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旅游营销模式的问题与路径

贵州民族旅游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以苗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在全国逐步收到欢迎。贵州苗族村寨旅游营销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营销服务意识跟不上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由于大量游客涌入所带来的文化变异,违规建房对景区整体形象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景区目前所存在的过度商业化等问题,使得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不断下降。尤其是假日高峰期间,景区食宿价格猛涨以及交通拥堵等,更是让游客觉得利益受损,只得心生感概,望而却步。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当地居民缺乏引导,经营户缺乏规范,相关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薄弱,营销服务意识跟不上。

二、营销形象建设不全面

当前苗寨景区推出的文化体验项目多集中在假日高峰期,一些娱乐休闲项目也在紧张的建设当中。随着贵广高铁的开通,以及凯雷高速的建设,千户苗寨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游客量将持续增多;另一方面,以现有的环境容量以及接待能力,景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相关体验项目跟不上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即导致过夜游客的大量流失,影响当地食宿行业,届时景区只能依赖门票经济,这样直接影响了营销形象的建设。

三、品牌扩张欠考虑

近些年来,贵州苗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品牌发展比较集中在苗族传统文化,缺乏一定文化创新。特别是其高端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开发还有很多不足和空白需要弥补和填补。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缺乏相关人才,以及很多宣传方案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得到切实地实施。没有基础的盲目品牌扩张,影响苗族旅游品牌发展。基于上述几个问题,完善贵州苗寨旅游营销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重视社会资源的挖掘。政府部门理应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能力,为其提供强有力的财政资金作为保障,为品牌宣传和营销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要重视政策引导,吸引外资,加快并完善景区服务体系。由于景区内部矛盾显现,政府需转移重心,关心社区群众利益,让当地居民认识到自身与景区所存在的共生关系,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进行教育引导,使当地居民对景区与自身的利益关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政府还要为当地居民的权益提供有效的保障二是优化营销网络,加强旅游体系的建设。通过“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模式,利用综合优势,加强与省内其他景区及周边景区的合作,不再以单个景点,而是在区域范围内,集合周边的优势资源,以产生强大的集群效应,形成形象叠加。要积极遵循旅游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不断创新营销手段,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三是注重品牌内涵,提升竞争市场的优势。政府与旅游公司应积极引导,为景区旅游从业人员、社区居民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在培训过程中,要贯彻以服务游客、满足游客为目标,对景区设施的要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推广细微的服务,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苗族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西江苗寨是文化的载体,必须要保证这一文化载体的完整性。面对景区乱象,政府要及时整顿,整合周边景点,优化建设,做大文化旅游品牌。要以政府为主导,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机制,从现实抓起,努力创新,不断挖掘苗族文化,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苗寨在区域旅游市场上核心竞争力。四是树立品牌,突出贵州民族旅游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需要树立景区的品牌意识。贵州省开发旅游纪念品资源需要大量的人才进行保障,对人员融入景区的品牌意识。因此,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将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与贵州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贵州旅游纪念品的自主品牌。对于贵州地区旅游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重视传承。可以通过家族传承、社区范围内的人才培养等方式推选出更多促进民俗文化发展的以及旅游管理的人才,保证人才对民俗文化的充分掌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充分的运用学校教育的优势,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校专业的教育与旅游地的实践训练相结合,对这些专业的人员注入景区品牌意识,从而使贵州地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更加突出。五是以游客为中心,用旅游纪念品做强品牌。旅游纪念品的实用性指的是旅游纪念品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对于游客而言在选购旅游纪念品时不仅注重其文化价值而且注重实用性,方便日后馈赠和赏玩。贵州旅游纪念品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将其艺术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另外,在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时需要以游客为中心切实的考虑到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携带旅游纪念品,因此需要考虑其携带的便捷性,对旅游纪念品的体积、重量进行充分的考量,将纪念品的艺术性和价值性有机的结合,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通过做好旅游纪念品,做强旅游品牌。六是开发新产品,高旅游纪念品质量。开发新的旅游纪念品是保证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内容,只有将不断的完善与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才能够在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在制作地多处于村寨当中,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支持,保证村寨交通的基础建设与完善。在满足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旅游纪念品发展离不开质量作为保证,政府以及管理者应该充分的重视产品生产的条件改善,满足游客的实际旅游需求。旅游纪念品的制作者是整个旅游纪念品资源的开发中的重要因素,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民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参与程度,保证民众参与到民俗文化旅游当中,在纪念品的制作时融入民族文化,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播,展现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推动旅游纪念品资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王超,王志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动力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06:135-138.

[2]王紫萍.贵州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14,02:90-93.

[3]余永霞.贵州影视旅游开发现状与发展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14,06:97-100.

[4]陈怡梦.论贵州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旅游心理角度[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67-69.

作者:何静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旅游营销模式的问题与路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97132.html

    相关专题:同课异构的好处 焦作大学


    上一篇:企业员工职业素质培训研究
    下一篇:小议职高无机化学教学说课创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