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交际因素

摘要: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过程中,交际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教师们的共同目标,因此交际教学法也随之兴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交际性的教学策略之前,教师们必须首先了解影响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交际因素,并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分析,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堂计划。基于此,从文化、非语言交际、考试制度及学生的个体因素这四个方面分析影响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的因素,并对如何促进口语交际提出建议。

关键词: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交际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2-0149-03

作者简介:魏梦婷(1986—),女,江苏南京人,讲师,硕士,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1引言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某项特定活动所要求的本领。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那么英语交际能力就是指人们运用英语进行相互了解和往来的能力。随着Widdowson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的问世,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的交际教学法随之在欧洲诞生,并随后得到迅速发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教师若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应对影响口语交际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课堂计划。本文旨在通过调查,从文化、非语言交际、考试制度、学生的个体因素这四个方面分析影响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的因素。

2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交际因素

近几年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效率低下现象并没有彻底根除。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多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尽管在四、六级考试中分数喜人,但口语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和笔试相等的水平。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仍无法克服紧张的心理,进而出现表达不清的状况。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与文化、心理、非语言交际、现行的考试制度及学生自身原因有直接关系。

2.1文化、心理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它的内容涵盖语言、价值观、宗教、习俗、思维等。而语言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的使用要受到文化的制约。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某些语言形式只存在于某种文化之中。例如,当外国人说“Thankyou”时,我们就不能直接按照中式思维回答“Itdoesn'tmat-ter.”或者“Wherewhere.”这样就会造成交际的失效。因此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是极其重要的。美国语言学家EdwardSapir就在他的《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他认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表达方式”[1]。大学英语有别于中小学英语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单词、语法固然重要,但侧重点应放在将书本的知识融合到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并加以合理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对本国文化和二语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语言输出,久而久之形成二语表达的自觉性。因此,若脱离对文化的教授和阐释,培养学生合理语言输出的这一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笔者认为文化差异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社交礼节用语的差异及禁忌语的差异。

首先,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正如上文所涉及的那样,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而在每种文化中都有反映本族特色的词汇。例如:“dragon”在汉语中是一种神兽,是炎黄子孙和国家的象征,而在英语中却变成了一种怪兽。再如,“goose”一词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是一种憨态可掬的动物,可在英语中却是一种愚蠢的意象;故而中国人通常说的“像猪一样蠢”则要翻译成“asstupidasagoose”。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强调这些带有不同文化含义的词语,阐释导致出现该种差异的背景和根源,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礼仪用语的差异。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并且在此过程中,话语不可能脱离语境存在,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必须根据当时特定的场景结合上下文,得体地使用和理解语言。在话语方面,有些话在中国人耳中很合理,但在英美人听起来却并不恰当,甚至会造成一些误会和困惑。例如,中国主人在请客时,通常会谦虚地说:“烧菜手艺不行,菜没味道。”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客人会回答:“菜很好,谢谢您的款待。”这样的一问一答让双方都觉得得体大方,可却会让外国人觉得很困惑,既然手艺不行,为什么还要下厨呢?既然菜没味道,为什么不多放点调料呢?因此,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中国人特有的自谦式话语,进而导致交际的中断。

第三,禁忌语的差异。在与西方人交流时,特别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使用宗教中的禁忌语。以基督教为例,“13”和“星期五”这两种事物都被看成是不吉利的象征,因此,很多场合下人们都会刻意避免它们。特别是当“13”和“星期五”结合在一起的时候,13号的星期五也被称为“黑色星期五”。这是因为耶稣死在星期五,而13是不吉利的数字,两者的结合令人相信当天会发生不幸的事情。因此很多中西方合办的活动都不会选在这天进行。此外,中国人忌讳夸别人的妻子长得漂亮。许多中国人认为说“你的妻子真漂亮”这样的话近乎下流,对中、老年人来说尤其是这样。然而,对西方人来说,却很自然,被夸奖的人颇为欣赏[2]。

2.2非语言交际对交际的影响

Burgoon和Saine认为:“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3]很多语言学家认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35%通过语言进行,65%通过非言语手段进行[4]。非言语包括的范围宽泛,包括身势语(如眼神、手势)、副语言(如音调、语速)、客体语(如穿着打扮)。这些暗示常常都可给人一定的信息,故而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非语言交际也会极大地影响交际。首先是身势语。它可以最直观地表达对话双方隐含的意思和情绪,是最为人们熟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微笑,与学生进行适当的眼神交流。有时,师生间的对视可以给教师很多暗示,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若学生的面部表情轻松愉快,专注地看着教师,说明他们对今天的课程充满兴趣,思绪紧随教学进度且掌握的程度较高;反之,若学生一脸茫然、无精打采、心神不宁则说明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甚至是不安。这时,教师就可根据这些变化,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策略。另外,课堂提问也是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调动他们的辩证思维的能力,此外也可以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看待同一问题的角度差异以及知识掌握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提问要有针对性,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选择不同的学生回答,此时,教师必须根据体态语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例如,有自己观点的学生会有意识地直视老师,这时教师应给他们充分发表想法的机会。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则应递一个怀疑的眼神,并给出一些和答案有关的暗示,让学生自行纠正。换言之,教师可以灵活、适当地使用身势语,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泼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是副语言。它一般是运用特殊的发音来表达交谈中的伴随意思,属于一种声音信息,具有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色、音高、音调、音量、音频及重音等特质[5]。它们可以反映说话人的情绪、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听话人的接收和反馈。作为言语交流的辅助手段,副语言主要发挥以下六种作用:补充信息、替代言语、强调信息、调节语气、重复信息、否定言语[6]。说话人可以通过改变语调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有标准的发音外,还要结合副语言,保持恰当的音量、语速,适当使用停顿、升调、降调、重音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语言尽量转化成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多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话语,这样才能缓解学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从而大方地进行口语交际。

2.3考试制度对交际的影响

在我国,受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们往往只注重“背、写”的能力,而忽视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这就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初衷和规矩。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的观察发现,一方面大部分英语课仍然坚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讲授单词、语法为主,辅以对课文简单的分析;另一方面,尽管有的高校单独开设了听说课程,但“说”这部分通常被忽略,整个课堂则沦为听力练习课。这就无法给学生提供口语能力提高所必需的交际环境。此外,大多数学校英语教学仍是为考试服务。近一两年来,取消四、六级考试的呼声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很多通过考核的学生无法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所需的英语交流,导致了社会对四、六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四、六级考试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鉴定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考试设计以读写为主,只有笔试通过一定的分数线才可参加口试,无形之中就把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割裂开来,这也是造成很多英语学习者高分数、低交际能力重要原因之一。

2.4学生的个体因素对交际的影响

语言学家JohnSchumann在研究二语习得时提出了文化迁移模式,他指出若二语习得者的本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大相径庭的时候,学习者就会在心理上本能地抗拒外来文化,从而阻碍语言的摄入。在实际的课堂中,同一班级的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不同,很多并不是由智力导致的,而是和与社会文化有关的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一些高中时学理科的学生,本身对英语这种文科课程就有抵触的情绪。还有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中学时对英语课,特别是口语练习的忽视,再加上自身方言对英语发音的影响,他们在口语表达时的心理恐惧是巨大的。这样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者担心错误的发音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从而成为教师批评的对象和同学的笑柄,这个否定英语语音的自我评价导致他们以沉默来对抗口语学习,阻断合理的输入。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合理安排课堂的交际活动,积极启发和鼓励学生使用目的语参与其中,从而促进良性循环。

3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了解交际教学法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教学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但这种教学形式的运用,在实际的课堂中还会遇到其他客观环境的阻碍,从侧面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影响口语交际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应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英语气氛,另一方面,学校和学生自己也要努力寻找和营造学习英语的机会,例如可以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英语辩论、英语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聘请具有资历的外教与学生进行课内课外的口语交流;多阅读英文原版的书籍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热情,进而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蒋宇红,孟冬.文化因素对英语交际能力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2):35—3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张尚周.教师的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文学,2009,(1):229—230.

[5]孙艳玲,陈倩.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9—141.

[6]林亚军.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教学课堂中的实施[J].商业经济,2008,(7):113—115.

作者:魏梦婷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影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交际因素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82557.html

    相关专题:世界核地质科学 农村资金互助


    上一篇:地理课程活动设计与教学诌议
    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