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唐代小说中的狐书研究(2)


  (梵文)是一种语根变化最复杂的语言。名词有八种格。……数目除单复之外,还有双数,动词的过去式也有许多种。
  因为中国文字不是表音的符号,加以梵文字母的诡奇难辨,悉昙之学便显得奥妙非常了。为使更多人懂梵文以便深入了解佛教,著名的译经人义净不仅写了《梵语千字文》以介绍佛教相关知识,还在“译缀之暇,曲授学徒”。梵文学习开始只是在僧侣间进行,后来一部分好佛士人也加入其中,并以能习梵音、书梵字为博学,中书舍人苑咸就因“能书梵字,兼达梵音,曲尽其妙”而赢得王维的赞赏。王维本人不仅以佛教用语为名(维)与字(摩诘),且被誉为“诗佛”,其对梵文亦当有一定了解。这些事例既可见出唐人习梵文之风气,亦表明梵文之难懂。在此背景下,那些创作狐书小说的文人们,将狐书神秘化为“似梵文”而“非梵文”的怪异之文亦在情理之中。
  作为唐代国教的道教,对狐书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表现之一是狐书的字体。《王生》中狐书是“天书”,《李自良》中狐书为“天符”,《狐诵(通天经)》中狐书乃《通天经》。三者名目虽异,但应都属于“天书”范畴。“天书”本是指来自上天之书,所谓“神授天书”是也,后来成为道教基本术语,据说是元始天尊所传:
  (元始天尊所说之经)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字方一丈,八角垂芒,光辉照耀,惊心眩目,虽诸天仙,不能省视。
  关于天书的形成及字形,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卷二《十二部义第七》有具体说明:
  一者天书,阴阳初分,有三元五德八会之义,以成飞天之书,后撰为八龙云篆明光之章。
  何谓“三元五德八会”、“云篆”?该文接着阐释云:
  三元者:一日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二曰赤混太无元上玉虚之气,三日冥寂玄通元无上玉虚之气。五德所本有。三即阴阳和。阴有少阴、太阴,阳有少阳、太阳,就和中之和,为五德也。篆者,撰也。撰集灵书,谓之云篆。此则三元八会之文,皆是天书也。
  则此所谓“天书”是由阴阳调和三种元气而成,其字体被称为“云篆”。一般来说,云篆之形似云气之状,类于篆文。这一点,可从考古材料中找到证据。1973年,资阳县城南乡汉代崖墓中出土一方道教铜印,印文共6行,每行5字,共30字(见图),形似篆文,又不全是篆文。这种特点在小说中亦得到反映。《李自良》中云狐书“字皆古篆,人莫之识”。该狐书不能为人识别的原因,可能就在于其字形貌似古篆而非古篆。此外,云篆亦有类似梵书者,《云笈七签》卷七《三洞经教部·本文》“云篆”条下即云:“又有云篆明光之章,为顺形梵书。”《王生》中被称为“天书”而字“类梵书”的狐书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形。这种特殊字体的产生,应是佛道二教相互渗透的结果。
  “天符”即上天神灵之符。作为沟通凡人与神鬼的媒介,符的形状怪异,功能有别,并非常人所能知晓,故有“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之说。因之《李自良》中号称“天符”的狐书也使“人莫之识”。
  《通天经》大概就是葛洪所说的《通天符》之类。据葛氏称,《通天符》是其师郑隐君藏书中的“大符”。又说,“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传授天符时,神明会以云气之形将其旨意彰显,而能通于神明者遂仿其形而录之,所录符号或图形,就成为道教的一种特殊字体,即前所言之“云篆”。
  表现之二是狐书的来源。以上所引七文中,有两篇(《王生》、《李自良》)提及狐书来自上天,是为“天书”。其它狐书虽无明确来源,但据前来讨狐书的狐妖之言,亦当得诸上天。正是由于此,这些来历非凡的狐书,非凡人所能识别,亦非凡人所能习读和拥有。《孙甑生》中狐妖对孙甑生说:“君得此,亦不能解用之。”《狐诵<通天经>》中老狐说:“《通天经》,非人间所习。”《李自良》中老狐云:“某非世人,以将军昨日逼夺天符也。此非将军所宜有。”来历不凡恐怕也是狐书最终被毁或被狐设法取回的重要原因。
  表现之三是狐书的内容。那些得诸上天的狐书最终基本失之人手,故难考其详。但从《何让之》中那篇狐妖应试书片段中,亦可窥知道教对狐书影响之痕迹。其文有云:
  九九六六,束身天除。何以充喉?吐纳太虚。
  言狐妖修行完满成为“天狐”后,在天庭规规矩矩,通过吐纳太虚的方式充饥并修道。“吐纳”乃吐故纳新之意,本为道家养生之术,《庄子·刻意》云“吹响呼吸,吐故纳新”。随着道教的兴起,它逐渐成为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抱朴子内篇·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日唯行气可以延年矣。”吐纳也叫行气,按照葛洪的说法,求神仙之至要“在于宝精行气”,而行气“之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是在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在唐代,由于道教大兴,吐纳之术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这一时期还出现许多相关论著,如张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经》,罗公远、叶静能注《真龙虎九经》,崔希范《入药镜》等。如此,那些想攀跻天庭成为神仙的狐妖们的修炼依托——狐书——中出现“吐纳”之类的道教内容亦属自然。
  毫无疑问,这些字形怪异,来历不凡的狐书给狐妖们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相应的,狐妖们不是与僧人搭上关系,就是被塑造成道士模样。如《何让之》中前来帮狐妖讨狐书的是僧人志静,化形为老翁的狐妖“姿貌有异常辈,眉鬓皓然,著蜜幏巾襦祷,帻乌纱”,颇有世外高人之风。《李自良》中老狐则直接化为“道士”立于棺前。不仅如此,狐妖们的修炼之所亦符合道教的相关要求。上引小说中的狐妖,多是躲在古墓空冢潜心修炼。《墓穴狐语》中是在墓穴,《何让之》中是在后汉诸陵丘,《李自良》中是在古圹,等等。这一特殊修炼场所的选定,既与狐“墓居”的生活习性有关,亦是出于道教对修炼环境的特定要求。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要修炼,首先要“入静”,因此修炼之所最好是清净之地。宋俞琰说:“处空房者,入静室也,其中不着他物,惟设一香一灯一几一榻而已,坐处不欲太明,太明则伤魂,不欲太暗,太暗则伤魄……然静室亦不必拘以山林,或在廛中,或居道乡,但得所托,无往不可。”修炼环境之“静”能帮助修炼者调整精神状态,使之静心凝神,快速达到“入静”的修炼状态。这也正是许多道士选择僻静清幽之山林作为修炼场所的主要原因。同样,狐妖们的修炼之所“墓穴”,尤其是古墓,幽暗清净,绝少外界干扰,正好符合道教对修炼环境的特定要求。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唐代小说中的狐书研究(2)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3704.html

相关专题:中小企业营销策略 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


上一篇:现代性批判的主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论域
下一篇: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