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小议个人慈善供给动机

一、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大致经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参与慈善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即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根据马斯洛优势需求理论,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需求,其中支配力最大的需求为优势需求。当人满足了基本需求后,便会逐步向较高层次的需求偏移,慈善需求便成为优势需求。所以,提高国民收入,使其较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才能增加对慈善的供给。目前中国以中低产阶级为主体,多数人处于满足物质需求的阶段,对参与慈善的需求较少。

二、个人慈善供给的微观经济理论分析

当把慈善当做一种商品,市场经济下的商品内涵得以延伸,即个人效用函数U=U(u1,u2),(u1:传统经济理论的个人福利;u2:利他因子产生的效用),我们定义其为广义效用函数。在经济理论中,进行决策的微观主体都是理性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由前文分析,个人效用函数的偏好因子取决于个人福利和利他行为因子,因此要考虑利他行为是否符合理性人假设。行为人在不同时期和场合会有多种偏好,选择哪个偏好受约束条件和不同场合的影响。随着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偏好序不断进行调整,并通过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假定效用函数是一系列偏好组合的函数,即U=U(X1,X2,X3,……,Xn),对于不同的偏好组合,行为人总能根据其优势偏好做出效用最大化行为。利他也是一种偏好,这种利他偏好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制度、地位、舆论等外在压力的约束。内在的主动或外界约束,都可能使利他成为优势偏好,此时利他行为则成为行为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因此,利他是符合理性人假设的,我们可在此基础上分析广义效用函数的效用最大化问题。

三、慈善供给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

对慈善供给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立足于收入再分配理论,笔者在收入再分配理论基础上,提出利他主义再分配理论a点为初始收入分配点,若不考虑利他因素,b为最佳收入分配点。现在假设富人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收入,还取决于穷人的收入,那么富人的边际效用曲线由MU1变为MU1′,两条曲线的垂直距离为利他给富人带来的效用,在富人拥有较少财富的时候,只会考虑自足,基本不会因利他带来效用,所以从m点开始向上弯曲。此时最佳点由b变为c,富人向穷人转移ac部分的财富,总效用增加fem。如果富人在财富较少时,效用便受利他的影响,则m点移至n点,此时最佳点变为d,富人向穷人转移ad部分的财富,总效用增加gem。可以看出,如果社会中相对富裕的人在更少财富水平上就开始关心穷人的境况,那么通过更加小额的财富转移(ad<ac),就会使整个社会福利增加更多(gem>fem)。由此笔者得到全民小额慈善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型。

四、结论

笔者先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慈善行为的人的本性动机和消费行为动机。接着,笔者结合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先从微观角度,得出理性人的慈善供给动机,即若要理性人做出利他行为,就必须使利他因子成为其优势偏好,那么就需要一系列使利他因子成为优势偏好的条件。目前国内并没有很好的创造出这些条件。一方面,中下层阶级在中国占主体,收入水平低,基本停留在物质需求的水平;另一方面,促使利他成为优势偏好的外部激励少。其次,笔者从宏观角度建立了利他主义收入再分配模型,为全民小额慈善提供了理论依据。整篇文章重在理论分析,并大胆尝试创新。这种理论非常适应我国中层阶级比重大、人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国情,希望能给我国全民小额慈善发展模式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程浩 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小议个人慈善供给动机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12081.html

    相关专题:大学生创业理念 老区


    上一篇:营业线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下一篇: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