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政金融 >

“道德叙事”对道德教育的应用策略

1何为“道德叙事”

“道德叙事”是教育者为了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以叙事的形式,将道德故事中蕴含的价值原则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道德故事的素材十分丰富,既可以是历史传说中的神话、寓言、传记、典故,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英雄事迹、个人经历等。

2道德叙事的德育价值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以“道德代言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告白式”、“劝诫式”的道德灌输和条理说教,是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面对个体意识及自主性极强的“90后”大学生,这种教条式的灌输既违背了学生道德习得的心理规律,也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仅造成德育课堂的枯燥无味,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教学呈现弱效、无效、甚至负效。而道德叙事作为一种能有效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正日益受到德育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和青年学生们的喜爱。研究证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活动中,道德叙事不仅是充满活力的德育方法、也是充满生命色彩的德育方法,同时还是符合人本发展规律的德育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的道德灌输方式,调适既往被动教育的心理排他性,从而使道德教育富有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驱动力和生命力。

3道德叙事的应用策略

3.1选取具有“针对性、感染力和生活化”的叙事素材

所谓“针对性”,就是叙事素材的选取要紧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是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的基本现实,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多学科知识,让学生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享和认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适应篇、理想篇、爱国篇、人生篇、道德篇和法制篇”六个部分。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叙事素材的选择应当从以上6个专题的教学内容出发,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方面,从日常生活中精心挑选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道德故事。所谓“感染力”,就是要选取历史及现实生活中富有感染力的、能够引起大学生情感共鸣的道德故事。这种故事素材可以让听者更容易接受,更能发挥故事的道德力量。例如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感动中国”栏目,开播13年来,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震撼心灵、令人动容的道德模范故事,其中既有像朱晓晖这种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又有像林俊德这种把一生奉献给核事业,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也有像李剑英这种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而牺牲的空军飞行员,还有像青藏铁路建设者(群体)这种不辞辛苦、连年奋战,在生命禁区建设世界上最伟大铁路的工程人员。所谓“生活化”,就是故事中道德人物的形象要贴近学生所身处的人文历史环境和社会现实环境。如此,他们才能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体验中解读出故事中所包含的价值内涵,增进对这些道德原则的理解与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源于典故、神话、童话、寓言等题材的道德故事,虽并不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但这些故事所蕴含的核心价值原则却根植于学生所处的文化、历史与传统,依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3.2采用多样化的叙事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故事的叙述形式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口头表达或文字表述。图片、新闻、影视等现代传播手段均可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道德叙事”中来。此外,作为个人叙事的重要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叙事,如学生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广播剧、模拟法庭等,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叙事气氛,避免因叙事方式单一而导致的审美疲劳。

3.3构建多元化的叙事主体

构建多元化的叙事主体,首先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元,即在课堂的叙事活动中,教师应当允许学生以叙事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讲述个人生活中具有启迪性的道德故事。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社会名人、政府官员等以教学嘉宾的身份做客课堂,与学生分享各自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叙事主体的多元化,打破了道德教育中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封闭与沉闷,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将传统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转变为民主与交流的关系。由是,新型的“叙事”式教育替代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成为了可能。

3.4使用生动而精炼的叙事语言

叙事语言的精练性和生动性,是达到良好叙事效果的必要前提,这要求叙事者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叙事语言的精练性要求叙事者必须亲身参与到道德故事的撰写中来,紧密围绕道德故事所表达的核心价值,去建构道德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主要过程,增强个人对所叙内容的情感体验。叙事语言的生动性则要求叙事者必须综合运用并熟练掌握包括“动情”、“欲扬先抑”、“设置悬念”、“末生波澜”等在内的必要叙事技巧。

3.5营造良好的叙事氛围

要想让“道德叙事”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叙事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叙事前,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和讨论与叙事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的情感陶冶和智慧启迪,帮助他们以更积极的情绪参与到道德叙事的教学过程中来。叙述过程中,通过设计适当的叙事情境,可以增强叙事内容的实景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光荣、赞赏、喜悦、悲痛、羞耻、愤怒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增进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与认同,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加强叙事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如使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展示具有戏剧效果的体态表情,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紧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产生共鸣,激起学习热情,把故事传播变成情感传递。

3.6叙事后的互动讨论与价值引导

道德叙事的目的是为了发掘故事中蕴含的德育价值,使学生受到教育。如果仅有叙事而无思考,仅有感动而无感悟,那么就无法达到道德叙事的德育目的。因此,叙事后的互动讨论与价值引导是道德叙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围绕故事内容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道德故事中思考并总结出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对道德故事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再以“理性认知”引导其“道德实践”,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作者:黄莺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品德教研室


    更多财政金融论文详细信息: “道德叙事”对道德教育的应用策略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zjr/102587.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 金属材料


    上一篇:高中历史培育人文精神策略
    下一篇:企业并购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