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管理论文 >

高校师德建设渗析(4篇)

第一篇

1启迪学生心灵,需要教师付出真实的情感

笔者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她本身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加上长期心理紧张,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被害妄想症”的前兆。她自己始终不肯承认这个问题,经常旷课,就算上课有时也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导致同学与之关系极度恶劣。当笔者积极与她沟通的同时,却被她视为与其他同学合谋想置她于死地,她甚至找到了上级领导反映此事。面对她与领导的双层压力,笔者并没有放弃。一方面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关心她,更重要的是与系部及院领导沟通,听取系部干事的意见,在党委书记的协调和帮助下,由校方派专车送该生回家治疗。在通过3个月的治疗后,该生顺利返校,重新融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作为教师,不能在班级中宣扬学生心理出现问题,但要通过其他方式,发动其他班级成员在生活中真正关心她,帮助她走出阴影,让她能积极向上地生活和学习。之中的点滴,我就不再赘述了,但毕业之后,这个内向的小女生,给笔者发了一条很长的短信,表示感激,并用她如今的幸福生活,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限于学业上的。经过这次事情后,笔者明白,学生出现的问题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不能简单划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在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常见的,这往往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情感,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出现问题,就用制度去约束他,用言语和行为去冷落伤害他,这样的行为,很可能会把重大问题移交给社会甚至国家。学生需要老师的爱,是真心实意的情感,只有建立起情感的桥梁,我们之间才能去信任、去接纳。教师对学生付出的情感,才是开启学生心灵真正的钥匙。

2以行代言,为学生做出榜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本身就应起好带头作用。在工作中,有老师会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知好歹。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必然的原因,比如近年提倡的“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概念,经常耳熟能详。不难看出,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传授型的单向输出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的教育行业。那么,怎样带动学生去主动接受,还需要教师以行代言。2014年,笔者担任建设14级5个班的“建筑初步”教学任务,因课程设置,申请使用了教学楼4楼的专业绘图教室。专业绘图教室由我系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和清洁,教室都会比笔者之前1楼的教室干净。无论是普通教室还是专业绘图教室,笔者都会提醒学生注意保持教室卫生,可如果老师只是用口头去命令,结果可想而知。每次笔者都会主动清理学生无意中掉落的纸屑、铅笔屑和绘图中所产生的垃圾,学生们看见教师在捡,也都主动注意保持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临近下课时,老师一方面提醒学生注意绘图工具要收齐整理好;另一方面,还会提醒学生要帮管理老师把活动座椅摆放整齐,为的是让学生体谅管理老师的辛苦。学生在我的言传身教中,体会到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班风班貌也深受管理老师的好评。自那以后,学生就连上其他老师的课也会注意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简单的一件事情,却得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很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心底认可教师,他对于该课程的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主动性,这往往比命令,口头教育来的有效很多。

3结语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下,权力、金钱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教师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和约束。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该牢记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教师的师德师风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实现。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牢记于心,付之于行。无微不至地关爱和管理学生,用自己的言行去带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建立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找准认识奋斗的正确方向,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杨娟 刘伟毅 单位: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抓牢“三个引领”,加强师德师风组织引导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在院系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应抓牢学院党委引领支部,支部号召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环环相扣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体系各环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引领方向。一是发挥教育作用,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精神,将师德师风工作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党员群众,围绕时事热点,把握契机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发挥宣传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对符合师德规范要求的优良行为进行宣传,努力使全体教职工浸泡在师德教育的海洋中,充分营造师德教育活动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师德意识;三是发挥榜样作用,积极选树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推广高尚师德故事案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身边教职工共同追求高尚师德。

(二)落实基层行政体系行动引领的重要职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优良师德师风需要教学、科研、行政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与实践。通过优秀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技能培训,培养教师的敬业爱生精神与教书育人理念;通过严格的科研审批流程与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培养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廉洁从研意识;通过党政联席会、系所领导的严格要求播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动理念;通过高效的行政工作效率和规范的行政事务办理程序舒适教师工作环境……总之,发挥行政体系各部门的重要职能,在行动上全面引领高尚师德师风。

(三)挖掘教师内心深处自我引领的高尚情怀。提高师德修养要内外兼修,在加强思想引领和行动引领的同时,还要抓好人心工程,通过成立青年教师联合会强化师德学习氛围,通过工会教代会等途径加强与教师的思想交流,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师德规范要求,将师德规范内化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规范,将追求高尚师德作为从教生涯的基本标准之一,将追求卓越师德转化为内在意识与自觉行动,不断加强自我引领,从细节入手、从一点一滴入手,提升自身修养,以高尚师德形象垂范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真正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二、打造“三个平台”,加强师德师风团队影响

(一)打造师德理论学习平台。高校教师的理论学习不仅是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更在于学术道德水平和师德师风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平台建设,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新教工培训、校园文化渗透、师德师风讲座、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培训过程中涤荡教师灵魂;二是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要求教师以在线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学习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教书育人理念方法、上级文件精神解读等课程,提升师德建设水平;三是开展团队互帮互学,以组织支部党员座谈交流、分享读书笔记、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团队成员共同学习;四是做好教师自学辅导,及时搜集整理正反面典型材料事例,发放师德教育相关文件,夯实教师师德理论基础。

(二)打造师德师风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使教师在共同的活动与努力中实现共同进步,高校院系应积极寻求突破,不断拓展交流方式,搭建多样化、多渠道的教师活动平台。以教学交流研讨会、评课说课汇报会、中青年教师交流会等活动引导教师;以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三育人”标兵评选、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宣传等活动鼓舞教师;以球类比赛、大合唱比赛等文体活动凝聚教师;以教职工集体生日会、新春联欢会等活动温暖教师。在丰富多样的教师集体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植入师德师风宣传内容,在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贯彻高尚师德精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示范标杆作用。

(三)打造师德校外实践平台。首先可以考虑以团队活动为平台,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以全体教师为支撑,把实地参观考察作为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教师赴宋庆龄故居、航空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毛泽东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革命精神教育,强化爱国守法意识;同时,组织教师赴校外企业单位参观考察,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研究与合作办学工作,学习借鉴企业单位德育建设优秀做法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探索实践,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三、建设“三个体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监督

(一)注重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在充分了解学院环境和教师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师生实际需求,按照可行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体系,以此作为教师师德行为标准的重要内容,实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院发展愿景的一致性。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可行性要求,制度表述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制度内容应务实不能好高骛远,制度规定要符合学院实际不能夸夸其谈;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系统性要求,制度覆盖范围要适中不能过粗过细,制度构成体系要系统完整不能蜻蜓点水,制度文本思路要清晰有序不能杂乱无章;师德师风制度体系必须符合发展性要求,制度制定要符合现阶段发展要求不能陈旧,制度实行要关注师生反馈不能墨守成规,制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在以上原则指导下,组织专人梳理完善学院师德师风工作制度,从基本道德要求、师德理论学习要求、师德行为规范、教学规范、学术规范、廉洁从教从研规定、师德评价方式、考核标准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打造适应院系情况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二)重视师德师风考评体系建设。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我们提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但是为了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考评体系也十分必要,要将师德师风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职称评定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职工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师德高尚的教工和优秀感人的师德事迹及时宣传肯定,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在制定考评体系的过程中,要采用量化与泛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关注师生口碑的同时,采用调查问卷、业绩指标的方式对师德师风表现量化衡量,最大程度确保考核方法的科学性。

(三)加强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建设。师德师风监督体系是高校院系民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科学完善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有利于督促各项师德制度的落实,优化师德师风环境。首先,从教学育人主体角度,教师自我监督是督促指导实践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是高尚师德行为的根本来源;其次,从教学育人客体角度,理顺师生意见反馈渠道,以设立院长信箱、师德举报热线等形式受理师生意见并积极主动解决;同时,从学院监督角度,高校院系应成立德育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说课评审等方式监督教师课堂质量,及时纠正有悖师德师风要求的行为,通过学术论文检测、学术道德监督等方式预防学术不端行为;最后,从舆论环境角度,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将全院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置于上级部门、全体师生和社会舆论的视野中,自觉接受多方监督。

作者:蒋茁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

第三篇

一、当前高校师德失范现象及原因透析

一是不思进取,工作水平低下:不能够沉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教学上满足于应付了事,学术上热衷于走旁门左道,习惯于因循守旧,以老办法应对新形势,从业日久也进步甚微。部分教师不能够主动学习高等教育理念和专业领域新知识,教学手段单调,教学方法陈旧,专业知识过时;有些应届毕业生、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基础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却不愿意接触一线工作,专业知识得不到提高,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而不能自知,有自知而不能自纠,有自纠而不彻底;或专业知识不全面,只懂一门其他知之甚少;或只知依课本讲知识,课本上有多少就讲多少,以书教书……种种问题,不一而足。二是不讲奉献,缺乏敬业精神:守不住三尺讲台的清寒,抵不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以实现个人价值和获取个人利益为上。有的教师以到外面接项目、赚外快为第一要务,学校工作为辅,对分内工作甚至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有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家庭的经营上,不愿意为工作付出;有的教师习惯工作之前先讲待遇,没有待遇的事情不做;有的教师甚至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持不支持态度,拈轻怕重,不服从安排,期望不现实的自由主义。三是罔顾师尊,育人意识淡薄: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将自身责任仅限于教室之内、讲台之上的授业之言,一下讲台、一出教室门即对学生不闻不问,对学生的不良言行、违纪行为、心理问题等视若无睹。有的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引起学生反感;有的教师缺乏师表意识,语言粗俗,仪表不整;有的教师缺乏自律精神,行为不谨,举止不端;个别教师甚至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接受学生宴请,收受学生礼物,或利用职权私吞学生经费,任意支配入党及评优名额,与学生交往不得体等,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高校教师个人价值取向失衡的主观因素,也有当前经济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制度的客观影响。一是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导向偏差。市场经济下,教育的物质基础获得了快速优化,但同时,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全面铺开,使得各种价值观相互碰撞,部分教师受此影响,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混乱,急功近利、轻奉献重索取,职业道德意识淡漠,道德取向趋于功利化,形成了衍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土壤与温床。二是高校内部的制度导向缺失。有的高校行政机关风气浓厚,教师地位、待遇等不向教学、育人一线倾斜;部分高校职称评审晋级以科研、学术为主导,一线教书育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此外,师德、师风表现虽为大部分高校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范畴,但作为软性指标,远不及教学、科研、教研教改等硬性指标好操作,如不能予以足够重视,易流于形式,对教师威慑力不大。三是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价值导向失衡。古人推崇“师道尊严”,古代教育工作者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德行,讲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当前社会普遍价值观物质化,部分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老一辈教师那种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待生如子的人文情怀,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的工作境界、精神气节日渐淡薄。传统的教师及教育价值观部分崩溃,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新的价值体系难以重构。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忽视道德情操、师德修养的陶冶和提升;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大学生作为主要对象,忽视了教师队伍的思想疏导和价值引导,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老旧,不能深入人心,所起作用极为有限,教师多仅凭感性的职业良心行事,缺乏理性、自觉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行为规范。

二、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与要求

第一,师德应体现对职业理想的坚守及对职业生涯的甘于奉献。教师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弹性比较大,教师的劳动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难以对其时间及质量予以准确的量化,工作效果与教师本人对待职业的态度有着莫大关系。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完成同样的工作任务,不同的教师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可能相距甚远,所获效果也截然不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与信念,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的重要使命,对社会及学生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仅将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绝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师来说,高尚的师德不仅需要坚定的职业信念,更需要在安于平凡、甘于奉献中坚守。只有能够坚守师德操守、甘做人梯奉献的教师,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自觉性、荣誉感激励、约束自己,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事业。第二,师德应体现对职业对象的深切关爱。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感情的、可互动的个体生命,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爱在教师职业中的重要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我国前教育部长周济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教育家高振东先生则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无一不是极具爱心、深谙爱的艺术的大家。一位教师的心中有了爱,他才能设身处地想学生所想,用心了解学生的情况、需求,对学生的心理感同身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教育和感染学生。相应的,感受到老师的爱心与善意的学生,也往往更为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使教师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师德应体现对职业道德约束的心理接受与言行外化。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本人的一言一行也是其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甚至“身教”之潜移默化,比“言传”来得更为直观有效,影响深远。因此,对教师来说,在遵守普通公民的道德规范以外,还必须遵守独具教师职业特点的道德要求。教师只有自觉接受职业道德约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并外化于言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循其步”,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中国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出台《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给广大高校教师的师德规范提出了十分全面的要求。第四,师德应体现于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绝不能容忍他的学生虚度光阴而学无所成,他的职业良心会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所攻学科、专业领域的水平,以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二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尽力使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这对教师在专业领域、教育理念、沟通协调、语言表达、学生心理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都有要求。真正心怀学生、师德高尚的教师,总能想方设法,以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实效性的对策与途径

第一,注重学习提升,统一认识,以理念更新带动师德师风建设。社会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赋予了师德师风建设新的内涵与要求,对此,高校及教师本身都应提高认识,跟上时代及社会的步伐。高校应有意识地加强研究与教育,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宣讲平台、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师生互动平台、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栏目等,在充分了解教师师德水平及表现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师德认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则需切实了解学生的变化及需求,并清楚认识自身不足,有的放矢加以克服。第二,注重宣传教育、典型引导,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定期评选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并通过报告会、先进事迹汇编、宣传栏、校园网页等,大力宣传、推介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典型,详细介绍他们爱岗敬业、精心育人、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这既是对师德优秀者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他人无形的感染与影响,弘扬正能量,营造好氛围,带动校风学风、师德师风的建设。第三,注重创新方式、丰富载体,通过各种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如结合学生评教评学活动,定期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每年评选出一定数量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并广加宣传;对一些反面典型则进行处分,净化队伍负面反映;定期开展以“师德、师风、师表、师魂”等为主题的演讲、朗诵、征文、报告会、讲座、教师礼仪培训等活动;开展教育理念提升、教研教改探索、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技能比武等业务竞赛活动,鼓励教师更深入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提升职业素质的同时,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教书育人的能力。第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以系统全面的机制规范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建设管理制度,针对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出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专门制度,并狠抓落实,加强督查,发现问题追根溯源,追查到底;严格日常教学管理,从教学计划及教案的编制,到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以及听课、考试、教研教改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严格教职工考勤制度,出台教师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教职工不得无偿占用学院资源来完成以个人名义承接的社会服务项目,确保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学校和学生;完善和落实教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定期从师德师风、日常教学、教学质量、专业水平、教研教改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职称评聘、课酬等级相挂钩;加强教师职称评定后的管理,杜绝个别老师评了职称万事大吉、不思进取的现象。

作者:李芳 单位: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1.1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础

教育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教师所肩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未来,更是家庭与国家的未来。高校在推动国家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技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学生才能够实现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学生教育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教师的道德素质是道德教育效率的决定因素。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只有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当前,社会中已经逐渐形成了重视知识与文化的良好氛围。在这种背景之下,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意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实施者。高校教师在对传统师德师风继承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其中的“德高为师”内容进行继承,更加要对“学高为师”、“技高为师”的内容进行继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热爱学生、重视学生、团结同事、敬业奉献等崇高师德。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能够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进一步强化。

1.3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高等院校的教师属于一个知识含量较高的群体,其教育对象都是步入社会的学生,承载着教育学生知识与品德的双重任务。在大学生德育形成的过程中,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具备综合素质,而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2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当前,随着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投入的探索与努力的增加,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了更好的完善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于高校领导层而言,教育部门非常重视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高校来讲,通过师德师风建设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实现了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与领导的强化,努力营造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氛围与环境。从总体上来讲,高校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具有了较高的知识、技能、荣誉感、责任感等。

2.2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教师的奉献意识较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部分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是最神圣职业”的观念,存在着功利意识泛滥、奉献意识淡薄的问题。部分教师仅仅是将教育工作作为自己获取收益的一种手段,将个人利益放在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之前,在工作的过程中时时为自己着想,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教师存在的这种功利意识泛滥的情况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师德师风,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教育。

2.2.2教师的教学态度敷衍

当前,大部分的教师在备课、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但是也存在部分教师备课敷衍甚至不备课的情况。这种类型的教师并没有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不追求在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存在着“明哲保身”的心理。部分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从事各种兼职、商业性活动,导致在教学方面无法静下心来,甚至有部分教师存在上课迟到早退的情况。这种类型的教师根本就没有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对学生的行为走向、思想状况等都不了解,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这种情况一方面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丧失了教师自身的职责与使命。

2.2.3教师的学术道德精神扭曲

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在教书育人的职责之外,还肩负着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术道德精神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高校科研主要包括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两个方面,直接目标指的是通过科研实现职称的评定与待遇的提高,间接目标指的是通过科研形成科研论文。这种情况导致了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在科研方面,部分教师也存在着投机取巧的情况,缺乏科学的精神与钻研的毅力,甚至出现抄袭等不良现象。这些实际上都是在物质利益驱使之下出现的教师学术道德精神扭曲的情况。

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化措施

3.1在校训精神中纳入师德师风建设

校训指的是学校为了教育的便利而选择若干德育条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随时关注并付诸实践。在高校中,校训是学生与教师都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代表了校园文化与教育理念。对于高校而言,师德师风建设是其办学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学校的学风、校风等有着决定作用。因此,校训与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着本质的联系,要实现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与校训所传达的原则、目标是相同的,校训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方向,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成长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校训的宣传作用、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用校训指导教师的道德准则,用校训规范教师的道德行为。

3.2以科学发展观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等院校的教师在实现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肩负着对各种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思想,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以科学发展观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够真正树立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不断满足学生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才能够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发展不仅仅指的是学生的发展,而且包含教师的学习与深造,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教育开辟新的途径。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已经成为当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科学地推动创新精神不断向前发展。

3.3实现高校师德师风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人们普遍认为道德难以进行衡量,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以德养德”,忽视了制度在道德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需要重视相关管理体制的规范与约束作用。首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进行明确,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在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规章的制定不应该是阻碍,而是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措施。

3.4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其他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学校其他事业及学校环境也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高校缺乏良好的学术氛围、社会缺乏严肃的职业道德等。在这种环境之下,部分教师面临多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出现迷茫、错乱的情况,导致最后容易出现错误的选择。因此,要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环境的优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就应从良好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学术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等方面着手。学校应该确保其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努力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与环境氛围,为教师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基础。

4总结

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最终对教育质量、学生素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该注重自身道德品质、专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坚持自身求学务实的规范与博学多爱的情怀。虽然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当前依旧存在着部分问题,但是整体上依旧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高校与社会应该抱着积极的心态进一步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提升。

作者:郭明俊 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更多管理论文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师德建设渗析(4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gllw/141633.html

    相关专题:池州学院教务管理 数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地方高校师德问题研究
    下一篇:变频器变频技术对煤矿皮带机的应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