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中国经济出路新探索

一、对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模式基本经验做了新梳理。

首先,作者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走出了一条既融入国际社会、又自主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虽然这种模式还不成熟、不完善,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模式应当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还在不断深入、提炼、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中。”作者认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彻底反思‘苏联模式’,借鉴人类现代文明成果和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而形成并不断升华的独具特色、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当然,书中进一步分析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体现在所有制、实现机制、实现路径、发展基础、外部环境、价值理念等六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最后,《经济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中至少在三个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总结其经验就是做到六个方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的领导;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战略的新认识。

经济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支持。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把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置于纵向的历史坐标和横向的世界坐标中予以客观定位和分析,准确评价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规律。认为,“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现代化虽然目前尚处于欠发达水平,面临着众多问题和压力,国际经验也不足已解决中国问题。但也不可否认,我国经济现代化在长期探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做到既要客观冷静地思考过去,也要认真审视当下,更要展望未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作者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难以预见的诸多挑战。在客观分析了国内、国际环境形势下,作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发展战略。认为,“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发韧、起步、探索、改革、腾飞的过程就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愿景的进程,改革、开放、求实、创新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经济现代化》从战略理念、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作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实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转型,并引领重要经济领域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变革。”这就需要“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和平发展”。作者认为,战略目标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的理论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完成经典经济现代化,实现工业化;完成第二次经济现代化,实现知识化和绿色化;迎头赶上世界经济的先进水平,实现综合经济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价值目标。针对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突出问题,作者提出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中国经济质量;二是以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优化中国经济结构;三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中国国际竞争力;四是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五轮”整体推进机制。

三、对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具体路径的新抉择。

对中国特色经济现代化的具体路径的新抉择,作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等方面进行阐释。当然,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发展的问题也不回避,特别是对工业化中的结构性矛盾进行了客观剖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经济现代化的实现,农业是基础,农民是主体,农村是关键。作者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一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二是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三是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四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规模经营;五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六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后,作者提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积极培养现代农民;健全农村市场经济制度,强化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现代可持续集约农业道路。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其发达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经济现代化》对服务业现代化的内涵给出界定。作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业现代化现状进行了客观剖析,并注意到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出位置,进一步给予高度重视;健全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机制,促进服务业发展中的部门合作和区域合作,完善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绩考核机制;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强化对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物流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培训服务业、民生服务业等的重点支持。此外,还要做好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服务业更好地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者和带动者。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驱动力量。作者对城镇化进行了特别关注,特别是对城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关系给予了高度关注。认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战略之一”。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经济现代化》以独特的视角、严密的逻辑论证、宽广的国际视野为中国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经济现代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来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作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整体布局中各个领域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研究,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实事求是地说,《经济现代化》一书在这方面做了探索性的尝试。

作者:邱春林 单位:临沂大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中国经济出路新探索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13467.html

    相关专题:小氮肥 laconia


    上一篇: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思考
    下一篇: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