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作曲家的音乐艺术浅谈

一、个人情况简介

作曲家至今仍记得有一次母亲给其唱着河北民歌《小白菜》,而年幼的他听着母亲温婉凄凉的吟唱,体会着音乐中的深刻情感竟然默默流泪,乐曲中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至今仍伴随着作曲家。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张大龙年幼的心里。除此之外,父母口中时时哼唱的地方戏、街市上热闹的秧歌杂耍、鲜红的革命歌曲、前苏联质朴的民歌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了他对音乐的热爱。1966年,中国近代史上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了。此时这个14岁初出茅庐的少年迅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学生大串联中,也正是在这个洪流中,少年不断历练自我使其迅速成长为一个敏感并具有远大理想的志者。正是由于良好的家庭背景赋予其强烈的音乐感知力与少年敏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探索力,让其在串联踏遍祖国青山绿水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地方音乐特色,韶山、杭州、上海、延安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1968年,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代召唤”,年仅16岁初中毕业的张大龙毅然决定奔赴陕北农村。在这一片广阔天地中,作曲家不断接受到的是的豪迈奔放的信天游、通俗易懂的民间小曲、热闹喜庆的龙灯社火、原汁原味的秦腔晋剧、丰富的各类民俗活动打开了少年的耳朵,撞击着少年的心灵。这片黄土地上的淳厚民风和悠远传统成为他零距离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广课堂。那涌动着旺盛活力的民间音乐也许是感性的、零碎的、粗犷的,但却是鲜活的、震撼人心的,令身在其中的感受者终生难忘。两年后的1970年9月,知青返城。18岁的张大龙得到回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担任乐队演奏员的机会。经过文革宣传队、串联运动、上山下乡的洗礼,4年在外的时间使张大龙从一个稚嫩少年逐渐蜕变,变为一个具有初步艺术思想与艺术追求的人。张大龙回到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不仅仅只想担任乐队演奏员,作曲家同时为秦腔配器,对八个样板戏的音乐倒背如流,业余时间自修和声、复调、配器等作曲技术。随着演奏与编配工作的同时展开,张大龙越发迷恋作曲。经过七年磨练之后,1977年“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招生拉开序幕。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作曲家清晰认识到其内心对音乐的渴望与追求,并自知必须进入专业音乐学院才能够追求其心中所愿。于是25岁的张大龙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并一考即中如愿成为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名作曲新生。1978—1983年,张大龙就读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踏入真正学院派音乐的殿堂之后,张大龙对于知识的追索如饥似渴。然而也正感谢其少年时的那段“蹉跎岁月”为作曲家提供了坚实的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使他不断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音乐与学院派精深广博的西方作曲技法之间得到不同的滋养。张大龙在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老一辈著名作曲家屠冶九、饶余燕先生,赵季平、程大兆、张豪夫等大学校友多为当今乐坛著名作曲家。通过大学5年时间历练,对于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专业学习令张大龙对于音乐的认知再次提升。1983年31岁的张大龙大学毕业,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稳定的教师工作并没有停滞作曲家不断追求艺术的脚步,1984年,张大龙又前往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研修。80年代我国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当时中国音乐发展最为先进的上海音乐学院是全国音乐界翘楚,在这里,张大龙受到陈钢、杨立青、赵晓生等著名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的深刻影响,对于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有了初步涉猎。1985年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结束后继续返回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从事教学和创作,后任作曲系主任职务。2003年调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任系主任及作曲专业博士生导师。80年代中期工作起,张大龙便开始创作大量音乐作品,并获得许多傲人成果。1993年,张大龙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文化部授予园丁奖,并同时获得学科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的称号;2003年在“世界华人作曲家研讨会”上发表学术性发言《有关作曲理念及新观念形态》;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2007获得北京“为繁荣首都音乐文化事业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张大龙的音乐创作涉及交响乐、舞剧音乐、民族管弦乐、室内乐、民族室内乐、合唱、重唱、独唱等,体裁、题材不拘一格。其作品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法国、英国、瑞士、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公演,获广泛好评,创作的多部作品在国家高级别的创作比赛中获奖。

二、影视音乐创作

张大龙一直是一位活跃在音乐创作领域的作曲家,很多创作都是应邀为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创作的影视音乐,多部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主要作品:《五魁》、《站直了,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山顶上的钟声》、《派出所的故事》、《没事儿偷着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拿自己不当干部》、《牛玉琴的树》、《关中往事》、《和平使命》、《关中女人》、《关中觅事》、《关中诽事》、《双枪李向阳》、《诺尔曼•白求恩》、《上门女婿》、《我们向着葵花》、《黄河边的九十九道弯》、《一路走来》、《大商道》、《百鸟朝凤》、《丁香花开》、《快乐电信街》。其中诸多影视作品中别具一格的主题歌曲与剧中配乐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较为著名的有电影音乐《寡妇村》(与程大兆合作)获1989年第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奖;电影音乐《百鸟朝凤》荣获中国第十五届“电影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电视剧音乐《牛玉琴的树》获亚洲广播电视联合会一等奖;电视剧音乐《关中往事》获陕西省电视金鹰奖最佳主题歌音乐一等奖;为台湾电影《山顶上的钟声》创作的电影音乐现已由日本索尼公司出版唱片;电视剧《秦川牛》获1995年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视剧奖与十五届“飞天奖”中篇电视剧二等奖;陕西电视台《最后一个栖息地》荣获日本国际电视节艺术大奖。作曲家在影视音乐创作领域最为著名的是其荣获中国第十五届“华表奖”优秀电影音乐奖的《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张大龙应著名导演吴天明委约而创作的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影片音乐以唢呐协奏曲为主贯穿剧情,音乐表现出北方农村浓厚热情的淳朴民风。影片中的《百鸟朝凤》主题曲是一首为德高望重之人吹奏的葬礼古曲,此曲演奏技巧高超。张大龙为创作此曲专门深入农村进行采风,将陕西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方管弦乐队作曲技术融合,展现出民族乐器唢呐与西方交响乐队遥相呼应的和唱,为影片烘托出一种厚重苍劲、凄婉动人的气韵之美。张大龙在创作这部电影音乐之初找到了合阳县剧团唢呐省级传承人郭玉生。郭玉生所吹奏的唢呐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韵味与强烈的地方特色。让张大龙非常欣赏的是郭玉生推荐线腔音乐演奏方式,通过尝试使用合阳线腔音乐形态吹奏的《百鸟朝凤》更加悦耳动听。鉴于此,张大龙决定选用线腔音乐作为影片的音乐素材,并请郭玉生作为影片《百鸟朝凤》的唢呐音乐指导并担任唢呐领奏。张大龙后来在录音时说:“你们合阳人们太伟大了,线腔音乐中的曲牌《大回子》是西方音乐的现代配器手法,你们要比他们早多少年呢!”获奖后张大龙将这首电影音乐重新编配,于2014年2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张大龙•百鸟朝凤唢呐协奏曲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曲家另一部著名的影视音乐是电视剧《关中秘事》的音乐。其中片头曲的“下里巴人”与片尾曲的“阳春白雪”呼应的惟妙惟肖。片头曲中的陕西民间童谣“老舌鸟老舌鸟一溜溜,回去给你娃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娃憋死我不管。”被孩子们奶声奶气地演绎出,具有别样韵味。张大龙说:“老舌鸟是陕西话,其实就是乌鸦,我小时候,西安城里有很多乌鸦,经常是一排一排地飞过,每次孩子们看见了,都会唱起这首童谣,让我印象很深刻。而这童谣的内容又恰好很适合《关中秘事》,因为这部剧讲的就是抗日时期一些人的你争我夺。”同时,张大龙在《关中秘事》的片头曲中加入了陕西话招待客人的市井吆喝声,将童声、地方童谣、吆喝声等多种元素糅合,展现出一幅鲜明的乡土画面。另外,张大龙将《关中秘事》片尾曲的开头设计由秦腔花脸演员使用粗犷豪迈的嗓音演唱,唱出著名秦腔戏剧《周仁回府》中“哭嫂嫂”的经典唱腔。秦腔唱腔之后“拼贴”出现女声歌唱组合模仿秦腔的滑音拖腔唱出唐代诗人崔护的名作:“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歌曲虽然在表面上采用部分秦腔演唱技巧演唱,但是张大龙将其辅以弦乐队、小提琴、竖琴等等西洋乐器支撑,多变的和声技巧令地道的秦腔和西洋风格融合,使音乐散发出别样的气质。张大龙认为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应该全面、广博,而不应该将自己的音乐创作片面的局限于一个方向。作曲家不应锁闭在象牙塔里只进行严肃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而应该关注传播媒体对大众音乐生活的影响。张大龙这种音乐创作的态度与做法与西方许多著名作曲家的思想完全一致。多种音乐创作风格的尝试使张大龙在“严肃音乐”与“影视音乐’两个领域均获得傲人的成就。

三、严肃音乐创作

张大龙虽然写了近30部电影音乐、50余部电视剧音乐,影视音乐创作领域为作曲家张大龙带来了令人瞩巨的成就,但目前其主要工作还是教学与写作严肃音乐。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参加1988年香港国际现代音乐节的重奏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琵琶三重奏《堡子梦》获1988年第六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三等奖;管弦乐《我的母亲》获1992年第一届全国管弦乐作品比赛第二名;《单簧管协奏曲》和单簧管与钢琴《遥远的故乡》获文化部全国征集单簧管作品优秀作品奖与最佳中国作品奖;1997年,作曲家应瑞士PROHELVETIA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创作了钢琴作品《雪》,并应邀赴瑞士出席作品首演音乐会。2007年舞剧《白鹿原》音乐获得巨大成功(与杨青合作);为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献礼的大型舞剧《大围屋》于2008年获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音乐一等奖;钢琴三重奏《明月》为韩国大邱国际现代音乐节委约作品,韩国首演;2009年曲笛协奏曲《飘》获北京建国60周年文艺作品最佳音乐奖。在严肃音乐创作领域较为著名的是与杨青合作的大型交响舞剧《白鹿原》。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05年以“大型舞剧《白鹿原》音乐舞蹈创作工程”申请立项的实践性科研项目,北京市教委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并且于2006年批复并拨专款予以支持。经过三年创编,舞剧《白鹿原》于2007年6月7号在北京保利剧院成功首演。舞剧音乐由杨青和张大龙共同担任。众所周知,舞剧音乐创作与纯器乐化音乐创作的基本差别在于剧情,其创作手法与音乐风格必须建立在舞剧情节发展与剧中人物特性的基础上。同时,舞剧音乐为舞而生,舞之灵魂—节奏—是舞剧音乐核心组成。张大龙与杨青两位作曲家将西方传统作曲技术与白鹿原上独特的民族气质结合,再现这部作品的悲剧性色彩。这部作品的交响总谱于2010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曲家的另一部得意之作是其创作的竹笛协奏曲《飘》。此协奏曲是受竹笛演奏家戴亚的委约而作,并且是为“戴亚笛子协奏曲音乐会”创作,于2009年5月30日晚首演于北京音乐厅。这部作品在首演当晚即获得全场听众热烈反响,作品中浓郁的民族风、真诚的情感抒发、不加遮掩的现代性为其获得满堂彩。首演当年,这部作品便荣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佳作奖’”。后这部作品还作为澳门中乐团国庆60周年赴京献礼演出曲目而受到广大音乐人士的好评。作曲家张大龙将这部作品题名为《飘》,并且在谱面做简短注解:“像浮萍一样寻找根,寻找不可预知的命运。飘啊飘,总有一天会给自己一个注定,一个不再漂泊的理由”。由此充满情怀的抒情诗句便可窥探出作曲家内心的感伤与惆怅。作曲家意欲用此作品比拟自己。“背井离乡”的生存体验、连失亲人的惊愕思念、旧日时光的无限回忆等等一切浮现在作曲家眼前,引燃了其创作激情的熊熊之火。张大龙用其最为擅长的情感笔触,现代的作曲技术,将抽象的音乐表达出其内心真实感受,将深重的人生化为音符挥洒在乐谱的字里行间。这部交响性的竹笛协奏曲《飘》创作仅一月便挥洒出深刻的哲理性与曼妙的艺术性。2007年张大龙教授应瑞士新音乐团委约创作室内乐作品《探戈—为七件乐器及打击乐而作》,并于同年由瑞士新音乐团进行世界巡演。作品《探戈》在国内先后上演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新音乐节以及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会,获得一致好评。作曲家通过简洁的音乐语汇散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整部作品以小军鼓演绎的探戈节奏与钢琴的固定音型贯穿,运用长笛、双簧管、黑管等不同音色点瞄探戈节奏,使其在不同声部层叠出现。这部作品较为精妙之处在于作曲家运用沙球乐器对探戈节奏型进行润色,并且在作品的开始与结束处首尾呼应,使整体音乐获得音色上的渐变效果。作曲家将根植于陕西三秦大地的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原始创作契机,利用阿根廷探戈音乐的表现元素,将两种文化融合从而创造了一种跨文化兼收并蓄的音乐风格。作品中不仅充满了鲜明的异国风情节奏舞动,且不乏中国民族化音乐语汇的传统写作。文章截稿时,张大龙刚创作完中央歌剧院的委约歌剧《北川兰辉》与香港中乐团的委约作品《黄河边上的叙事》。

四、学术成就与社会活动

张大龙从教以来发表学术著作与出版物10余篇,如:《好古_敏求_变化出_作曲家张豪夫的创作追求》、《灵动_简洁而富于文化意蕴_从_远籁_看徐孟东的室内乐创作》等。2005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钱仁平主编《中国新音乐》著作中专栏介绍张大龙室内乐作品,题名为《根系“黄土地”心思“信天游”——张大龙和他的《九件弦乐器的信天游》》。201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交响舞剧•白鹿原》总谱、201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张大龙<百鸟朝凤>唢呐协奏曲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张大龙还是一位有强烈人文关怀的作曲家。2008年“5•12”汶川地震牵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周世斌副院长带队前往汶川慰问并进行心理治疗,并创作一首《北川中学之歌》的歌词,邀张大龙为歌词作曲。张大龙将他对地震的关注放置在创作这样一首歌曲中,歌曲朗朗上口,表现出人性的善良、爱、责任、激情、付出、给予、崇高感,迸发出崇高人性之美的精神火花。张大龙教授对于歌词的处理以宽阔的胸怀,深情的笔触为基调。整首歌曲抛弃“进行式、激昂式”的振奋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作曲家最为擅长的抒情风格。歌曲以“静”为主映射出宁静的校园与琅琅的书声。在2009年5月的512大地震一周年前夕,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这首《北川中学之歌》作为礼物赠送给北川中学全校师生。2009年5月11日当这首歌曲回荡在北川中学的临时校园里时,全体师生在这首歌曲中回忆、缅怀、励志、崛起。自此之后周世斌教授作词,张大龙教授作曲的《北川中学之歌》成为了新北川中学的校歌。“多难兴邦,多难兴邦,北川北川,书声琅琅,多难兴邦,美丽校园,我们梦开始的地方……”。许多国内外个人、机构、企事业单位来北川中学参观交流学习时常会听到这首歌,都会被歌曲散发的浓厚深情与艺术魅力深深吸引、翘指赞叹。2009年,温家宝总理再次到北川中学看望学校的师生们,学生们为温总理演唱这首《北川中学之歌》,后又将歌曲光盘赠送给总理。著名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得知该首歌曲后,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少儿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唱并专门动情介绍。

五、作曲家的音乐观

不论是影视音乐创作,亦或是严肃音乐创作,作曲家采用何种风格与技法不仅取决于所表现的题材,更多的依赖于作曲家的美学思想。张大龙自言:“音乐是我情感的直接宣泄通道。通过她,我能将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人生的感悟与诉求、向往与憧憬表达出来。每写一部作品,心就像被掏空了一般”。作曲家张大龙的音乐创作观念直接指向“艺术抒发情感”这一自然属性。张大龙的各类音乐创作均是在努力的将艺术家敏锐细微的直觉感性、创作技术多样的复杂变化、动人动心的创作本质、音乐形式的不同追求等一系列关系协调并融。利用其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多样的作曲技法,对其每一部作品不断实现自我探索与自我超越。张大龙曾说:“我这一生只喜欢一件事情,就是音乐。虽然每次创作一部作品心都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但是仍然迷恋音乐带给我的喜怒哀乐”。作曲家的音乐中看不到追求炫耀技术的浮夸表达,追求掩人耳目的奇特手段,他的音乐简洁、单纯、质朴。每部作品中的每一个音都是经过精雕细琢、仔细琢磨后产生。作曲家自言:“离开音乐、离开作曲,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张大龙大量音乐创作的题材与形式都与陕西这片神奇土地上独有的音乐文化密切相关,这块生养他的三秦大地,是他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张大龙说:“我愈加珍视自己所处的民族文化沃土,尤其是生我养我的三秦大地。千百年来这里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秦汉故园,黄河和黄土是中华母亲的重要象征。从三皇五帝到如今,在这块土地及周遭曾演出过一幕幕动人的活剧,惊天地、泣鬼神,令人神往。同时,这块土地所孕育的独具特色的黄土文化,其音律腔调神韵色彩是其它地域文化和艺术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如关中的秦腔、眉户戏、碗碗腔、陕北的信天游、秧歌、腰鼓、愉林小曲、脚夫调等等。自幼耳闻目濡每当我进入创作状态,这些潜藏于心的东西就会化作语言自然流出,成为我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回想我近20年的重要作品,不管是《尘埃不见咸阳桥》还是《九件弦乐器的信天游》,以及琵琶三重奏《堡子梦》,在题材上大都与这块神奇的土地相关:从古代的半坡村、黄帝陵、岐山、骊山、兵马俑、阳关、无字碑、贵妃浴、霓裳曲,到民间的和近代的蓝花花、三十里铺和延安窑洞……。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我浮想联翩、心潮涌动如此丰富的表现题材和独特的音乐资料使我下笔之时感到无比充实。”从张大龙每一部作品的文化内涵上来看,其共性都是最淳朴、最乐天、最率真的中国西部民间传统文化。这种来源于民间传统的坚实文化创作根基与独特音乐语汇成为作曲家屹立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界独有的、真实的、自然的艺术表现力。因此,这种“接地气”的音乐视角反射出作曲家对于当代音乐深刻审美内涵,也赢得更广泛受众的喜爱。正如作曲家张大龙自己所说:“音乐作品失去了固有的社会性就很难有现实意义,也就背离了音乐创作的初衷,所以要在对当代音乐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必须走出‘生活于历史中的精神状态’,以现在时态的生命去创造时代的艺术。”

作者:任佳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作曲家的音乐艺术浅谈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97565.html

    相关专题:英语论文发表刊物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


    上一篇: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
    下一篇:有线电视网络处理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