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 >

媒介学习中素养教育论文

一、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Ubiquitouslearning)指的是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能够根据需要获得任何信息(anything)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强调学习者可以享受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泛在学习的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缝的、智能的、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习者会获取到根据他所处环境而设计的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的学习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参与式学习,而不是脱离真实情景的课堂灌输式教学环境,结合真实情景学习的策略,不但可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而且也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教育,从而满足了人们终身化学习的期许。综上所述,泛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根据学习者的实时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利用交互式技术实现参与式学习体验。对于这样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要求人们要对新媒体信息学会如何去获取、判断、分析、理解和思辨,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主动参与到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和创造的意识,共同构建一个平等、自由、包容、共享的泛在学习环境。

二、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能够独立地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又称媒介教育,产生于大众传媒时代,是以媒介对人的影响为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对该问题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直到现在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交互性与泛在性使民众的生活与大众媒介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当学术界还没有构建起系统的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框架的时候,新媒体构建的交互式泛在化媒介环境对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变革的新要求。传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使受众获得这些能力,即受众对于大量的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批判和评价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等,同时在掌握以上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使用媒介信息资源、理解与反思媒介信息资源进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为整个信息化社会发展做出个人的贡献。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受众的地位由原来被动的媒介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媒介信息的参与者,传统媒介素养教育所依赖的理论框架与文化背景已被完全改变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向新媒介素养教育变革,否则教育与现实之间将会产生巨大的错位。

三、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变革

1.泛在学习视域下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批判媒介素养能力”和“交互媒介素养能力”

纵观世界各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框架,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减少媒介信息对受众的负面影响,着重培养受众个人的主体意识和批判能力。英国媒介素养专家帕金翰认为这种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体现了“保护主义”的传统。直到20世纪9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慢慢摆脱了传统的保护主义媒介素养教育思想的束缚,逐渐走向媒介素养教育超保护主义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围绕着受众“批判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而构建的,目标是要培养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泛在学习视域下学习者对于泛在学习资源的学习即需要对于媒介文本的理解、判断以及创造能力,同时更需要学习者利用媒介进行与他人和媒介资源进行交互的能力。因为在无线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的网络社区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信息行为,而是一个“集体”的信息交流行为,是一种由许多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社区文化样式。

因此,仅仅对个体的“批判性媒介素养能力”培养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开展泛在学习的需要,新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应围绕着培养受众利用媒介的社会互动技能而构建。在泛在学习视域中的围绕“交互媒介素养能力”而构建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应包括: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同其他学习者共享知识、交流思想的能力;评价不同学习者发布的信息的价值性与可信性的能力;处理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与信息流的能力;搜寻、整合以及发布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协商的能力,能够无障碍的在不同网络学习社区间交流的能力,具有判断和尊重不同思想观点的意识。“交互媒介素养能力”所包括的每一项能力都在强调学习者与其他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每一项都在强调个人与周围媒介环境之间的互动,其核心能力就是在虚拟的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应该具备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以及与媒介环境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由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到受众在泛在化媒介环境中的交往能力,传统的媒介素养开始逐渐向新媒介素养转变,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也将发生一次重要的范式转变。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变革的时候并不是要否定或者抛弃原有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而提倡的是在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新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两者应是相互融合而不应是相互取代。

2.泛在学习视域下媒介素养教育价值取向从“个人自我发展”到“媒介资源的生态化”

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受众能够利用媒介进行个人的自我成长。泛在学习的实现与泛在学习资源的构建是分不开的,资源的建设如果是仅仅依靠开发商、专家、教师等个体的力量,资源就会更新缓慢缺乏活力。维基百科的经验让我们认识到只有调动起来受众的参与性,由使用资源的受众来共同维护和创建,其资源才有生命力。因此,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培养受众对于媒介环境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去,而不是一味地利用资源为己所用,积极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营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新的媒介生态。所谓“媒介资源的生态化”是指在泛在学习环境中媒介学习资源能够及时的按照学习者的各种变化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自身结构和自身内容的调整和完善,从而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媒介资源的生态化”的价值取向反映了泛在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数字化学习,对学习资源的要求更高。泛在学习的学习资源需要满足大众群体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需要学习资源的自动完成动态生成与资源更新,需要及时共享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人际交互网络和社会认知网络。而要实现这些要求就需要培养参与泛在学习的学习者提供泛在学习资源生态化动力的能力和意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理所当然的应该承担这种对学习者的培养任务。学习者要具备这种能力和意识,首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资源制作工具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利用学习资源学习的时候要主动地去修改完善资源,评价资源,从而让资源开发者知道资源的使用率,以便决定该资源是保留、修改还是淘汰,从而建立起媒介资源的生存机制。同时学习者要学会在媒介环境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笔记、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增加媒介资源生长的动力。泛在学习视域下对于学习者的新的媒介能力的要求无疑推动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否则媒介素养教育就会与真实的新媒介环境脱节。

3.泛在学习视域下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从“灌输式课堂教学”到“真实情景化学习”

纵观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方式的文献中,大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当然,这一看法既是原有的教育思维方式使然,同时也是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与教育环境下的无奈选择。大量的实践证明,媒介素养教育进入课堂后,教学效果并没有设想的那么好。中国原有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式的接受,无法适应媒介素养教育所要求的对于传媒课题批判性的思考,也不太有兴趣加入有关讨论。“灌输式”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认认真真地听老师的传输内容和记笔记,没有任何机会发表个人意见。长期对学习者进行这种媒介素养教育方式,结果通常演变成学习者不会自我表达,不适应主动思考,不知道怎么对录像片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批判意见,只是记忆了一些有关媒介与媒介信息的结构化的知识。由于大多数“灌输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自身就是灌输式教育制度的产物,没有组织互动学习的学习环境的经验,有些老师不愿平等地接受学生的个人想法。

虽然一些教师主动引导学生批判性分析不负责任的传媒信息,但是他们并没有教导学生进一步把对媒介信息的看法传达给有关机构,这正是因为这些老师自身缺乏参与媒介的意识与经验,而且政府机构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能够包容不同看法的媒介环境与机制。如果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不进行全新的变革,媒介素养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离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主旨会渐行渐远。国内引进媒介素养教育这个概念时,中国传媒大学的卜卫教授就已经告诫:“媒介教育者不应以自己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并粗暴地以自己的判断代替学生的判断,甚至也不应该仅仅教给青年人一种美学判断,而应该与受教育者一起理解媒介内容,帮助受教育者发展一种认识媒介、建设性使用大众媒介的能力。”[1]从迄今为止的媒介教育实践来看,真正能够做到的很少。课堂灌输式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把学习者局限在教室、课堂或学校这些半封闭的系统中,使学习者学习的媒介素养知识脱离媒介实践,容易产生局部生境的花盆效应[2]。勃朗弗伦纳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并将这种环境分为四种类型:大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和小系统,其中小系统是对人的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由每个在家庭、学校或者商店等处的人所经历的日复一日的事件和活动所组成。小系统具有诸如地方、时间、行动、参与者和角色等各种特殊的特征,小系统的活动和事件比任何其他生态系统对人的行为影响都大,也更受人的行为的影响[2]。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媒介学习环境是对学习者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最大的“小系统”,在学习者进行媒介素养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无法取代的生态价值。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为学生构建的一个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封闭的媒介环境中,只强调对学生传输与媒介素养相关的结构化知识,而忽略了给予学生对于真实媒介环境的直接体验。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只有通过学生参与真实的媒介行为以及真实的媒介环境交互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媒介素养能力,才能意识到媒介在个人生活学习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逐渐养成与现代媒介环境相适应的生存能力。泛在学习方式中移动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者不必限制在类似教室的半封闭空间中.学习者可借助情景感知技术,在实际的媒介真实情境中,根据真实媒介情景需要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并解决媒介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媒介理论与媒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目标。泛在学习环境是一种完全开放并且包含无限学习资源的学习环境,包括了真实的、物理的等多个空间环境。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泛在学习环境中,各种媒介教育机构、大众媒介机构、媒介学习网络社区和家庭媒介环境被系统地整合在一起,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在任何的真实媒介情景,任何的时间,通过各种可获得的媒介信息设备来获取并整合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进而打破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从媒介知识理论到媒介应用理论的闭锁式限制,充分体现了媒介素养教育与真实媒介情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促成了媒介素养教育方式从“课堂灌输式教育”到“真实情景式教育”的生态回归。

泛在学习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旨在使人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泛在学习也是信息技术和学习理论相结合形成的必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泛在学习挣脱了媒介技术对于学习者的控制,在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学习者能够轻松地利用媒介技术发展自身的媒介社会实践,实现学习者个人的持续发展。同时泛在学习视域下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内容和价值取向的变革,能够最大限度的协助泛在学习实现人的自由个性化的发展,随着媒介素养教育变革的推进,泛在学习一定会早日实现,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更加贴合其核心价值取向。

作者:邓红影 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更多行政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媒介学习中素养教育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xzgl/105445.html

    相关专题:一仆二主全集在线观看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