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一、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提出———功利主义侵蚀使得音乐

许多家长乃至教师把音乐单纯当做一门特长看待。对于那些从小没有被培养所谓“音乐特长”的学生,音乐课只是一种简单配制,形同鸡肋,课业不紧张时,以课堂讲授生涩难懂的乐理知识为主,即便少许设置些音乐欣赏课,也多是浅尝辄止;一旦到了备考阶段,音乐课则常难逃被其他主要课程占用的厄运。相反,对于有过音乐特长培养经历的学生,音乐的训练又往往被当做工具而过度机械性强化,因为不少家长认为掌握音乐特长可以在中考甚至高考中享受加分的待遇,尤其是那些文化课成绩欠佳的学生,则更希望通过这棵救命稻草,选择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低的艺术类专业敲开重点高中或大学的校门,还有一些人认为艺术类专业就业相对容易,一旦短期出名成为歌星、明星更是无限风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究其本质,功利思想都是始作俑者。正是基于这样的功利主义目的,学习音乐早已摆脱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美育职责,不再是为了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更不是从其兴趣爱好出发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导致音乐教育流于形式,或而仅仅是满足课程配制要求的面子工程,或而单纯为了提高音乐技能、歌唱技巧等,以拿到考级证书为目的,音乐的生命教义长久以来被习惯性漠视了。事实上,音乐与生命息息相关,高度契合。在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看来“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真正伟大的音乐之所以可以传世不衰,就是因为其蕴含着饱满的生命张力,而古今中外成功的作曲家,无不是把自己的灵魂深深印记在乐谱中,将生命情感与音符融为一体。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特殊形态,最能反映人生命的本真诉求[2],在生命的高度上认识音乐,既是对音乐本质的最高抽象,也是生命得以升华的路径体现。音乐教育只有立足于生命教育的高度,才能有效发挥其陶冶心灵,净化灵魂的功能,使受教育者充分感受爱与温暖,体会内心最深处的自我,体悟幸福。因此,音乐教学理应完成生命的回归,在实现自我完善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生命教育功能,而这也正是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本意之所在。综上,所谓生命教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以生命为起点,发展生命、完善生命,以提升生命意义和生命品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而生命化教育则在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符合生命特征的教育活动,生命化音乐教育则是生命化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里的具体化[3]。

二、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根本内核———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意义的体现,其有利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命素养

并促进社会意识形态和谐发展笔者认为,音乐可以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根本内核即在于对参与者进行审美教育。德国知名美学家席勒曾说“美对我们是一种对象,因为思索使我们感受到美的条件”,“美是形式,我们可以关照它,同时,美又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因此,美是主观行为作用于客观事物得到的感受。同时,人类的审美活动又是人生命自身的需要,又如席勒所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生命化音乐教育的审美内核决定了教育实施过程中,必须时时、处处以审美为核心,诸如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建立,再如授课教师的言语表达,演奏及或歌唱示范,又如教学环境的设置,音乐作品范本的选择等,无不力求使学生在音乐世界的熏陶中,获取正能量,感受真、善、美。因而,人的教育需要全面贯穿生命主题,而开展积极的生命教育应当以审美意义为尺度,音乐教育则是最擅长体现审美教育的载体之一。正是基于生命化音乐教育所具有的审美教育本质属性,其对学生接受完整的生命化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现今,我国正在历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根本性变革,后者尤其强调重视学生心理与生理、智力和非智力,以及情感、意志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发展。那么生命化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有何意义呢?首先,它可以积极促进主体智力发展。已有现医学研究表明,音乐可有效开发大脑右脑潜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更为高效、精准,又如乐波可激发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强化记忆,缓解大脑疲劳,提高注意力;再者,生命化音乐教育也能够经由音乐语言,将喜、怒、哀、乐等诸多音乐情感植入人心,使听者获得超功利的情感体验;最后,生命化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还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艺术深刻的思想与道德内涵,提升其精神和品性层次,借以达到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灵魂的净化。就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属性而言,中国古代常以“乐教”为教育的中心,期望通过“和其声”达致“平其心”。如上文所述,生命化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升人的生命素养,可以想象,诸多高素质的个体为整个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进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另外,生命化音乐教育可以有效沟通参与者的心灵,促成彼此思想的共鸣与融合,通过音乐这门跨越时间、国界的世界通用语,以美向善,生动而鲜活地彼此传达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消除隔阂,改善情感失衡,对创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意义,而这也是我国古代“乐教”思想“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的一脉传承。

三、生命化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假说———“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以人为本,横、纵双向构建生命化音乐教育体系

介于将生命化教育思想渗透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笔者从自身音乐教学体会出发,结合中外本领域相关研究资料就该议题提出“以人为本,横、纵双向构建生命化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体系建构理念。该假说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切入点”。“一个中心”即以人为本,围绕生命化音乐教育以提升生命意义和生命品质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从受教育者自身个性与特征出发,指导并规范各级别教学目标设定、课程结构设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评价施行等环节。“两个切入点”则是从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层面,去履践并实现“一个中心”的教学构想,其横向方面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点在于因材施教;其纵向方面则突出生命化音乐教学可以参照受教育者的年龄、身心发展阶段等共性属性来实施。横、纵两个方向一定意义上说存在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具体操作时应做到全面分析,实事求是。(一)纵向主线指导下构建生命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把握动态共性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功能属性讲并不是以产出音乐家为目的,它的作用对象是人,而且绝大部分是音乐禀赋平平的普通人,因此,要完成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使命,应当尊重生命自身发展的纵向时间规律,在不同年龄阶段,依据受教育群体身心发展需求的动态更迭确定相应教学环节。通常学前至小学低年级(1-2年级)阶段以培养小朋友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为主。此阶段受教主体具有思维方式简单,直观,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等特征,教师可用图片展示、歌舞示范,穿插游戏等综合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的直观教学,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充分感受和体会生活及大自然中的各种美妙声音和旋律,如流水声、鸟鸣、各种小动物的声音等。小学3~6年级音乐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为主。此阶段,学生认知与生活能力有所提高,心理体验深度大为增加,且探索和创造欲望增强,应抓住这些特点,有效引导学生丰富对音乐的整体体会,教学曲目可适当多样化,并适时增加乐器演奏或简单的音乐创造活动比重,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其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如东北某小学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开设认识“鼓”的音乐探索活动。从教学内容选择上,小学阶段音乐作品可以是经典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是儿童喜欢的动画片中的音乐作品,如《三只小猪》、《黑猫警长》、《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初中阶段以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及提高音乐表现力为主。本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知识与信息的获取更为丰厚,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扩大音乐涉猎的范围,还应合理增加各种乐理知识的传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教学中还应将历史、文化等人文元素有机融汇进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体会其中复杂的生命思想与情感,发现生命与音乐的内在联系,逐渐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并对塑造积极豁达的人生观有积极意义。再者,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成分,并强调合作完成,有助于树立合作友爱的集体主义观念;最后,此时学生处于变声期,必须科学引导其注意声带保护。作品选择方面,初中阶段适合聆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舞剧或大合唱、组歌等多元体裁、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作品,如具有和谐宁静美感的《春江花月夜》、《蓝色的多瑙河》等,体现豪迈壮美氛围的《义勇军进行曲》、《十面埋伏》、《黄河大合唱》、《满江红》等,或蕴含悲剧美的《光明行》、《命运交响曲》、《苏武牧羊》等。进入高中及之后的深造阶段,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个性化特征基本形成,生命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当以横向因材施教为主,相关观点将在下文中具体阐明。(二)横向主线指导下构建生命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生命。从生命的表现力层面说,人生价值的关键即在于其善意的个性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如果说纵向的构建生命化音乐教学是从生命的宏观整体角度出发把握共性,利于集中且有效而合理化地安排教学资源,那么,横向的教学构建则更突出实现生命的独特个性,通过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快乐,激发兴趣,获得自信。结合上文所述的时间纵向构建相关论点,笔者认为横向的因材施教构建模式可以将高中作为分界线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原因在于此阶段学生生理与心理发育较前都更加稳定,该阶段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时期。高中之前的横向构建途径以向纵向构建渗透为主。教师在对相近年龄阶段学生实施音乐教育时,时时处处留意每个个体的个性特质,及时发现其中饶有天赋的学生,适当“开小灶”,以合理激发其禀赋,开拓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对于音乐鉴赏天分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做小老师,带领学生去聆听作品,分析和理解其中的音乐情感;有表演、演奏天赋或作曲天赋的学生可以开辟足够的自由表现空间,鼓励其即兴表演,在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赞美中,进一步激发兴趣,积累自信等。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对于将以音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而言,学校的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的,更多的音乐专业提升需要在校外实现。对大多数不以音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而言,高中之后生命化音乐教育应润物细无声般渗透于学习生活中。旨在丰富其学习生活,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取全面的生命教义。实施途径则除了有明确考核要求的基本课堂教学外,更可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音乐教育环节,让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音乐欣赏、歌曲或歌舞剧表演与观摩、乐器演奏等等[4]。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打破传统课时局限,如设置公共音乐课时间,选修内容相同的学生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共同参与某种音乐活动,又如可化整为零,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通过耳机聆听优美音乐,放松神经,积极提高学习效率等。总体而言,横向构建生命化音乐教育就是为了因材施教的,实现教学各个层面的个性化。比如课程设计方面,应根据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创新性设计出符合各种不同音乐特质的学生适合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环节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范例,如借鉴卡巴列夫斯体系教学法、铃木体系教学法等,结合我国古代乐教的相关科学成分,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如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方面,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展示各自特长,并适当采用教师之间交叉授课,或多人同台授课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汲取不同教师的优势,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最后,我们需要明白生命化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更是每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父母,应主动适时正确引导孩子进入生命化音乐教育的早期阶段,使其获益终身;而作为社会,更有义务在宏观导向方面,引领大众树立正确、积极的生命化音乐观,以达到净化社会、和谐社会的进化目标。

作者:李红青 单位:南昌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武汉大学艺术系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94530.html

    相关专题:药学论文 集团经济


    上一篇:绩效管理会计信息体系研究
    下一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