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 >

学校信息化教学论文(共2篇)

第一篇

教师应将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与信息处理技能的手段、方法有机组合,以信息化设备工具为辅助,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自主探索中、协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去解决所遇到的“惑”,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扩大学生探究知识的广博性、应用性,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平台服务于课堂教学,为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工具和信息资源。为了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我时常在互联网上或学校订的教育杂志中选出一些有关当代教育的文摘,特别是在《中小学电教》、《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等较好的刊物上的有关信息化教学的案例、有关课程整合探究的文章,放到校园网页中,让教师去浏览与了解,让他们正确看待“信息文化”、“网络文化”。

一、信息技术教师和各任课教师要加强相互协作

现在我校各教室已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多数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备课已列入教学的常规。那么,怎样实现这些信息设备应有的价值呢?怎样更好地将它们应用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呢?各科的任课教师都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但部分教师缺乏信息处理的技能,不能熟练应用软件,如果让他们用信息化设备来辅助上课,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资源环境的教学模式,有一定难度,他们首先面对的是如何使用信息设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问题。但这个困难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却很容易,看来要将信息技术融合于现在的课程教学中去,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与其他任课教师携手共进,并肩作战。我们最初的做法是任课教师将自己一节课的素材、要表达的知识等提供给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给他们制作课件,协助他们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再到后来,学校通过教本教研的方式,让信息技术教师教授并带动任课教师认识并掌握应用多媒体硬件的技能,引导他们自己从学校资源库中、互联网中或通过其他途径下载所需要的、有用的好素材、课件等,进而应用于教学中去,这种效果也很有效。但也有教师认为这样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所以现在我借鉴了其他学校的方法,给教师们建立了一个课件库,将所有用到的课件集中并放在学校的资源库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适时应用、适量应用,以达到实际的效果。

二、要求教师以教学利益为重,发扬勤奋吃苦、爱学善用的精神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日益更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把够用的技能先掌握好、掌握熟练了,自然会有提高的需求与境界,学习与提高信息技术技能急不得,但也慢不得。有很多教师自感年龄大,不愿花精力、动脑筋学新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害怕去改变。但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说法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何况在信息时代学习信息技能是很必要的事情,学会了对己有利,对学生有利,对工作有利,对生活也有利,甚至是对今生都有利。学习并使用信息技术更加大了教师的交流范围、深度,方便了教学,丰富了教学,最受益的是学生。更严格地来说,掌握信息技术是每位教师必须、必要的一个职责,这要求每位教师提高个人的素质,将教学观念层次,放到一定高的境界,以教学利益、集体利益、学生利益为重,发扬勤奋吃苦、爱学善用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进行着,对于教师来说任重道远,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进程,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通过信息化的课程整合,不断进行学科教学的改革,有效实现教与学的优质化统一,以推动我们教育事业的前进。

作者:熊淑兰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乌尔禾137团中学

第二篇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1.数字化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数字转换技术,能够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各种信息,增加信息容量,方便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习,能够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增强信息存储的可靠性。2.网络化网络技术包括软件以及硬件技术,它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各级网络的构建,教学信息通过网络可以更快的传递,由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学形式,传输速度、距离、范围等方面有了巨大变化,这对于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3.系列化网络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学信息化程度提高,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教材体系会逐渐系列化,这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使人们能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地选用对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走向社会化提供了技术前提。

二、建立学校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建设模型与应用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型的建设与应用要重视资源主客体相互依存的整体性,关注人、信息化资源之间的和谐程度,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1.生态环境对信息化教学模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涵盖内容多,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受到自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则直接影响着信息化资源生态环境,它由计算机、信号传播线路以及多媒体教室等构成;思想观念是应用资源的指导因素,个体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必然会产生具有对应特色的文化,这种氛围对于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2.教学实践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目标信息化教学资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它的价值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得到彰显。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依赖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是否具备专业素质对学校信息化资源生态系统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他们决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该使用的形态,拥有着辨别以及甄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与权利。3.人素质的提高是生态化建设的终极意义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是进行生态化建设的终极含义,把发展人作为整合信息化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生态化建设与应用要以“人”为中心,学生群体是进行教学实践的中心。

三、针对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采取的措施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必须坚持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系统性、持续性、开放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价值。1.坚持整体性教育生态化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在一定情况下信息化资源是动态的,必须强调整体性,进行系统的规划,才能保证整体的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2.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现代教学学校所关注的是与自身绩效有关的升学率问题,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以及价值,不能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人文关怀。在社会生活中,社会自身发展的内部需求是人类进行资源配置的动力,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要求我们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3.实现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从生态规律上来看,只有把握资源系统状态特征,才能使之逐渐归于稳定平衡状态。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要达到动态平衡的目的,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资源之间的均衡。学校内部资源在什么样的环境与制度中投入使用,影响着总体效率,这个环境内的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比任何外在因素对教师的影响都强烈、直接。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中,不同学校、学科、年级的教师之间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便会产生竞争,适度的竞争有利于创新的使用资源,这对教育从业者、学生的学习都可以产生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

四、讨论

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作为前提条件的,它由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主体构成,并且呈现复杂、动态以及开放的特点。要使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取得成功,就应该坚持整体性的观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使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发展充满活力。

作者:魏晓宇 单位: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更多市场营销论文详细信息: 学校信息化教学论文(共2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scyx/119981.html

    相关专题:代写硕士论文 微生物学杂志影响因子


    上一篇:小议泌尿结石病人尿液电导率的改变
    下一篇:土建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