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创建培育农学创新人才综述

1资金投入

综合实践平台兼具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日益增多和“985”、“211工程”项目的执行,学校拥有了更多资金和资源加强平台建设。为支持教育部实践育人政策的实施,学院的教学经费逐渐向实践教学倾斜。综合实验平台运行以来,先后得到多个项目的支持,有教育部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中央高校修购专项资金及省部级专项资金等。3年来先后购置和更新了仪器设备300余台件,增设实验室5个,同时学院不断吸纳横向资金,加强作物标本区和科研平台以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综合实践平台的运转效率和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实践创新服务。

2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的任务放在综合平台建设的首要位置,将师资的培养放在教学培养的重中之重[8]。一方面加快现有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聘请校外名师、农业技术专家担任兼职实践教师,任课或举办讲座、培训等,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按学历、职称、年龄配备实验技术人员。把实验技术队伍人员的学历,提高到硕士及硕士以上[9]。我院现有实验技术人员12人,其中新进博士4人,硕士5人。每年学院还选派2名实验技术人员到国内“211”或“985”大学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掌握高端仪器操作方法,提高整体实验技术水平。另外,不断采取新举措,加强队伍建设。如:从国外引进有特长的仪器管理专业人才担当技术重任;组建以教授领衔的实验技术团队,成立色谱仪器团队、光谱仪器团队、显微影像仪器团队、蛋白核酸仪器团队、植物生理仪器团队等,承担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技术交流、操作技能培训和设备的故障排除,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设立“大型仪器设备新功能开发与利用”项目,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新的仪器功能,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科研和人才培养做好服务保障。

3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创新研究能力,农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认知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性实践及创新实践4个模块。学院以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树立为主线,建立以“专家、教授带领新生进田地,学生暑期进千村入万户;作物形态观察与分析、农事操作、农业资源调查与产业规划;课程实验、科研训练、多元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4模块10单元实践教学体系(见图2)[10]。这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保证了实践内容的完整性,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个人素质和社会需求融为一个整体,实现对学生整体培养的目标。

3.2创新实践教学内容

按照“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3个层次“循序渐进、有机结合”的原则,建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实践证明综合性实验最能体现“学用结合、用中促学”,对提升学生专业研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小麦新品系综合评定实验、玉米人工杂交制种和亲本繁殖实验、鞣料植物有效成分的鉴定实验、沼气池规划与建设实验等,都能让学生通过综合设计和亲手操作掌握各种实验技能,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现实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经典的课程实验与现代农业有效结合,将部分原来依附于理论课程体系的“生物技术”、“细胞工程”、“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实验教学内容从原来的课程实验中脱离出来,单独设置“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增大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比例,加强综合实验训练的比重[11]。每个专业的“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都包含13个实验项目,共计36学时。实验内容紧密结合学院的国家级研究项目、省部级科研课题,有农杆菌介导的油菜、烟草转基因技术、小麦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定量检测、基因的特异引物扩增和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技术等。综合大实验由项目组专家和引进人才亲自任教。整个实验项目基于科研内容设计,更好地突出了综合性、研究性,创新型和时代性,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兴趣和钻研,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实验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有力推手,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学院积极鼓励学生阅读国内外研究资料,自选题目、自行设计实验项目进行创新性实验。实验过程由教师监督把关。本科生中先后有20多个实验项目顺利开展,如澳洲小土豆的脱毒培养、彩色糯玉米保健醋饮料的制作、利用EMS种子诱变技术创新棉花新种质、秸秆高效沼气化的预处理技术方案优化等,这些实验,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特色,为农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平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平台的高效、安全、顺畅运行和实践活动的安全、正常实施,学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建立实验平台完全开放制度。过去实验室开关门时间固定,局限于正常工作日和上班时间,师生的科研、创新实验进程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现在学院采取节假日轮换值班、工作日午餐补助、寒暑假研究生主管等形式,保证实验室完全开放,既充分发挥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又保证了师生的科研、创新实验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第二,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制度。利用网络化资源,完成平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按照学校实验室管理处的要求,将综合平台的所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房间号、面积、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项目、指导教师、实验类型等详细数据录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站,实现资源管理及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为规范实验室管理、及时获取实验室动态信息、促进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实现教师、学生网上预约,建立了便捷通道。第三,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安全准入制度[12],让学生通过培训熟知仪器操作技能,了解安全知识、安全管理规定,学会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掌握有毒有害药品和化学试剂的储运和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与学院鉴定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与义务,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防范事故发生。第四,建立实验室无偿使用、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制度。对平台各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只要自备耗材和试剂,就可进入开展实验或研究,但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按学校标准,只收取学生50%的使用费。学院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方便学生开展科研和创新活动,为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营造“安全、规范、高效、顺畅”的氛围。第五,院校两级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进行,通过举行安全专题培训会、为外出师生购买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建立“安全日报告制”、编印社会实践安全手册和准备安全应急预案等,切实保障外出实习和社会实践顺利进行。综合平台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中,力争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5结束语

农学院的实践教学综合大平台自从建立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创新、创业项目30多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0余项;2012年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得1金、4银、6铜、4优秀的好成绩;学生发表论文50多篇,仅2012年上半年在影响因子2.0以上的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综合实践平台犹如“知行统一”的桥梁,学生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专业操作技能和创新研究能力,再配合课外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开展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得到了全面提高。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登海种业、山东京博等多家知名企业和农业院所主动上门招收毕业生去工作,使我院专业人才的培养步入了良性循环阶段。

作者:李立群 海江波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创建培育农学创新人才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12425.html

    相关专题:黑河学院学报 中南大学学报


    上一篇: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
    下一篇:谈数字电视广告子系统的构想与实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