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自然科学 >

耕地保育技术创新与环境安全

1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对中国耕地保育技术状况相关因素的分析显示,造成中国农民耕地保育技术水平持续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分别为:耕地保育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不断弱化与现代农技服务业的缺失。现代耕地保育技术是对施肥、耕作、轮作与间套作、障碍农田治理、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技术的统称。按技术特征分为物化技术与非物化技术两大类型。前者主要指化肥、土壤调理剂、施肥与耕作机械等,广泛应用前提是通过规模化、工业化生产降低产品成本。非物化技术则给出了物化技术产品的使用标准与规程,以保证其正确使用,当物化产品供应充盈时,其应用效果主要受非物化技术制约。由于农业生产地域广,同一种物化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田块、不同作物上效果不同,需要为不同地区制定因土壤、气候、生产条件而异的技术标准与规程,并最终由农民在田间正确实施这些规程,这实际上是一个较难实现的目标。发达国家经验显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公益性专业研究机构、农民及商业化农技服务机构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由技术创新带动整个技术链条的运行。在这一链条中,公益性专业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在各地区进行多点土壤肥料田间试验,为不同地区建立适宜采用的技术指标与规程;由农民最终在农田落实这些规程;商业化农技服务机构则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测土服务。在德国,由联邦与各州立土壤肥料专业研究机构经过100多年的长期研究和共同努力建立了接力棒式量化指标体系,保证了技术链条中各方工作内容与指标的衔接,突出特点是最终提交农民的技术指标简单、明了、科学性强,便于农民掌握和在田间实施[15-21]。德国公益性土壤肥料专业机构经过30多年研制建立BEFU科学施肥推荐系统,目前通过互联网为德国多个州的农民直接提供在线的农技服务,并为数十家商业化土壤测试服务实验室提供农化服务技术参数,推动了现代专业化农技服务业的发展[22-23]。接力棒式量化技术指标不仅提高了农民技术水平,也使管理部门易于考量每个农民的技术状况,提高了农业技术补贴的针对性,促进德国最终实现减肥增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按作物面积计化肥养分量从404kg•hm-2减少到目前的192kg•hm-2,同期粮食单产从3848kg•hm-2增加到目前的6793kg•hm-2,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仅为中国一半,而粮食单产比中国高22%[1,3]。与主要发达国家比较,中国在耕地保育技术领域中,物化技术已不是主要制约,由于长期以来相关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薄弱,技术规程与量化指标十分落后。中国近年来发布的科学施肥行业标准主要是对科学方法、原理与原则的描述,缺少适合农民掌握并能直接用于生产的分区、分类、量化技术指标[24-26]。在中国农技推广系统中农技员在乡、村一级的长期缺失,即农技服务在最后一公里的缺失,从侧面说明,农村原有农技推广组织形式与模式实际已难以适应目前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特征,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中国耕地保育技术链条中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弱化与农村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缺失两个短板导致了农民技术水平长期落后,现代农技服务业发展滞后,并使得国家已经和即将投入大量资金的相关工程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门对耕地保育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专业特征、公益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中国近年来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在逐年加大,但此期间,中国国家级与部分省级公益性土壤肥料专业机构被撤并甚至转企,撤并后新形成研究机构变大,研究领域变宽,对专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不按专业特征的绩效考核,在职称评定及科技人才评选中对纯学术论文、SCI论文发文量等量化指标的过分倚重,导致原有的土壤肥料专业科研机构均质化、碎片化、行政化问题加深,土壤肥料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削弱和被空洞化。使得需要长期研究才能有所突破的土壤肥料应用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难以为继,并已经导致中国农业专业科研机构日渐出现土壤肥料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这一情况,已经不是单靠增加科研投入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中国近年来在耕地保育技术领域投入的研究经费一直在增加,但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弱化,专业人才断档情况加重。

2提升中国耕地保育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途经

中国耕地质量“费、退、污”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水土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多年来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主要根源之一是农民技术水平始终落后。而如果适合农民采用的应用技术研究继续被空洞化,将难以推动现代农技推广服务业的发展,也难以在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为此亟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2.1稳定中国土壤肥料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专业科研力量

提升耕地保育技术水平的关键是重视和稳定相关的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耕地质量演变过程复杂,为全国各地区制定科学、可靠的量化指标与规程,需要专业科研人员运用本专业领域方法学,就某一主题长期研究,才能有所突破,又由于耕地保育技术创新的主要受惠方是农民和公众,具有很强公益性,100多年来欧美各国均以公益性土壤肥料专业研究机构为主体,在全国范围实施必要的长期与短期田间试验,推动耕地保育技术的升级换代。中国也应尽快恢复并稳定中国国家级与省级土壤肥料专业科研机构,对这些科研机构的绩效考评、人才评价,应适度减少纯学术性论文发文量所占权重,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改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同行专家进行5—10年一次评估,便于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各类公益性研究机构对国家的实际作用。

2.2在国家科研计划中,对耕地保育应用与应用基础

领域研究主题适度稳定,执行年限也应适度延长,不能在主题上切换太快土壤变化过程慢,如有机肥、磷肥肥效可达20年,制定相关技术指标需要进行不少于10年的定位试验。能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在各大农区长期推广使用的技术指标通常是有长期科研实践专家多年潜心研究结果。主题稳定有利于在一个方向下长期研究,有所突破,有利于培养中国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并最终增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科技部基础司在“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计划中,根据研究项目任务特征,不以纯学术性论文发文量考核项目实施效果,同时允许研究项目按实际需要年限实施,使“中国1﹕5万比例尺高精度数字土壤构建”等研究工作能顺利实施,有利于专业科技人才的稳定和成长。

2.3转变农技推广方式,发展中国现代农技服务业

农技推广中难点是向每个农民普及难以通过市场机制传播的非物化技术与知识。发达国家经验显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公益性专业农业科研机构、半公益性与商业化农技服务机构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在耕地保育技术传播中的作用,可有效提高新知识、新技术推广效率。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针对中国国情,探索以技术创新带动农技推广方式转变,发展现代农技服务业将有助于实现中国农业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作者:张维理 徐爱国 张认连 冀宏杰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更多自然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耕地保育技术创新与环境安全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rkx/89470.html

    相关专题:代写文章 图学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上一篇:五轴数控机床轨迹生成方法
    下一篇:大数据背景下图书网络营销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