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新形势下冶金地勘工作思考

1冶金地质事业发展历程

1.1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年)

建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地质工作。在地质行业分工中,国家明确冶金地质的服务方向,就是主要寻找和勘探可供生产建设利用的黑色、有色金属和辅助原料矿产地,以满足冶金工业生产和发展需要。为冶金工业服务从此成为冶金地质长期的工作方针并贯彻始终。之后,尽管受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干扰和冲击,且当时国民经济水平较低,冶金地质勘查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冶金地质队伍仍顶住逆流、排除困难、坚守岗位,广泛应用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国家提交了大批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工作能力和水平均得到了提升。

1.2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阶段属于国家计划经济时期,地质项目由国家下达任务和预算拨款,地勘单位组织实施。冶金地质从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突出加强地质普查工作,进行企业全面整顿,确立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成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努力为冶金工业生产建设服务”的冶金地质工作方针。这期间,冶金地质队伍地勘成果明显提高,提交大量铁矿资源储量,1983年11月14日国家决定冶金地质黑色和有色分家,冶金地质勘查工作转到以黑色金属矿为主。

1.3改革开放发展初期阶段(1984—1993年)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的过程中,国家地质部门提出了“地质成果商业化、地勘单位企业化、地勘队伍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冶金地质部门从自身实际出发,相继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地质找矿与多种经营并重”的工作方针。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冶金地质积极探索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调整地质队伍的布局,压缩地质工作规模,大力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摆正了地勘业作为基础产业的位置,在确保完成国家公益性地质找矿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抽出人力和设备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和其他多种经营工作,努力使地质勘查向社会其他领域延伸。通过这场市场洗礼,冶金地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很自然地将市场机制引入到计划地质工作中来,为冶金地质深化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

1.4地质勘查工作调整时期(1994—2002年)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对地质勘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管地矿工作的政府部门也明确指出,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要分体运行。在此形势下,作为生产性事业单位的冶金地质系统,必然定位于商业性地勘工作为主,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大力推进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变。冶金地质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加速企业化”的方针,确定了“壮大工勘业,发展地矿业,巩固提高机加工和超硬材料,拓展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排序。2001年初,根据国办发[2001]2号文件,冶金地质队伍部分实行属地化管理,大多数单位交由中央管理,成立“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隶属中央企业工委。这标志着冶金地勘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更为有力地推动了系统的转企建制工作,它同推进产业规模化、产权多元化、资本股权化紧密相连。

1.5地质勘查工作繁荣发展时期(2003—2013年)

“十五”后三年,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引起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资源的勘查”。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大了资源勘查与开发投资的力度,并充分发挥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地质勘查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发布实施,“地质找矿大讨论”的深入开展,以及2010年国土资发的31、58、59、60号文件,均为地勘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03年5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委员会成立,总局交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2006年8月,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更名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冶金地质相继提出了“地质勘查高起点、大手笔、裂变式发展目标”,“发挥特殊功能,打造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和行业排头兵”,“转企改制、整合资源,着力打造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的矿业集团”,“两个转变”(事转企、地质转矿业),“双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冶金地质的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

2地矿经济形势研判和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2.1当前地矿经济形势研判

2013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格局却出现重大变化,尽管发达经济体整体向好,保持缓慢增长势头,而作为世界经济主要驱动力的新兴经济体却全面下滑,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014年以来,全球大宗矿产品需求萎缩,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重要矿产品库存维系高位,主要金属价格基本呈震荡下行态势,矿产勘查投资减少,矿业公司现金流不足,并趋于紧张,矿业并购数量和额度呈“双下滑趋势”,全球矿业市场持续走低。总体来看,目前全球矿业仍处于二次探底的过程中,今后两年,去库存化、去产能化将主导中短期的矿业走势。全球矿业正步入微利、薄利时代,矿业企业正遭受成本上升和价格下跌的两重挤压,为此,很多大型矿业公司都在谋求新的变化。其中,“科技创新”被众多企业视为微利时代“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障。

2.2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652号)施行,事业单位改革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国有地勘单位也将全面进入分类改革。这不仅要求国有地勘单位大胆尝试,而且需要行业管理部门为国有地勘单位进一步优化生存和发展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

2.3影响冶金地质发展的问题

冶金地质在多次体制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凭借着装备实力强大、技术力量雄厚、地质资料积累多、队伍可靠稳定、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野外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为国家的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找矿成绩卓著,培育了大批优秀的地质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发展后劲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老化、对国家政策依存度较高等诸多劣势,影响当前冶金地质生存和发展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冶金地质管理制度存有不足,尚需进一步摸索和完善

冶金地质的管理制度尚需摸索和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且历史包袱沉重,缺乏固定经费来源,地矿工作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冶金地质走的是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发展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仍需不断摸索和完善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在人才队伍结构上,受上世纪90年代的10年地矿萧条期和21世纪初10年非理性的矿业发展期的影响,致使人才结构出现了一老一少(50后60后是单位主力,80后是单位最大群体)、一多一少(非专业性人员多,善经营懂专业的人少)的不合理现象,随着50后60后即将进入退休年龄,80后将面临很大的接班压力。另外,国有地勘单位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财政拨款用于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缺乏固定经费来源,更加剧了地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的难度。

2.3.2冶金地质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仍处于“打工”地位

冶金地质的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还是承揽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地勘项目参与到地勘市场中,并没有参与地勘成果的分配,与政府或企业的关系完全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不存在任何经济形式的成果分配,仍然处于“打工”的地位。

2.3.3冶金地质改革和发展中多种经营方式的缺陷

冶金地质在改革和发展中尝试多种经营方式,一般都未发展好,往往受经营经验、资金条件、专业技术等限制,大多处在基本能够解决职工就业,盈利水平较低甚至亏损的状态,有的甚至破产倒闭。

2.3.4当前冶金地质进入矿业权市场的难度仍较大

受矿业权市场相对散乱和审批难度逐渐加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冶金地质在矿权管理上获取难、维护难、运作难的三难问题,制约了其做大做强。随着21世纪初矿产资源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矿权审批程序的不断简化,大量的企事业单位都涌入到探矿权申请队伍中,包括许多根本不从事矿产品相关业务的企业和并非以找矿为主的地勘单位,造成了市场的混乱,部分企业获取矿权后因不具备实力圈而不探,进一步扰乱了市场。冶金地质受制度和政策的限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拥有矿业权,在市场竞争中又受融资渠道不畅的影响,难以通过矿业权的经营积累自身发展资金来参与市场竞争,从而失去了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制约了其做大做强。

3冶金地质工作发展建议

冶金地质是地质找矿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功能服务的主力军之一,随着政府对国有地勘单位一系列改革制度的推进,其改革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对地矿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赋予国有地勘单位新的使命,在新形势下,冶金地质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重视与思考。

3.1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坚定不移地走地矿发展之路

冶金地质地矿业在过去的60多年,不仅在地质找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和装备,总结了丰富的找矿经验,培育了一批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勘队伍,而且也开辟了矿业开发之路,在区位、人才、技术等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优势。面对当前地矿经济的新常态,冶金地质要传承历史,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握市场动态,既要积极主动掌握国家政策动向,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也要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加大矿权的获取、维护和运作力度,加快走出去战略步伐,借鉴大型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成功经验逐步探索探采一体化等途径,继续发扬冶金地质的光荣传统,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地矿业发展之路。

3.2加大冶金地质队伍建设力度,逐渐形成适应自身发展的长效机制

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施行,冶金地质处于改革的大环境中不能置身其外,与其他行业相比,地勘经济基础相对脆弱,总体竞争力还不强,面临的环境也比较复杂。这里面既有体制和机制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冶金地质长期处于事业单位的环境,冶金地质人员要正确看待体制机制,要扬长避短、练好内功、增强实力、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继续发扬地质“三光荣”和“四特别”精神,直面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考验,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打造一支“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的地勘团队。为此,冶金地质必须全面分析自身现状,在认真研判当前地矿经济走势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人才结构“一老一少”、“一多一少”的特点,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奖惩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管理人员,促进地矿工作的整体大发展。既注重单位的顶层设计,又加大基础管理力度,通过以老带新、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多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成长,培育善经营懂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3.3正确处理好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的关系,充分利用和争取矿业权,加快冶金地质进入市场主体的步伐,促进地勘单位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冶金地质在承担项目上一般没有成果分配权,难以通过主业形成一部分自有资金的积累,也没有优先取得矿业权的权利,更是缺乏资金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取得矿业权。尽管在历史上形成了一部分矿业权,因对自有矿业权进行维护和投入的资金不足,且不具备自主开发的人才、技术等条件,难以形成探采一体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当前情况下,冶金地质必须利用好自身技术优势、现有的资质和一切社会资源,来正确处理资本、技术和矿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做法:通过与其他矿权人参股及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获取一定矿权权益或联合勘查;积极介入地质勘查程度较低、找矿潜力较大,易取得成果的内蒙古、青海、云南、新疆、贵州等西部地区;积极申报基金项目、价款项目以及矿调项目,取得新的矿权,争取实现地质勘查探矿权“流转—取得—再流转—再取得”的良性循环;利用目前低迷的地质市场形势,采取购买或参股形式获取优质矿权。为此,既要守好现有的领域,又要适时转型升级。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冶金地质在做好公益项目(国家和财政项目)树品牌的同时,又要大力开辟社会地质市场。在项目执行方面,在扎实做好自主勘查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申报和实施国家和地方财政项目,要大力开拓商业地质项目,尽可能拓展联合勘查项目。在资质方面,在充分经营好地质勘查、钻探、物化探、岩矿分析等技术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等地质延伸产业常规领域的基础上,还要积极申办非常规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等)、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及检测、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等资质。在技术装备方面,要拥有一批既先进又实用的设备和一批精干的队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工作的突破。要不断扩展专业领域和市场份额,树立“地质产品制造商”和“地质技术综合服务商”的理念,去开拓、占有属于自己的市场,摆脱长期“打工”的局面。

3.4加大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的合作,积极走出国门

目前,大多数地勘单位地质找矿规模还比较小,又缺乏有支撑能力的矿山企业,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还很不明显。从中国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大部分需要在国外市场中配置,当前大型矿业集团走出去的也比较普遍。冶金地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大和大型矿业集团及其他社会资本的联营力度,通过合作开发或承包勘查等形式走出去,扩大工作范围,通过实际工作经验锻炼人才,扩大单位影响力,培育在地矿经济工作中的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自己。

4结语

尽管当前地矿经济仍处于下滑的态势,矿业权市场已从曾经的繁荣发展至下行态势,但冶金地质必须面对现实,扬长避短,坚定信心,认真研判市场形势,从矿权的获取、维护运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机会的把握等方面下功夫。始终以地质勘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矿权价值、提供优质“地质产品”、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为目标,坚持公益地质、商业地质并举的策略,全方位、多角度开拓社会地质市场,同时加大自主矿权勘查力度,力争找大矿、找富矿。正确处理好资本、技术和矿权的关系,加大与大型矿业集团和企业的合作,积极走出国门,适时探索探采一体化等模式,促进冶金地质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袁明 成信东 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新形势下冶金地勘工作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90465.html

    相关专题:律师实务 肉类研究杂志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下一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初探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