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管窥民办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核心是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知美德。人文知识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美学、伦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民办本科大学通过开设必要的人文课程,从人文知识教育入手,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品格。这种人文教育,不仅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改变其知识结构,引导他们认知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使之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有明确的是非辨别,有自觉的行为规范,培育良知美德,使人具有人性、灵活。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认为:“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侧重于求善博爱的精神,精神是文化的灵魂,文化失去了高尚的灵魂,势必异化。当精神越向上越高尚时,文化就越先进越精湛,由此文化而育就的人才,其素质、其层次就越高越优,其品位其格调就越醇越美,其作用、其影响就越好越大;相反,当精神越向下越卑鄙时,文化就越落后越腐朽,由此而育就的人,其素质其层次就越低越劣,其品位其格调就越毒越丑,其作用其影响就越坏越深。”这段话,非常明白而深刻地说明了人文教育与育人的密切关系。育人要以人文精神为灵魂,这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规律。人文教育实质上是赋予人以人格、人品的教育,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也是我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础。现代大学所提倡通识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着重点也在这里。党的十八大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价值体系,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新时代的普世价值追求相融合,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意义重大。其目的是以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民办本科大学贯彻十八大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加强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人文精神,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出大批适应新时代需求,具有人文精神和良知美德、善于做人处世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并不是否认科学教育的重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新形势下,人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呈现出削弱的趋势,其主要表现是“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教养”,“重做事,轻做人”等倾向越来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不少大学毕业生成为“跛脚”人才。有些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但人文精神缺失,思想境界低下,甚至出现象药家鑫那样因驾车撞伤了人而将伤者杀死的大学生罪犯。这些情况充分说明,加强人文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民办大学在重视科学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规律所决定的。在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是灵魂,引领大学精神,塑造大学品格。有学者指出:“古往今来,大学从来不曾离得开‘人文’二字。古代大学所研究和传授的知识以哲学、文学为主,科学教育包含于人文教育之中,相当长一段时期,人文教育始终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大学科学的产生后于大学人文,也是以人文为前提的。科学革命使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划定了各自的边界,近代以来,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进而从人文学科中分化出来,才得以与人文教育并驾齐驱。”这个历史演变过程说明,人文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元老,科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后起之秀,两者各有不同。科学教育传授的科学知识是一元的,其思维方式是系统的,逻辑的,其研究方法是严密的、实证的,其目标是求真;人文教育传授的人文知识是多元的,其思维方式是形象的,直觉、灵感突发的,其研究方法是思想体验,情感熏陶,其目标是求善、求美、求真。我国理论界早就有权威学者指出,大学实施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还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侧重于求真务实”;大学实施人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古今中外的人文精典,掌握必要的人文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侧重于求善博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就是要使大学生既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又有求善博爱的人文精神,既会做人,又会做事,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民办本科大学在积极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并把这种教育思想体现在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渠道,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民办本科大学在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情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思想体验,实践锻炼,使知识内化为素养、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和专业能力。这个转化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依靠教师言传身教,校园文化环境等对学生的思想感染和精神熏陶,更要依靠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通过生活体验与实践锻炼,使知识转化为思想情感,精神意志、做人做事的习惯和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大力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教学做合一”,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统一。他对知行统一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在他两次改名字的过程中。他原名陶文浚,1911年20岁的时候,他因研究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把名字改为“知行”,源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934年,因深刻领悟到“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次改名字为“行知”,强调“行”在前,“知”在后,真“知”是通过践“行”才能获得的。这种实践第一,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教育思想,对于民办本科高校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启示。首先,要深刻认识陶行知先生强调的知行统一,是应用型人才的首要特征,也是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使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使两者相互渗透,引导学生成长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做人与做事往往是表现在做好同一件事情中,比如:农艺师为了研究水稻,常常要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水田泥浆,工程师为了排除机械故障,必须在震耳欲聋的噪音中,倾听操作工人讲述故障发生的过程,运用专业技术冷静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在这里,首先需要的是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品格,然后,才能发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作用。这就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的:“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成为优秀人才。其次,德才兼备,知行统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是关键,师德、教风建设十分重要。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师生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教师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引路人。教学过程是教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赏识、评价教师的过程。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思想沟通,是教师以道德学问和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学生,使之追求德才兼备和知行统一的根本途径。教师通过讲课、辅导、日常交流,表达自己对专业学术问题和各种社会现象的见解,回答学生提出的种种问题,表达自己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坦陈爱憎、抒发真情。一个优秀教师,能够吸引学生、感染教化学生,使学生对他感到熟悉、亲切,进而佩服,崇敬甚至崇拜,终至潜移默化,受到精神熏陶,对学生的人品道德、价值取向、甚至兴趣爱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少量群体的交谈讨论,问题探究、情感交流,往往给予学生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可以产生“与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的良好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促使教师达到德才兼备,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敬业爱生,塑造师德风范,使其成为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成为学生敬仰、仿效的精神偶像和引路人。总之,民办本科高校为了培养德才兼备,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既加强人文教育,又加强科学教育。在当前科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步步滞后的形势下,民办本科高校尤其要重视人文教育,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为营造大学生全面发展,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育人环境而努力。

作者:张锡侯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管窥民办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62926.html

    相关专题:服装企业税收征管浅析 葛天舒


    上一篇:语文高效课堂的方法3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