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谈首因效应及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学阶段的首因效应对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误解

一般而言,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会比较注意最先得到的信息,而容易忽略、不注重后面的信息,所以,第一印象极大地影响以后的认知判断。当然,这并非是难以打破和矫正的僵局,后续信息的点滴积聚或突变会有效地破除第一印象的顽固性,但是这种良性干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学阶段很难成立。因为这一时期,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同质性异常突出,无一不是瞄准考试而设定的过程,鲜有卓尔不群者涌现。思想政治教育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应试特点,后续信息的逐步汇聚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强化最初的应试特点而已。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单一,信息突变的可能性不大,这样一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印象就被深深固化了。应试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必然是“教”而忽视“育”。为应对考试,教师只注重讲解或澄清相关概念及理论内容,严格遵循教材编排逻辑按部就班地讲解书本内容,少有面向现实问题或结合学生特点的联系、设计、剪裁等变通环节,围绕所谓“考点”硬性分割完整的理论内容,重点强调如何破解试题“陷阱”及完善答题技巧,像其他课程一样赌题、押题,大搞“题海”战术,强化学生死记硬背的训练。学生头脑中被强行填充进大量缺乏内在联系的、零散的来不及理解消化的理论内容,唯有死死将其记住,以求考试获得高分。所以,上述这种模式不可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化育之功,它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化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考察的过程,舍本逐末地扭曲了其提升素养、完善人格、丰富精神、促进发展的教育初衷,也遮蔽了其丰富的现实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蒙上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种模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深误解。其一,在课程性质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虽然以理想、道德、认知的科学理论为教学内容,但其与精神世界、道德修养之间的联系是“虚”的,与升学考试之间的联系是“实”的,分数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和标准,在这一点上与一般课程无异,它所宣称的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建构功能、育化矫正功能等任何功能也比不上升学功能来得更为实际和赤裸裸。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只是获取高分、铺平自己考上理想高中或大学之路的一条途径而已。其二,在学习方法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方法就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老师的理论灌输,死记硬背老师反复核定的枯燥乏味的标准答案,在这种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难觅探究、发现的乐趣和由此产生的自我满足与肯定。其三,在课程作用及效果方面,在学生心目中,课上所学的理论唯属于课堂和学校,是停留在书本上的原则,与实际关系不大,难以构成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有效指导。

二、大学新生的既有误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1]这是大学的宗旨和趣味,而经过应试教育塑造的大学新生,其术业专攻的价值取向无疑与之相去甚远,这不仅成为其真正融入大学生活的直接障碍,也客观上增加了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衔接的难度,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格外突出。中学时代形成的那些先入为主的误解,在进入大学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一)学习态度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教育活动,担负着传承文明、服务人类发展的使命,有着引领政治方向、促进人格完善、协调利益矛盾、激发精神动力的功能;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兼具社会性功能,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协调、稳定、健康地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应试教育将其存在意义工具化了,置换成争分升学的渠道和载体,令教育对象难以体会其功利意义之外的价值。进入大学,虽然高考指挥棒不存在了,然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的曲解还在,中学时养成的学习求知方面的精明与现实的烙印还在,它们会让大学新生继续热衷于实用主义地区分所学课程之“有用”或“无用”,为评优、评奖而对考试分数锱铢必较,甚至覥颜伸手要分,忽视创造性实践活动而热捧各类实用性证书,早早锁定考公务员、捧铁饭碗的求学目标,摩拳擦掌地准备把大学过成“高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义他们体会不到,但其基础必修课的地位他们看得到,与入党、考研的紧密联系他们看得到,于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便注定要面对大学新生存在的两种负面态度,即不在乎、无所谓的轻慢忽视态度和只在乎分数的实利态度,虽然后者表面看去孜孜努力,似乎好于前者,然而毕竟是止步于分数而未曾真正内化地学习,所以这两种态度都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教育过程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意识的人,因此绝对不能忽视教育对象本身的特点和自主性。中学时期的青少年思维活跃却涉世未深,针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从微观角度切入,从身边小事谈起,强调感性认知和情感陶冶,注重树立具有现实意义和强烈感染性的示范典型,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在教育指向上,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然而,以考试为核心的应试教育严重扭曲了这一客观规律,它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特别是外部灌输性知识的学习,过分重视应试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弱化了理论联系实际,消化理论、内化理论的环节,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凡此种种,使得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的教师在上这门课时显得十分尴尬和为难,特别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上。大学新生对理论讲授格外厌倦,他们囫囵吞枣记住的理论内容在高考后大半淡忘,以如此一知半解的理论基础应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肯定是不行的,这也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教师要规避招致“空洞灌输”的恶评,另一方面还要顾及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在二者之间艰难地选择着平衡点。加之大学新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盲从,使其对整个教学过程参与的深度不够,对教学改革和能动性环节的创设呼应不足,从而弱化了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基础上的交锋,甚至使部分教师产生“唱独角戏”之感,严重影响了教学相长的互动效果提升,也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笔者曾对大学新生做过调查,当被问及有谁使用过思政教材底页上提供的网络学习平台时,200多学生中只有一名学生举了手。这说明目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在努力实践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从课堂教育向现实生活的辐射和延伸,力争建立起更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学习等辅助性教育渠道,但存在于大学新生从中学带来的既有“痼疾”却有可能成为这些努力的障碍,也制约了大学新生对来自多种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主动搜集、感知的意识和接纳、消化的个人能力,从而让这些努力达不到预期的收效。

(三)教育效果方面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本应使教育对象养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辩证的思维方式,在理论指导生活和学以致用方面打下较为深厚的前期基础,但因为受制于重灌输、轻化育的应试教育体制,这一教育任务实际上并未真正完成。为此,大学作为应试后阶段,不得不承担起为中学教育拾遗补阙的任务,占用大量的课时弥补学生在理论修养及实际能力方面的欠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本来是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及深入研究能力,通过广泛的教学互动,推进大学生从消化、吸收的层次上升到丰富、发展的层次,加快思想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性和先进性进程,现在却常常纠缠于本应早已掌握的理论梳理之中,作为替应试教育“买单”的结果,就是大学不得已打散了自己的教学体系,逐步降低、修正培养目标。

三、破除首因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好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应试教育是教育的顽疾,引致的是教育的整体之痛。大学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分子,在矫正和扭转其不良后果方面责无旁贷。所以,面对中学阶段遗留给大学的这锅思政教育的“夹生饭”,大学不能抱怨,而要面对现实、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地改善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的引领地位和研究优势,强化与中学教育的积极互动,促成素质教育全面取代应试教育的良好局面,以充分落实面向所有学习阶段的大德育观,不单让现阶段的“夹生饭”变得香美起来,而且还要尽量让今后的思政教育这锅饭“正常出炉”而不再夹生。第一,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大力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努力营造感染人、熏陶人、提高人的精神氛围,发扬对大学新生的沐化之功。目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迁的时代,市场理性的缺失,以及西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挟经济全球化之势乘机对我国大肆侵入,共同撬动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世俗化生活方式的盛行,催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思想。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社会大环境,大学要努力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张旗鼓地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强大阵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驻足的家园,“不仅仅是一个承担其特定社会职能的物理空间场所,它的存在意义更在于它自身所应具备的文化个性与精神品格,以及由此而焕发出的旺盛创造活力。”[2]对于长期被应试教育引致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所束缚的大学新生,高校应逐步激发其追求社会主义理想的崇高信念,加强其报效国家与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探究真理、创新思想的学习精神。第二,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利性评价方法,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意义,改变大学新生的错误认知。目前,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也在逐步实利化,例如思想政治课的考核成绩会与评优、评奖、入党、竞选学生干部等挂钩。其实,大学不需要这么做,不需要迁就学生被应试教育养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大学应该做的是弥补中学阶段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的空白,让学生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激发“我要学”的主动积极性。所以,大学应从课堂和社会实践这两个思政教育的基本渠道着手,致力于理论照进生活的努力。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努力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回应大学新生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包括国内外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比如,怎样在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中国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何中国的发展壮大时常引起国际大国的排挤和破坏?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与近邻的外交关系影响如何?台湾会随着大陆的经济发展而自动回归吗?新加坡的高薪养廉模式能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吗?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对大学新生常常纠结的有关心理、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等问题的实际指导,让他们感知思想政治教育富于温情的一面,以及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在社会实践方面,要合理设计紧扣学生理论热点、难点的实践主题,精心选定实践方案,辅之以教师及时有效的分析指导。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积极组织大学新生参加“三下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使其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乡情、民情,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和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他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个人精神世界的信念和理想。总之,通过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彻底还原思想政治教育被扭曲的本真意义。第三,大学应积极加强与中学的互动交流,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规避首因效应向不良方向发展,落实好大德育观。中学与大学之间要在教育理念和模式上进行互动、切磋。大学应借助自己的引领地位,通过互动,影响并加快中学素质教育的改革进程,争取让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开始就设定为科学的教育模式,规避首因效应向不良方向发展,避免前后不一所带来的教育窘境,在整体化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下,协调彼此具体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作者:王艳 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谈首因效应及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52736.html

    相关专题:教学论文发表 dnf传承装备怎么升级


    上一篇:彝族民歌采韭菜的艺术风格论文
    下一篇:城市景观视觉文化艺术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