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通信论文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一如社会道德水平的晴雨表,因此,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旨在于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添砖加瓦。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及对策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对待“德”与“才”关系的态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思想家司马光在八百多年之前就有感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说才是德的支撑,德是才的统帅。“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出自封建史学经典《资治通鉴》)八百多年之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回应了这近千年之古训。足以表明,无论时光怎样流转,在对待“德”与“才”的关系上,人们总是把“德”放在“才”之前。高校教师更应当把“德”字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可以说,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兴衰,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一如社会道德水平的晴雨表,当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失的种种表现

(一)教书育人观念淡薄

高校教师的精神风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高校教师把新形势下高校宽松、自由和开放的学术环境误认为可以“放任自流”,更有些高校教师把个人的好恶和不成熟的意见带到课堂上,在讲课中穿插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和社会不公,包括对高校管理规定的不满等等,这些不负责任的言行将在学生中产生腐化的作用,影响极坏。学生在这个年纪思想上还没有成熟,老师讲述的这些阴暗面会让他们形成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时常流露出对学习生活中的不满、抱怨和反感,乃至作出极端恶劣的报复行为。虽然说学术无禁区,但教师课堂上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的违背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功利思想严重

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驱动了大部分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私利主义,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部分高校教师被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而困扰。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宣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忽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仅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且还引导学生的思想向错误的方向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与科研,不注重学生思想引领,忘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告诫。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关系,教师教学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除了有报酬的教学,其他工作都是没有回报的。因此,这部分教师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只负责授课,下课走人,课余很少与学生谈心。甚至并把高校和高校教师的关系演化成一种商业行为。在当前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高校教师普遍觉得工资低,生存压力大,造成一批高校老师热衷“钱途”,置教师职业道德不顾,大部分精力用于第二、第三职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研究。

(三)学术腐败

国内外对学生腐败没有明确的界定。国外称学术腐败为学术不端行为(misconductinscienceorscientificmiscon-duct)。美国科学界把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或报告结果中出现的编造数据、伪造数据和剽窃的行为称之为学术越轨或科研中的不端行为。[1]学者鞠德峰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界定“学术腐败就是发生在学术活动领域中的败坏堕落现象,其实质是学术工作者为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滥用学术工作职权、违反学术规范而败坏学术道德的行为和现象。”[2]这里学术腐败多指高校教师利用学术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比如说,有些大官员到一些大学当挂名的博导等,还有一些小官员到各个大学不劳而获的拿博士学位。试问这些大官员天天忙于开会、接待、视察、访问等工作,怎样指导一位博士做论文呢?更不用提传道授业解惑了。小官员没有去上课,也没有时间去做研究就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是对社会的不公,对学生的侮辱,这也是当下高校去行政化中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时下一些大学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创办各种硕士班、博士班,学校授予学位,有钱人送钱获取学位。还有一些学者,特别是男性学者利用学术权力骗异性,比如博士生导师衣俊卿和常艳的不正常关系等等。

三、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高校的学术研究都是些知识分子,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失去学术良知?为什么他们会参与或发动学术造假?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高校究竟怎么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笔者认为,学术腐败不仅仅是个人职业道德缺失的问题,它还涉及到社会、高校的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分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寻找克服学术腐败的良方。

(一)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整个社会道德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新变化,作为社会成员的高校教师,难免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冲击,高校教师的职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很多高校教师认为教师这一高尚职业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教师的生活支出无法保证,经济地位低下。高校教师对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产生了迷惘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高校教师讲贡献比奉献是行不通的,因此,高校教师道德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德国费尔巴哈曾说过:“德性也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这从一定意义上客观地概括出了道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教师虽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只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也需要正常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享受。可以说教师的道德水平必然与其所处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经济结构状况相适应。[4]因此唯有从教师根本利益出发,解决教师同工不同酬、职称大于贡献等不平等现象,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兑现教师的合法的经济待遇,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并享受工作、热爱学生,真正的做到无私奉献。

(二)高校不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本身的政策力度不够。很多高校的工作机制滞后,制度建设不完善。虽然国家三令五申的强调教育部门的职业道德培育,但很少高校能贯彻到底,缺乏具体的措施实施。高校在选拔人才中一味的重视学历学位,忽视要求教师的思想素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模糊,很难让教师对此上心。高校需要不断的引导和监督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有些教师一遇到挫折就在课堂上发牢骚、情绪化教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三观形成和发展。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来自于高校教师队伍过硬的思想素质,如果没有一支良好的职业道德队伍,高校的思政教育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教师个人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如果高校教师没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明确自己的使命,就不能为社会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公民。教师是学生的模范,为人师表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所关注。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教师想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求教师正人先正己,才能让学生“信其师,亲其道”,才能见贤思齐,才能克己复礼。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3]因此,立德树人必定先得树师德,这是大学回归教育本质的前提。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与对策

司马迁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缺失,突出的表现为私欲的驱动。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人们的私欲急剧膨胀,钱成了人们竞相追逐的理想目标,钱也急速地腐蚀了意志薄弱教师的灵魂。正如著名的雅典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指出:“人间再没有像金钱这样坏的东西到处流通,这东西可以使城邦毁灭,使人们被赶出家乡,把善良的人教坏,使他们走上邪路,做些可耻的事,甚至叫人为非作歹,干出种种罪行。”[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以下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与对策。

(一)爱岗敬业铸师魂

爱岗敬业不仅是时代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前提。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爱岗敬业的基本精神,才能实现其自我价值,完成人格的升华,实现其社会价值。特别是坚守这个清贫职位的内心充实感、满足感,一如司马迁的感慨:“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爱岗敬业不仅受到学生的爱戴,而且教师自身也可体验通古今之变,形成一家学说,获得学术自由之快乐感。

(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教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直接的表现为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是教师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用高深的知识吸引学生,也即“学深为师,品正为范。”二者皆看重“德”字。时下也有人调侃: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大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这里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品德端正、学术渊博的老师,其言谈举止无时不刻的影响着学生,老师用不着对学生下命令,学生也会效仿,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教师自身品德不端正,而要求学生思想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学生也不会服从。也如古谚语所说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矣。学生经常在老师的指引下发展自己的品德,形成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独特理解。己不正,焉能人?正是教师的人格魅力铸就了学生优良的品德,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传给学生,“润物细无声”,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可以说,学生一生美好的品德形成得益于教师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在强调“德”的同时,也注重“才”。《礼记•大学篇》记载“诚于中而形于外”,大教育家韩愈曰:“慧于心而秀于言”,对说明了“质于内而形于外”的道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蕴藏在内心,然后用行动表现出来就是教书育人。教师的聪明才智孕育在心中,然后在课堂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见解无疑会吸引学生向老师靠拢,教师的专业知识化作其个性魅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强化综合整治,加大对失职业道德教师的打击力度

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缺失,与打击乏力有关。不严厉打击失职业道德者,就是对守职业道德者的不公,就是对失职业道德者的放纵。因此,要强化综合整治,整顿社会秩序,加强对高校教师违背职业道德的综合治理,对信用好的发证予以表扬,对违背职业道德的教师,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程度不同的严厉惩治,让违背职业道德者不仅无利可图,而且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作用,让所有的社会行为主体均不敢在违背职业道德的问题上越雷池一步,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和谐的环境。教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士不可不弘毅,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培育之路任重而道远。只要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贡献一点力量,参与到高校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中来,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问题不治而愈。

参考文献:

[1]姚利民.论学术腐败及其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鞠德峰.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N].中国教育报,2013-06-27.

[4]李兰英,石向和.当前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6).

作者:张小枝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更多通信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txlw/94205.html

    相关专题:注册风险管理师 微博言论自由的利弊


    上一篇:新媒体技术下摄影记者转型分析
    下一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提升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