是完美无缺的,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也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交流与互动中认识到自身的缺陷,有助于超越自我,促进文化的发展。基此说,藏传内明学的特质具有双重性格。其一,无论在理论层面或行为层面,还是在社会心理和潜意识的层面,它对藏民族的价值取向起着任何别的因素所不能取代的功用。作为藏民族精神的表现,它有着能够提升和优化人性,精神激励及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人,实现人的价值,以及行为规范与天人和谐的价值及效应。这些文化因子,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逐步深入人心,并演化为深厚的民族共同心理,塑造了藏传“博大、精进、宽厚”的精神风貌。其二,藏传内明学是经过一千四百多年的沉积而形成的,具有相对成熟,相对稳定的文化生态。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藏传内明思想的熏陶,造就了藏民族“重义轻利”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一文化特征,对藏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定势、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以及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转型中,传统文化,包括藏传内明学,如何重新定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或如何影响人心,是一项最艰巨而富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近几年,有关的思想观点或思想论争也不断的出现。由此看,以文献学为基础,结合现代的人文科学观念,包括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的方法,进一步推动藏传内明学的传承和发展,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所以,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型与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以人文科学观念诠释传统的名相及经义,把握古典传承与现代研究的实际意义,转变藏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价值观”,也显得非常必要。

六、结语:藏传内明学的认同与适应

藏民族作为一个文化传统极其深厚、哲学思维十分发达的民族,她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更为浓郁。内明学是藏民族世世代代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是藏民族发展动力接连不断的思想源泉。在这个意义上讲,内明学造就了藏民族心理上的一致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藏民族就是凭借内明学这一强有力的精神杠杆,一方面保持了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不断吸纳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外来文化。然而,在当今,由于藏区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以及在此环境下所形成和发展的藏民族特殊的心理机制,以内明学为主体和核心的藏族传统文化的适应能力,相比之下比较薄弱的。尤其是近几十年,国内外相关专家对藏传内明学的价值内核在整个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反而增强和提升了文化保守派的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心态。客观地讲,这种“传统文化本位论”的思想也是不利于藏民族文化整体的继承和发展。因为,新的社会、新的时代,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新的特殊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又要改造传统或创造新文化的积极精神。藏传内明学的认同与适应是个既对立又统一的问题,在实践中,应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一个既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又能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的现代文化。更细致地讲,在某些领域中,认同的比重过于适应,我们很难因此指责它是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体现,但在其他领域中,适应的比重过于认同,同样也就难免被指责为自身文化特色的毁灭。因此,判断藏传内明学的价值标准,就取决于其自身的内耗精神与广大文化群体对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上的理性选择,具有一定的主观和客观、时间和空间上的内外因素。也就是说,不管把藏传内明学研究的范围如何扩展,研究方法如何改进,在理论上,藏族先民留下的思想遗产和文化典籍、藏语言文字,尤其是作为藏民族灵魂的藏传内明学机器思想特质,始终是藏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积淀和资源,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吸取,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藏族传统文化研究的根本和价值所在。然而,在当今,我们仅仅考虑藏传内明学的价值与地位,藏传内明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单向研究,或者用纯现代的眼光和思维审视、判断藏族内明学,以及不考虑传统与现代、社会与文化间的内在联系的一切理论学说,都是不科学或不符合逻辑的。因此,为了促进藏传内明学的公益性建设和多元化发展,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藏族文化,必将在唯物主义的史观下,建立传统与现代、主体与客体、中心与边缘的最佳互补结构,就是要建立批判继承文化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文化新体系。

作者:李加才让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教师


    更多经济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129839.html

    相关专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石油教育 投稿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对数控加工工艺的应用
    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教学市场需求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