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电工论文 >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毛泽东同志启发

一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创立了自成体系的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条件、过程、机制和方向,形成了一种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世界历史视野:一方面,它通过揭示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到的有机整体论眼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主要着眼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在方法论上强调世界历史时空的辩证关系与整体性,不仅将整体的世界历史与部分的民族历史有机统一起来,而且将过去、现在与未来有机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看做一项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另一方面,它指出历史不过是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也是世界历史性个人形成的过程,其转变程度是以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为尺度的,形成了一种历史主客体有机统一的实践生成论眼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从现实的人及其需要出发,将人看作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认为历史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规律,这就将历史的内容还给人本身,从而实现了历史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可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视野的根本特点在于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在方法论上坚持整体与部分有机统一和历史与价值有机统一的原则。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是既宏伟又深邃的,具有厚重的历史感。“世界历史视野”不仅不是人们常说的“世界眼光”或“历史眼光”,而且也不是那种具体历史科学的眼光,而是一种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强调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历史哲学眼光。这一世界历史视野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思维方式,同时也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视野。

从历史哲学的层面来看,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演变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二是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问题或者说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以前,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归结为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和自由精神的扩展两个方面。马克思则从唯物史观出发,在辩证批判黑格尔观点的基础上,从世界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关系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两个方面,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

1•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问题

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问题,其实就是世界历史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首先,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分析了世界历史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第一次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的系统辩证关系,突破了欧洲近代机械论的整体观和形而上学的种种偏见,将人类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活的整体。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性决定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当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以后,人类社会的历史也就表现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整体性则表现在它的整体运动以及这种运动的整体规律。

其次,马克思又从历史辩证法分析了世界历史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马克思注重从历史的整体性去考察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对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关系的理解上,马克思既反对只从部分的民族历史出发考察世界历史的各种“中心论”,又反对只注重世界历史而忽视民族历史的抽象空洞的所谓“世界主义”。马克思认为每一个有机整体的不同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他不仅指出了世界历史由民族历史构成,民族历史存在于世界历史之中,而且还指出各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相互作用的原因。在这里,马克思深刻把握了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以及各民族历史之间相互开放、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看到了作为整体的世界历史实际上是由作为部分的各民族历史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另一方面,马克思还注重从历史的过程性去理解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的整体联系。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都是发展着的过程。因此,他认为,不仅要从共时性的角度去分析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静态空间结构,而且也要从历时性的角度去分析世界历史的动态时间的过程整体性。许多思想家只承认世界历史在空间意义上的静态整体性,而否认其在时间意义上的过程整体性,进而否认世界历史的规律性。与之不同,马克思不仅承认世界历史的历时整体性,而且指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并揭示了世界历史整体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马克思十分注重从历史过程性出发去分析世界历史,他在分析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过程时指出:“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36页)

再次,马克思进而揭示了世界历史范围内民族历史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复杂性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的不平衡发展过程,不平衡性与复杂性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显著特征。因此,他多次强调不可将他的理论简单化,告诫人们不要抹杀历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资本论》中他曾指出:“相同的经济基础———按主要条件来说相同———可以由于无数不同的经验事实,自然条件,种族关系,各种从外部发生作用的历史影响等等,而在现象上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变异和程度差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92页)同时,马克思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结构的不平衡性,指明了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过程中导致的中心与外围的不平衡结构。此外,他还认为,即使是世界历史的整体运动和整体规律,也不是各构成部分运动规律的线性叠加,而是这些部分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将马克思的历史观理解为线性史观的论点(无论是“单线论”还是“多线论”),都是不符合马克思思想逻辑的。最后,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的矛盾作用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诞生。这与以往学者对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矛盾的解决途径与趋势的看法完全不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后,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之间的矛盾会日益尖锐。这具体表现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形成了生产的国际分工与生产的国际关系。其结果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却造成了世界的两极分化,造成了世界资产阶级与世界无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而这一切的未来趋势必然是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向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转变。

2•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问题

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问题或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问题,是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其实就是历史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所谓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就是个人不断摆脱束缚而获得自由的过程,也是个人不断克服自身的片面性而走向全面性的过程。马克思通过考察个人的发展和解放,揭示了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这一重要方面。

首先,马克思揭示了个人的发展和解放与世界历史发展都是客观的历史过程。其一,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主体即现实的人。他将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看作世界历史的前提与基本内容。在书信《致巴•瓦•安年柯夫》中,马克思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78页)在这里,马克思第一次将世界历史真正还给了现实的人。其二,马克思揭示了人的发展和解放与世界历史的发展都是一种客观的现实的发展过程。他说:“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关系的状况促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8页)

其次,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和解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人的本质的实现的内在统一。他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页)而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是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它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一样长久,这种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因而就呈现出‘历史’”。(同上,第34页)在阐明了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一致、人的本质的内在根据是需要与生产方式后,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人在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中确证自己本质的秘密。他说:“社会的人的感觉不同于非社会的人的感觉。……不仅五官感觉,而且连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同上,第305页)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人的本质的实现是同一个过程。个人的发展和解放即个人不断地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生成的内在一致性。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性个人”是相对于“地域性的个人”而言的,是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人们之间普遍交往关系的基础上,摆脱了旧式分工束缚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与世界历史性个人的生成是同一个过程,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就是个人从地域性存在向世界历史性存在转变的过程。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世界历史性个人才能摆脱他的最初形式,而达到他的高级形式,即自由全面发展的个人成为经验的存在。另外,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不仅取决于自然界和社会对人的关系,而且取决于人本身的发展程度,即人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它所创造的物质条件,构成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人创造社会关系的活动是多向度地全面发展的,人在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的历史进程中也使自身日益达到全面性,全面发展的个人即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只有在世界历史完成的条件下,由于普遍的世界历史性的交往,个人才可能在现实上拥有这种全面性。可见,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与个人的发展和解放程度是一致的。

最后,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中个人发展和解放的途径。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的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个人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马克思看来,这些矛盾主要通过个人与群体、个人与人类之间的现实的利益矛盾表现出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考察了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矛盾的发展同个人发展和解放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就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使共同利益采取了虚幻的共同体形式。“正因为各个人所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特殊的、对他们来说是同他们的共同利益不相符合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这种共同利益是‘异己的’和‘不依赖’于他们的,即仍旧是一种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85页)马克思进而指出,在自然分工条件下,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同时,旧式分工使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这造成了个人的片面发展。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但由于共同体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发地形成的,所以这些社会力量对这些个人而言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在马克思看来,个人的发展同人类的发展不是抽象的关系,而是客观的物质利益关系;个人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但在旧式分工条件下,整体发展是以牺牲个体发展达到的,个人的片面性换来了人类整体的相对全面性。马克思认为,个人与共同体间矛盾的解决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当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也就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的共产主义实现时,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形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人类的个体发展与整体发展必须达到有机的统一。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发展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共产主义的条件下才能解决。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世界历史理论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忽视前者,无异于抽掉了世界历史理论的科学基础,将会陷入主观主义;忽视后者,则使世界历史理论失去了人文关怀与价值依托,将会陷入庸俗决定论。因此,马克思的这种从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和历史与价值的有机统一的角度看问题的世界历史视野,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对历史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正是从这种世界历史视野出发,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这种世界历史视野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视野。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视野已经成为后人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正是从这种世界历史视野出发,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化和民族化有机统一起来,对帝国主义的发展作了科学分析,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并指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也正是从这种世界历史视野出发,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限于篇幅,这里只简要考察毛泽东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所作的主要理论创新。

首先,毛泽东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作为落后民族国家的中国主动迈向世界历史的伟大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了实现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中国的国情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发展道路作了深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国情是与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不平衡性相联系的。他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上的二元结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并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88页)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中国的政治与阶级结构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情况:一头是少量的大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另一头是只有数百万工人组成的中国无产阶级,两头之间的中间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则具有最大的比重。(参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8页)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资本主义是同国际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地说,中国的大资产阶级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结合在一起,而民族资产阶级与国际资产阶级既对立又同一,中国无产阶级则是国际无产阶级大军的重要方面军。由此出发,毛泽东得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结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6-667页)就中国革命的道路而言,他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准确地把握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进而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16-1317页)毛泽东还立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结合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道路,即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农民阶级为主力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它实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从依附外国的后发外源型向独立自主的后发内生型的模式转变。此外,毛泽东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他主张:在经济上,要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时并举,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在政治上,对内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强调民主与集中、纪律与自由的统一;在外交上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并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在文化上,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06页),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造出融民族性与世界性于一体的新文化。虽然这些原则在当时的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但在今天它们依然具有不朽的时代价值。

其次,毛泽东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科学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整体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见人民日报编辑部,第3页)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主要是依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分析当代世界各种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国在国际上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而得出的科学论断,它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毛泽东认为,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它们依靠远比别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进行世界范围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军事控制,成为当代世界最大的剥削者和压迫者。两个超级大国不但想把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置于它们各自的控制之下,而且还要欺负那些实力不如它们的发达国家。同时,每一个超级大国都以独霸全世界为目的,为此,它们之间又展开激烈的争夺,成为世界局势动乱的根源和新的战争策源地,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第二世界基本上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它们的特点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受超级大国的排挤和压迫,另一方面又与超级大国一同剥削压迫第三世界的国家与人民。它们是中间派,可以成为反霸斗争中联合的力量。第三世界主要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它们大都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剥削,政治上虽然独立了,但经济上十分落后,依然还受第一、第二世界的压迫;它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可以联合起来反帝、反殖与反霸。今天,虽然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一世界中没有了苏联,第三世界也未能实现很好的团结,但在笔者看来,当代世界的整体结构尚没有超出毛泽东划分的“三个世界”基本格局。

最后,毛泽东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创造性地阐述了历史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内在一致性。毛泽东从人民是世界历史的主体、党的群众路线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层面阐发了这种一致性。毛泽东强调人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主体。他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12页)他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31页)但人民的力量要团结和凝聚起来,又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治组织共产党,所以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不过他更加强调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主张共产党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他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同上,第1096页)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命题,同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说词,而是在正确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的理论表达。它从实践上将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当每一个共产党员甚至每个人都能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他人服务时,同时也就是在为自己服务。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不会埋没人的个性,反而能够造就个人社会关系与能力的全面性,让每个人的需要和生活同整个世界历史联系起来。


    更多电工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毛泽东同志启发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dglw/94389.html

    相关专题:网站文章采集器 扬州大学学报


    上一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下一篇:小区电力自动化设计要点探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