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构建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让网络语言成

为职校学生的流行用语。由于网络语言的简洁、生动并且贴近生活,所以深受广大网友的偏爱,并且发展迅速、运用十分广泛。学生在完成日常的功课之后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浏览各种互联网信息。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发现了什么新鲜的词汇就喜欢说给其他人听,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网络流行用语也就成为了学生的日常言语。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通过社交网络,网民对各种社会热点,积极发表意见。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在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中,容易形成公共舆论压力,对中国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

二、“互联网+”环境下职校学生思想行为“任性”成为新常态

(一)思想观念的“任性”。时代使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不同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在网上冲突与交融,职校学生的思想处于矛盾状态,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国家意识和民族情感弱化,民族认同感减弱。(二)语言的“任性”。随着网络语言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不可避免地将网络语言带到现实的生活中。类似“你妹”、“蛋疼”、“TMD”、“尼玛”等粗鄙的网络热词,早已成为很多学生的口头禅。使用这些语言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同学之间开玩笑、无恶意,他们不仅不感到害羞,反而觉得是一种时尚、好玩,没有意识到这些语言本身的攻击性。(三)行为的“任性”。包括学生在内的各种网络失信行为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发布虚假信息,扩散小道消息,发表不负责任言论,干扰网上信息传播秩序;热衷于打擦边球,靠哗众取宠吸引点击,损害网上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稳定;网上恶搞、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情绪化和非理性行为,侵犯他人权益,危害公共利益。(四)心理的“任性”。一些职校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形成了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容易造成角色的混乱与人格的分裂。由于长时间上网使得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极有可能导致个人产生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差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以致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与社会漠不关心。严重的将会导致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

三、“互联网+”构建职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常态

(一)走近网络中的职校学生需要新心态。面对身处“互联网+”时代并被网络重重包围的学生,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以开放的心态审视网络,以开明的心态看待网络中的学生,消除对网络的“傲慢与偏见”,树立全新的网络观。“互联网+”时代,对网络不能回避、不能拒绝,更不能压制,只能接受、接纳、介入、融入,应该以“善待、善用、善管”的原则来对待网络。要高度重视职校学生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社情民意,主动到虚拟社会寻访学生,深入虚拟社会听取学生心声,积极回应虚拟社会中学生的关切,妥善引导虚拟社会的舆论导向。(二)与职校学生对话交流需要新语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放下姿态,放低身段,抛开习惯的“官话”,学会说“人话”,学会用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教育。时尚的网络语言如同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听不懂学生的话,弄不明白学生玩笑的意思,那么自然而然也就被学生排斥。所以说,妙用时尚的网络语言,是走近职校学生的好方法也是必要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经常浏览一些学生喜爱浏览的门户网站、论坛,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当下最新潮热捧的时尚语言。要善于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口中频率较高的词汇,还要能善于发现在当前被学生热议并广泛讨论的词汇。这些词汇,包含了他们的大部分关注度与思考过程。如学生常用“你挂没挂呀?”来询问考试是否及格,这些词语的使用能够拉近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加强同一环境的亲切感。(三)网络活动引领需要新形态。一要建设思想教育“微阵地”。如今,微博、微信、QQ等沟通软件应用广泛。身处“微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论坛、网络QQ群、网络社区,加强对学生的覆盖,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各种政策方针和发展动态,为他们创建对国家和社会献言进策的平台,利用网络这个时尚平台更好地做好职校学生的思想工作。二要培养网络新媒体“微领袖”。鼓励优秀学生担任网络新媒体中各类微博、论坛、虚拟社区的“版主”、“博主”,努力成为网络青年支持、认可的“意见领袖”。让他们成为网络媒体的“喉舌”,成为正面信息的“舆论先锋”、流言和虚假信息的“粉碎者”。三要开展网络“微活动”。当前,微电影作为网络新媒体中新兴的宣传载体,以其简洁的内容、紧凑的剧情深得学生的喜爱和追捧。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或分组拍摄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向“粉丝”和学生宣传文明理念,这种方式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互动式交流,直接将“天上跑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都易于接受的“小道理”,用简洁的方式扩大了宣传面,提高了宣传效果。(四)网络环境育人需要新。一是以正能量驱散网络负能量。建设一批主题鲜明、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扩大主流网站在网络空间的领地,用主流文化稀释网络不良文化,确保网络空间正能量的强大影响。二是以“技防”手段防范网络污染。建立网络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研究开发有害信息防范技术及产品,建立起网络信息污染的“防火墙”,防止有害信息及不健康内容的侵入。三是以“法防”措施约束网络行为。国家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处罚办法和网络管理立法,制订网络行为准则、信息污染物监测标准以及对污染信息发布者的处罚标准,同时,加大网络污染源制造和传播者的处罚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有害信息对学生的腐蚀。

作者:朱千波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构建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119350.html

    相关专题:金属功能材料论文 坚守法律底线作文


    上一篇: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下一篇:基于核心期刊的统计解析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