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标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企业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

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它是企业标准的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依据,所有关于以“物”为管理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可列入技术标准体系。如:产品标准,生产工艺技术标准,设备操作、维护、检修技术标准,质量检验、验收技术标准,工艺装备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等。管理标准是“针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对于以“事”为管理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列入管理标准体系。如: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评审等),生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行政办公管理标准(文件、档案、车辆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招聘、劳动合同、培训、奖惩、考勤管理等),财务管理标准(资金、现金、财务预算、成本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等),经济管理标准(经济合同、招投标、审计等),物资管理标准,以及党(团)组织、工会、纪检监察管理标准等等。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对于以“人”的工作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列入工作标准体系。此类标准以各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为主,如:决策层工作标准、管理层工作标准、生产车间各岗位工作标准等等,主要明确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权限、义务、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二、企业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关系

目前,企业中常见、使用较为普遍的是依据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建立的相关管理体系。那么,有了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再建立标准体系么?其实从这些管理体系名称就能发现,它们调节、管理的对象单一,只涉及企业多项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或环节。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例,GB/T19000标准中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它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的目的和质量保证,以及实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而建立的综合体,范围仅限于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个环节,相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诸多对象和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而企业标准体系的范围则涵盖了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事项,涉及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研发、生产、质量检验、仓储、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领域。相对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来讲,所涉及的范围要大得多。正如GB/T15496-2003中指出的那样,“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管理体系,如: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的基础。”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是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可划归企业标准体系中的管理标准体系,它们与企业标准体系呈从属关系,与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呈关联关系;二是如果企业建立标准体系,则这些管理标准体系可以整合进去,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三是一个企业仅有质量管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面对的、要解决的不是只有质量这一个问题。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包含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标准体系,覆盖企业所有的管理对象、管理工作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领域,才能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的有序化,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基本要求

GB/T15496-2003中规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企业建立的标准体系,要体现以下要求:1.目的性企业标准体系涵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为实现企业方针、目标而服务。在企业标准体系建立过程中,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科学,对于体系建成后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关系极大。因此,建立标准体系,应当紧紧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企业的自身运作特点进行。2.整体性企业标准体系由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标准组成,这些标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孤立地制定一两个标准不能构成一个体系,当然也产生不了标准体系所能发挥的系统效应。标准体系中的标准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以满足当前实际需要为原则。3.层次性标准类别不同,其具有的功能不同,相互关系也不同。基础标准对普遍性的问题或有相关功能要求的标准具有指导或制约作用,体现在标准体系中,是上层与下层的关系,这就是层次性。换句话说,把体系中共性的和对其他标准的制定、实施起统一、协调和制约作用的标准放到体系的较高层次,其他标准置于该层标准之下,形成一个塔状、层次分明的体系结构。4.规范性标准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文件,必须以特定形式出现,这是标准区别于任何其他文件的重要特点。所谓特定形式,指标准编写有明确的文本、格式要求,其编写应符合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相关规定,标准体系的建立应按照GB/T15496《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GB/T1927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进行。5.先进性与合理性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技术标准的内容应能够反映科学的、技术的及吸取国际标准的精华,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便于企业全体职工理解、掌握、施行,使得工作程序更加明确,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6.动态性标准服务于社会和经济以及标准本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补充的特点,决定了标准体系是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后,应不断评价并持续改进,及时淘汰那些不适应的要素,补充新的要素,使体系处于不断进化的过程,确保体系满足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标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确保企业实施全面管理企业本身是一个充满纵横交错关系的复杂系统,经常面临一些难于解决的系统管理问题。例如,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传达给企业每一个成员,并且变为大家统一自觉的行动,在这个期间既不靠层层开会,又不会使各级领导忙于事务;企业各级领导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分工,但是,怎样才能解决横向协调问题,使得在工作中既不产生互相扯皮推诿,又不互相排斥重复;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一些目标,如何能持续稳定地阶梯式地提高水平等等。要解决上述这一类问题,必须对企业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总目标是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合格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系统是围绕着产品生产为中心形成的。系统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在总目标下相互联系的环节。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成为总体目标串起来的统一整体。每个环节都包含着人、财、物、事等要素,是任务、要求、手段、方法、程序等彼此联系的重复性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都是由企业的总目标层层分解而来的。将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重复性活动制定成标准(即法律规范的一种形式),用标准的形式相对固定,形成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体系中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对企业实行系统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有利于对企业实行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是对企业实行整体管理的基本手段。2.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也就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管理职能一般包括对管理对象和过程行使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调节、控制等职能。管理标准化,是指以制定、贯彻管理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管理标准化可以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科学化始终离不开管理的规范化。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认识本企业特点,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企业活动逐步走向有序化。这个过程又是渐进的,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管理标准就是这种积累的一种方式,一种有效的途径。企业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又不断地制定和修订管理标准,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稳定、加以推行,然后再通过修订这些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可见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企业实现管理标准化的有效途径。3.为企业取得最佳效益提供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员工所有活动的综合成果,只有企业员工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企业标准体系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各种指标项目和各个因素层层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形成许多分目标,而且把每个部门、每个成员完成具体目标的好坏与检查考核和奖惩结合在一起,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工作有秩序、检查有准绳、奖惩有依据。广大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章(标准、程序、办法)办事,整个企业的活动活而不乱,保证各项改革措施有效落实。有了科学的管理标准,有利于企业定编、定员、开展岗位培训。使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求具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所以,企业标准体系把全员独立分散进行的个人努力,统一协调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企业必然会取得好的经济效益。4.形成企业稳定组织结构通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在企业设立符合实际需求的组织构架,明确其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即:确定企业经营需要哪几个职能、各职能之间的比例与相互之间的关系;各管理层次的构成,确定组织在纵向上设置几个管理层级;各管理部门的构成,确定组织在横向上需要设置多少部门;确定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利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通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进行有组织的科学活动,不仅在企业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而且在企业各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即在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企业系统的稳定结构。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内的各种活动,不仅为不同的人进行同一活动提供了统一的依据,消除了活动效果因人而异的现象,而且当某一局部活动的标准做了修订以后,由于企业标准之间的相关性,会引起其他标准进行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是有秩序进行的,不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却又保证了变化的连续性、及时性和协调性。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系统的稳定结构,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内、外条件变化的冲击,例如,市场变化、产品结构变化、职工队伍变化等,可以主动地、有秩序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秩序的混乱。5.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标准体系是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很多标准构成的,标准的制定、贯彻、修订过程就像一个滚动环,每循环一次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标准化活动的阶段性循环,可以不断地提高标准的水平。这样就保证了标准体系中各项标准阶段性地提高。因此,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能够有秩序地、不停顿地、阶段性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总之,一个紧紧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自身运作特别制定的标准体系,目的明确、先进、合理、易操作,能够在企业中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也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较大作用。

作者:严菁 单位:青海省标准化研究所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标准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的作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12965.html

    相关专题:扬州大学学报 怎样


    上一篇:湿地风景区规划设计刍议
    下一篇:路桥工程监理问题分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