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财务管理 >

高中地理教学推拉力分析方法

摘要:本文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提出“推拉力分析方法”,并探讨这一学科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领会学科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迁移以深化学科思维方法;最终以有效的演练巩固,为学生提供践行学科思维方法的平台。

关键词:学科思维;教学策略;推拉力分析方法;高中地理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地理学经典理论之一。赫伯尔(1983)首次系统总结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是由于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Lee(1966)进一步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括为迁入地因素、迁出地因素、中间障碍和个人因素四方面。本文基于这一理论,提出一种地理学科思维方法——“推拉力分析方法”,并探讨该思维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案例分析,领会学科思维方法

1.挖掘教材案例,剖析经典问题

学科分思维方法培养的载体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经典问题。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的教材叙述中,首先给出“城市化”的概念,并配插图“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教材第32页图2.17)加以说明。这是高中地理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经典案例。对此,教师可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工业革命后,为什么有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迁往城市”或“近年来,为什么我国大量劳动人口从乡村迁往城市”。围绕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其分解为若干小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以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路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为其创设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其基本步骤如下:问题①: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原因可能有哪些?(学生回答示例:搬到新工作地;婚后到配偶所在地;投靠亲友;自己或孩子求学;避难;方便就医;继承祖业等。)人搬家时较会选择什么样的环境?(学生回答示例: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安全少灾;就业机会多;购物方便;教育条件优越;医疗设施发达;交通方便;文化相融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此前已学过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小结。问题②:人口为什么要从农村迁出?(学生回答示例: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大;收入水平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经济改革,出现剩余劳动力;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破坏严重等。)问题③:人口为什么要迁入城市?(学生回答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和医疗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等。)问题④: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是否可能实现?(学生回答示例:允许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政策;城乡交通便捷,如高铁的修建等。)通过问题①~④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达成知识层面的学习目标,也对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了初步认识。

2.提炼分析思路,构建思维方法

典型案例的分析是一种“点对点”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尚未提升至运用学科思维方法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上述人口城乡迁移的分析思路加以提炼,进而构建出推拉力分析方法(见图1)。推拉理论成立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假设人口迁移行为是理性选择;其二,假设迁移者对迁入和迁出地的情况有较充分的认识,能根据两地间的推力和拉力,从比较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相应的选择。明确了上述假设前提后,可结合图1构建如下推拉力分析方法的基本应用思路: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地、水源、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社会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家庭婚姻、文化教育等;政治因素有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等。当然,人口迁移过程并非完全相同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而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例如,年轻力壮、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一般更倾向于迁移;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需求不同,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迁移过程。因此,对于迁移者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环境敏感程度、对其他地区的认知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方式等)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②为什么要从甲地移出?为什么要选择乙地作为移入地?任何地区同时存在着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人口由甲地迁往乙地,一方面需要考虑甲地原有的哪些区位优势相对下降,即推力因素(或排斥力);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乙地具有哪些相对于甲地的区位优势,即拉力因素(或吸引力)。当然,这些推力或拉力因素还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例如,良好的教育设施对学龄儿童的父母明显是重要的拉力因素,但对尚无孩子或孩子已毕业的人群而言则可能是推力因素,因为维持优质的教育条件意味着纳税人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收。③人口迁移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阻力?人口迁移的实现受到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各种阻碍因素的影响。这种中间阻力包括自然障碍(地形阻隔、水域分割等)和人为限制(国界、政策、战争、宗教、文化等),以及通达可能(空间距离、交通条件)等。上述应用思路构建完成后,学生可循此在新的情境下“按部就班”地解决相似问题,从而领会推拉力分析方法。

二、迁移拓展,深化学科思维方法

1.叠加时间视角

地理学不仅在于解释过去发生的地理事象,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在、预测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地理事象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演进之中,因此,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有时还需在空间视角上叠加时间视角,进行时空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迁移过程存在着明显差异。以上述人口城乡迁移现象为例,既有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的“城市化”过程,也有人口由城市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过程。这两种人口迁移过程的实质都是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中间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见图2)。对于人口城乡迁移进行时空综合分析,可引导学生在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关注地理事象及其所处环境中各要素的发展变化,从而提高思维方法的运用水平。

2.迁移适用领域

地理事象的本质属性是决定其区别于其他事象的重要属性。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是产生思维负效应的原因之一,而通过迁移适用领域可有效防止这种负效应的产生。为此,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不能拘泥于模式化的运用,应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很显然,推拉力分析方法不仅可用于人口迁移的分析,还可通用于各种人文地理事象空间位移的原因分析,如产业转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技术和资金的跨国或跨区投资等。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首先明确空间位移的地理事象是什么,调用所学知识推知影响其区位选择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类比人口迁移问题的分析过程,分别对移出地的推力、移入地的拉力和中间阻力进行分析。由图1可知,某种人文地理事象由甲地迁入乙地,一方面需要考虑甲地原有的哪些区位优势逐步丧失(或相对下降),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乙地具有哪些相对于甲地的区位优势。除此之外,甲、乙两地间自然和人为阻力的克服也使其空间位移成为可能。例如,例1设问的实质就是图1所示思维方法中的“乙地具有哪些相对于甲地的区位优势”。若能把握这一关键,即可运用该学科思维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3.拓展应用方向

推拉力分析方法除了应用于地理事象空间位移的原因分析外,还可以将其应用方向拓展至地理事象空间位移的影响或意义分析,即分析空间位移现象发生的前后可能对迁入地和迁出地分别产生何种影响,对于区际联系又具有何种意义。例如,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对于迁入地(城市)而言,有利影响包括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等;不利影响主要是增加城市环境、交通、居住、教育、医疗、治安、管理等压力。对于迁出地(乡村)而言,有利影响主要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则表现为造成人才流失,荒废土地增多,甚至可能产生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从区际联系的角度来看,人口迁移的过程也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等。类似地,在学习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第1节中“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也可采用推拉力分析方法归纳(见图4)。

三、演练巩固,践行学科思维方法

1.夯基强化型演练

选编高质量的试题,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是巩固学生思维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将推拉力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将其内化巩固。教师可从历年高考试题中精选经典试题,以针对性、典型性、科学性、发展性为原则编制思维题组。如例2依托同一情境载体分别创设了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对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进行分析的问题情境,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不同路径践行推拉力分析方法。⑴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⑵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例2依托同一情境载体分别创设了运用推拉力分析方法对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进行分析的问题情境,学生可在较短时间内从不同角度、不同路径践行推拉力分析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群体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宜选用直接应用推拉力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组加以强化,并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如例2的第⑴题;掌握情况较好的学生,则可提供相对综合的问题供其在推拉力分析方法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如例2的第⑵题。同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思维题组也应做相应调整,宜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推拉力分析方法,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和原理,在科学规范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此外,根据教学安排,所选编的思维题组可选择其一在课堂上讲练结合,其余留待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并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实现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互评共进,通过不同演练路径完善学生思维方法的运用。

2.顺应调整型演练

推拉力分析方法的应用切忌模式化,要利用试题等训练载体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注重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变式训练。以人口迁移为例,这种空间位移过程并非完全相同地发生每个人身上,而是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年轻力壮、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一般更倾向于迁移;个人对生活或职业的需求不同,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迁移过程。因此,对于迁移者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环境敏感程度、对其他地区的认知程度、与外界接触的方式等)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同时,这些推力或拉力因素也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例如,良好的教育设施对学龄儿童的父母明显是重要的拉力因素,但对尚无孩子或孩子已毕业的人群而言则可能是推力因素,因为维持优质的教育条件意味着纳税人需缴纳更多的税收。为此,着眼推拉力分析方法应用的条件,依托变式训练的思维题组,学生将逐渐认识到,当地理问题的条件发生变化时,需要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思维方法的应用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够对学生对已有的推拉力分析思维方法进行顺应与调整,不仅巩固了学生思维培养的成效,还能有效避免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负迁移。

作者:陈诗吉 杨新丽 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


    更多财务管理论文详细信息: 高中地理教学推拉力分析方法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cwgl/83626.html

    相关专题:cdma 周旋


    上一篇:增强水资源安全促进城镇化建设
    下一篇:单片机项目化教学方案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