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基层科学文化发展测度调查研究

为测量基层科学文化发展状况,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文化相关问题研究课题组对我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基本上具备积极的科学价值观,对科技改变生活、自我完善等在看法和认识上是非常清晰与深刻的;从居民的教育观、居民对科学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可以映射出居民良好的科学文化状况;加强基础教育和重视高等教育是提升公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有力支撑。但是,居民对科技讲座等活动的接受度稍低,而且科技馆等科学文化场所的利用率也不太高,未能正确使用。在社区(村)层面上,仍然存在缺少科学文化领头人等情况。

一、调查实施情况

科学文化通常用来指一种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价值体系,是人们关于科学的价值、精神、信仰、惯例、态度和方法,以及科学知识经过社会的制度化和习俗化之后而形成的体系。科学文化成为普遍性文化的过程,也是价值、精神、信仰、惯例、态度和方法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科学文化走出科学家和学术组织的界限,成为公众普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的形成过程。从结构上看,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观念层面。从社区(村)的普通居民来说,对其科学文化状况的考察也依据上述三个层面展开。具体则集中在观念层面,主要通过考察居民的日常行为方式,以此来说明是否具备科学文化的观念。本研究问卷设计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察居民是否具备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部分考察居民的日常行为。2016年2月,课题组到椒江区的景元社区和下陈村进行抽样调查,实时发放和回收问卷,并由课题组成员逐份查验,剔除无效问卷,最后的数据整理和录入由专业助理完成,尽可能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样本人群年龄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分布在8岁至81岁之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于本次调查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并做相关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访者中,男性占样本总人口的52.6%;女性占样本总人口的47.4%。被调查样本的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0.97:100,该比例略高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的性别比105.20:100,但基本趋势一致。在年龄变量中,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81岁,具有一定离散程度。受教育程度也是反映人口特征的重要变量之一,在本次调查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最多,占比31.1%;接受过高中和大学本科教育的人数次之,占比均为20.0%;接受过小学及以下教育的人数占比为17.8%;接受过中专或技校、大专教育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1%和2.2%;接受过硕士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比0.7%。将被访者所属地区与其家庭月均收入进行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与家庭月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了卡方检验,统计量的双边检验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5)。景元社区的被访者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水平高于下陈村的被访者;景元社区中有76.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而下陈村有42.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4000元(含)以下;景元社区有61.2%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5001元及以上区间,而下陈村只有39.1%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5001元及以上区间;而且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被访者基本集中在下陈村。居民收入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区域差异。

二、主要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主体部分主要通过了解农村居民和社区居民关于科学相关性的基本态度,以及一些日常的典型行为,以映射出基层科学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内容主要涉及到居民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居民日常生活方式、公共文化和群体文化生活、信息来源与获取等四个方面。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居民不相信“人的命,天注定”。在本次调查中,回答“不赞同”的比例最高,占比47.7%,回答“基本不赞同”的比例为12.3%,两者人数总共占比60.0%,表明大多数居民对所谓宿命论持否定或怀疑态度。但是,居民对“人死后不会有来生,什么都不存在了”的态度却不甚明晰。回答“非常赞同”的人数比例为26.5%,回答“不赞同”的人数比例为32.6%,可见在被调查居民中“不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还是高于“非常赞同”者。不过,对这一说法持“基本赞同”态度的人数比例为11.4%,所以仍有37.9%的人是不相信来生的。其实有大多数或更多数的人是不相信命运、神灵、祖宗庇佑和意识世界等这些说法的,但是却对“有无来生”难以形成鲜明的判断和笃定的态度。不过,仍有九成以上居民持有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有高达98.5%的人赞同“勤俭持家,劳动致富”“科学和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好”以及“学习知识是改变的最好途径”等观点。

(二)居民日常生活方式

观察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可以从侧面反映个体的生活状态、主要关注点以及个体素质、思想等。1.居民参加活动的方式比较多样化从被调查者平时生活中参加活动的安排上看,有57.1%的人选择了“看电视、电影、打牌等”,占比最多;选择“旅游或郊游”和“聚会、聊天”的人数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48.1%和47.4%。显然,这三项活动成为居民平时参加最多的活动。对平时参加较多的活动与性别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被访者参加最多的三项活动中,男性被访者有60.6%愿意参加“看电视、电影、打牌等”,而女性被访者参加较多的活动是“聚会、聊天”,在选择“旅游或郊游”这一活动时,女性被访者高于男性。对于其他选项,男、女被访者的在选择意愿上差别不大。参加较多的活动与个人月收入的交叉分析表明,在所给出的10项活动中,中等收入人群(2001-4000元/月)是平时参加活动最多的群体,而并不是收入越高参加的活动就越多;总体上看,参加活动的人群按收入水平分呈现正态分布。2.居民较少去科技馆参加活动去公园(62.4%)和广场(58.6%)活动的居民最多,其次是去电影院、剧院(32.3%)和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图书馆(30.1%)等公共文化知识场所。科技馆作为学习科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有其特定意义,本次调查中,选择去科技馆的人群比例是17.3%,比例偏小,原因可能是景元社区和下陈村离科技馆路程较远或者是当地没有专门的科技场馆。3.超过一半居民对社区(村)的活动参与热情较高社区(村)组织的各项活动,既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可在活动中融入文化、科技、教育等系列内容。有超过一半(54.1%)的居民“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参加社区(村)组织的活动,有33.1%的人参与意愿一般。表明绝大多数的居民还是有意愿参加社区(村)组织的活动。居民参加社区(村)活动的意愿和地区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在参与活动意愿上,城市社区的居民和农村的居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以上结论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城、村居民参加日常文化生活的意愿虽有一定差异,但已在逐渐缩小。4.将近一半居民每天花半小时读报居民每天读书(报纸等)时间一般在“半小时或以内”,人数比例为44.7%,在“0.5-1小时”的也有25.2%;读书(报纸等)在1.5小时以上的人群居少数,只有13.0%。表明被调查人群的长期阅读(纸媒)习惯偏弱,通常习惯于参加实践性的文化活动。5.社会关系是人们处理问题的首选方式对“当您或家人遇到困难时,通常采用过哪些方法”的提问,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找亲戚朋友帮忙”,占比66.2%,这表明社会关系是人们解决困难的主要途径,这也可以反映出社会关系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寻求“政府或官员帮忙”的占比36.1%,比例较低,这反映出居民对制度和官方机构的信任度偏低,一般不会主动寻求政府和官员的帮助;通过“上网查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占到32.3%,说明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大家已经认识到利用网络的优势和效率。

(三)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与群众文化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体现了文化生活在大众参与、娱乐及自我认识等方面的社会性文化。社区和农村作为城镇中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是贯彻落实精神文明的最终实践者。1.文化馆等场所的建有率较高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76.8%的社区(村)建有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科学书屋,远超过一半,但仍有提升空间。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和被访者所属地区做交叉分析,用来了解城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的差异,结果显示,和我们一般的认识相反的是,下陈村的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或科学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的覆盖率(计数为55)优于景元社区(计数为41),且下陈村的居民对文化活动场所的知晓度(回答“不知道”的计数为3)也高于景元社区(回答“不知道”的计数为1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浙江省台州市,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普及率总体上略高于城市社区。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所乐见的,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和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居民风貌大有改观,他们对新时期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日益增长。2.文化活动时间分布比较均衡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文化活动在“半小时或以内”和“1-1.5小时”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多,分别占比28.9%和22.7%;参加活动在“0.5-1小时”“1.5-2小时”和“2小时或以上”居民分别占比18.8%、18.0%和11.7%。就整体上看,居民参加文化活动时长在每个时间区段的比例不相上下,说明居民参加活动的时间比较有规律性,不同群体有较为固定的活动时间。3.阅读在居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认为阅读“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18.2%和41.7%,还有认为“一般重要”的人数比例为37.9%,所以,共有97.7%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在个人生活中是重要的,没有人认为阅读是“很不重要的”,说明读书仍然在公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公众对汲取“精神营养”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对我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阅读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水平的交叉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学历高低对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一定影响。大学本科学历中有51.9%的人认为阅读是重要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全部人认为阅读是重要的,说明有“学历越高越认为阅读是重要的”这样一种趋势。4.普遍希望自己和孩子能接受较高程度的教育根据被调查者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期望结果,希望自己读到大学本科的人最多,占比36.8%,且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期望自己读到研究生层次的占28.5%,有13.5%的受访者选择了“顺其自然”。根据被调查者对自己孩子受教育程度的期望结果,希望孩子读到大学本科的人相对较多,占比30.3%,期望孩子能够读到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层次的比例分别为26.5%和22.0%。相比较而言,人们对自己能够读到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生层次的要求反而不高,比例分别为12.0%和16.5%。可见,如果条件允许,人们对孩子们接受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是较高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比自己更好。从大众对自己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和学历的交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本科人群中,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博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硕士研究生,有22.2%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大学本科;在硕士人群中,100%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博士教育;在大专人群中,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博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硕士研究生,有33.3%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大学本科;即便自己是初中、中专或技校、高中学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至少大专水平的教育。这些结论表明,自己的学历越高,对自己后代的学历要求也高,甚至超越自己;即使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者,也同样有相当比例的人希望自己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取得高层次学历。5.教育支出是居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支出根据家庭年教育支出的统计结果,选择“10000元以上”的人最多,占比30.0%,选择“6001-10000元”的人数也有23.8%,选择“1000元以下”的人数最少,占比6.9%,表明现代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投入也随之增高。将家庭收入和家庭教育费用支出做交叉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教育费用支出也逐渐增加,且增势明显,尤其是年教育费用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比例,家庭月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年教育花费最多。说明收入越高的家庭越注重在教育方面进行投资。6.社区(村)科学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就“您所在社区(村)的文化活动还有哪些不足”这一问题,“缺少带动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共获得60次响应,比例为49.2%;“文化活动缺少更加新颖的内容,吸引力逐渐降低”以49次响应位列第二。此外,“文化场所太少”(38.5%)也是制约社区(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低”共被响应40次,相较前三个不足被响应频次较少,表明社区(村)文化活动相对来说还是较为丰富的,同时居民的参与度也还不错。“文化活动场所不能够实实在在地利用起来”共被响应36次,频次相对最低,说明社区(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尚可。根据被调查者的反馈,就“您希望所在社区(村)加强哪方面的建设”这一问题,居民最想“加强健身场所建设”,共获得66次响应,占比51.6%;对于在“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和“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村)管理”方面的建设并列在第二位,分别被响应51次(占比39.8%);“增设图书阅览室”的被响应频次相对其他方面的建议而言略低,共48次,占比37.5%。所以,这五个方面的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都应得到相应的重视。

(四)信息获取和来源

1.医学健康、饮食是居民日常重点关注的知识对于“您平常都关注哪些方面的知识”的回答,根据统计结果,居民对“医学和健康、养生”是最为关注的,响应频次93次;其次是对“食品”的关注度比较高,被响应72次。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居民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好,也就越来越关注身体和身心健康,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环境、天气”被响应55次,以及“旅游”被响应53次,都表明人们更加注重和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和品位。2.广播、电视是居民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根据被访问者的反馈,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了解科学知识的最多,共被响应102次,明显高于其他途径,这也是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方式;其次是通过“网上查询”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共被响应85次),这与互联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有直接关系。“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等”也是一条被响应较多的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响应频次59次),这也是一条最为大众化和传统化的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这一结果和“有高达97.7%的受访者认为阅读在个人生活中是重要的”结论相一致。3.近三成居民不相信电视上专家的观点公众对电视上或网络上专家们所讲解的知识并不全信,也不是完全不相信,信任程度一般(占比最多,为35.9%),以此为分界线,偏信任区域和偏不信任区域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当,整体趋势呈现出一个以“一般”信任为顶点的抛物线。这说明公众对这一类信息的获取是趋于理性的,也就是说,公众自身是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判断能力的。将被调查者的回答和学历做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常相信”的人群中,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的占比最多,为77.7%;在“比较相信”的人群中也是如此;选择“一般”相信的人群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最多。这些结果表明,学历越高,对待“知识”越是比较理性,越拥有自己的判断和甄别能力。

三、主要结论和建议

(一)社区(村)居民的科学世界观与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是否具备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科学文化的首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观和价值观层面上,科学文化表现为对宇宙和世界的认识。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居民不相信世界上有神灵、来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数据与NSF对美国公众对占星术的调查结果相近。同时,本次调查显示,居民基本上都具备积极的科学价值观。(二)需加强基层社区(村)的科学文化宣传基层的科学文化场所及科学文化活动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更为乐于接受广场舞等活泼的文化活动,而对科技讲座等则接受度稍低。此外科技馆等科学文化场所的利用率也不高,未能正确使用。在社区(村)层面上,缺少科学文化领头人等情况仍存在。(三)科学文化是引导居民生活的重要方面从居民的教育观、居民对科学家的态度,居民处理垃圾等行为的方式,可以映射出居民的科学文化状况,而这些行为不单纯是了解科学知识所能简单涵盖的,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科学精神才可以达到。

作者:齐培潇 王刚


    更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基层科学文化发展测度调查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rlzygl/150994.html

    相关专题:铀矿地质官网 企业资金管理


    上一篇:仪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黑格尔无基础的知识体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