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基于学习者差异诊断的教学目标刍议(2)


  (二)人格差异的诊断将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是学习者在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异。
  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胆汁质的学生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会冲动地作出决定;自制力的形成对于粘液质学生较为容易,而对于胆汁质学生却要下一番功夫。诊断出学生的不同气质特点可以确保设定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有的学习者性格内向,半天不说一句话,有的外向,非常热情,见面就是朋友;有的总喜欢与别人抬杠,或总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有的学习者往往“人云亦云”,很少有自己的主见。教学设计者若能在教学目标设计之前诊断出学生在性格上的这些差异,将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例如: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同学由于对知识的外显性有不同的要求,在教学目标内容的呈现上可以考虑不同的设计。性格差异也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学目标达成的活动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
  自我意识是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往往表现为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动机和归因等。自我意识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而也会影响教学设计者对教学目标的设鼍。对于自我意识强的学生来说,不同难易度的教学目标他们一般都有信心去实现,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会积极努力;但是对于自我意识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则缺乏足够的信心,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设计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自我意识状况的差异。
  总之,教学设计者通过诊断学习者的人格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可以避免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出现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消极倾向,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朝着预设的目标发展。
  (三)能力差异的诊断是教学目标制定的根本要求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经验形成的过程,而教学设计者则通过制定教学目标来确保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形成。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学生要完成某种活动,常常需要各种能力的协调配合。学生能力的差异表现在一般认识能力、特殊能力和能力表现的早晚三个方面。我国学者通常认为一般认识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心理能力的综合。一般认识能力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者一般认识能力的不同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现应有所不同。例如,对于记忆力强弱不同的学生,其关于机械记忆知识的教学目标就应有所差异。另外,学生在文艺、体育、组织、科技等方面的特殊能力的差异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到学生特殊能力的差异,让特殊才能辅助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力表现的早晚也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需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能达到的目标层次也存在个体差异。
  总之,学生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教学设计者对学习者當前的能力水平进行差异诊断并进行差异评估后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设计与实现的根本要求。
  三、基于学习者差异诊断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基础差异的多样性决定教学目标内容层次的多样性
  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学生在兴趣、能力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会造成其在知识基础上的差异,并使得这种差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兴趣、能力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诊断,便可确定学生在知识基础差异上的多样性。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来看,知识基础差异属于可变差异,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来改变的。因此,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制定在内容层次上具有多样性的教学目标来适应并发展学生當前的知识基础水平。
  (二)兴趣、学习风格差异的多样性决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构的多样性
  兴趣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力求接触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与学习者的知、情、意有密切的关系。首先,只有當一个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有所了解后才会产生兴趣,对数学知识不甚了解的学生是不会对数学感兴趣的。其次,兴趣还与情绪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接触了某学科并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那么他将更容易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者,兴趣与意志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位学生本来对数学没有兴趣,但是通过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那么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将会逐步培养起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的知、情、意等方面的体验和境遇往往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设计者应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习者学习兴趣的广泛性与集中性、深刻性与持久性,基于具体学习活动兴趣的强烈程度,以及对具体学习活动兴趣的性质等多方面的差异,选择学习者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与活动方式,并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的结构。可见,兴趣的多样性决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构的多样性。
  学习风格是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构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学习风格直接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并影响学习成效。学习内容和学习风格相匹配,学习效果一般比较好;反之,效果不理想。[7]因此,一般不同的学习风格往往用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之相匹配。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只有充分了解并尊重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尽力创造条件以发挥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的优势,才能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实现个性发展、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通过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多样性的设计来尽可能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性格差异的多样性决定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的性格具体表现在其对待现实的态度或意志上,其差异主要是由于其气质的不同特点形成的。由于各种不同的气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稳定性倾向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性格差异的学生所适合的学习活动类型也有所不同。学生性格差异对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不同要求,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求教学设计者应关注教学活动组织形式设计的多样性。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基于学习者差异诊断的教学目标刍议(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3803.html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杂志社 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


上一篇: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教学论发展的基本规律
下一篇:道德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