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下的认同教育

一、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政治认同是人们对于其生活的政治环境产生的共向性判断、态度及相应政治行为的总和,是连接政治体系与社会成员的纽带。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青年基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是大学生对于政治体系产生的情感上的归属,表征着大学生对政治体系的认可与服从。政治体系及其运作能否维护其自身的利益,以助其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实现自我的价值,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原因所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主观感受,资源占有状况,甚至是性别等主观因素及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这种大学生的主观价值评价与社会主导政治价值规范趋于一致的政治认同过程,就具体表现为对国家政府、对政治制度、对执政党、对政治意识形态等的认同。但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处在形成期,政治经验不足、政治判断力不强,就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所谓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就是政治体系利用一定的教育机构,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其政治判断力,最终增强其政治认同度的教育活动。在目前我国,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开展政治认同教育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方式。

2.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既是一定政治社会化的反映,也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状况,也关系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及民族复兴的实现。当前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我国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利益关系及价值观趋于多样化,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我国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整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同“疏离”困境:一方面,由于当前价值观的嬗变及部分大学生政治认知水平较低,政治认同缺乏主体性、独立性,易受家长、舆论等的左右与干扰;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即冷漠地看待政治体系及其运作,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被动地、形式上参与一些政治活动;政治动机功利化,如在入党动机方面,整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积极学习党的理论,要求进步,但入党动机存在功利化,把入党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特别是职业理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当前的政治认同教育与学生思想共鸣度不高,政治认同教育的成效较低。虽然目前高校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政治认同教育,但整体来说教育过程比较枯燥,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教师教育方式落后,未能及时利用新媒体;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案例较陈旧,不能对现实中热点政治问题进行及时剖析,以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政治判断。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任务和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阵地。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发展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的重要职责和功能。

1.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意识形态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指导思想产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倾向,是对主导政治价值观的认可与信仰。意识形态认同是影响政治认同达成的核心要素,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价值合理性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影响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要素既有其价值合理性又有其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重点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育学生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要提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之中,从而增强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也使学生明确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当前大学生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知,以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度。

2.道路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是大学生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等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的一种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并以自己的行为支持、参与其中。道路认同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重要因素。通过“原理”课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概论”课教学,要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道路的中国特色特征、道路所取得的成就、道路发展目标的认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取向、健康的政治心理,以帮助他们正确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以实现道路认同。

3.制度认同教育。政治认同总是离不开一定的政治制度。制度认同是社会成员为实现政治秩序的运行而对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制约的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归属感及具体行为的支持。制度认同是实现政治认同的保障和关键环节。当前制度认同主要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及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认同。通过“概论”课教学要使学生充分认知和理解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为保证人民民主实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为实现基层自治和民主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制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通过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不断增强对其的认同。

4.政党认同教育。政党认同即大学生对政治生活中的执政党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相信其能够代表和实现其利益,并接受、服从政党管理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达。政党认同建立在客观环境及政党与个体客观关系的相互作用上。政党认同是党执政的前提。在当下的中国,政党认同就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学中通过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纵观“概论”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又可以说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共党史,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在这一过程中,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播放领导人、伟人事迹的视频等)让学生能够寻访到伟人足迹,讲解党的领导人的感人事迹。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也有助于大学生政治情感的升华及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度的增加。

三、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

1.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的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统地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及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其根本目的却在于通过理论的学习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说理性与教育性的双重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应坚持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说理与解惑相结合就是通过选取、分析、解答现实中困惑大学生的问题,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教材中的理论,使学生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在解决现实社会民生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又能看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遇到的风险与挑战。说理与解惑相统一,在说理中体现解惑的现实针对性;在解惑中体现出理论的价值与魅力。首先,说理时,教师要有较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政治学理论知识,对教材的内容有全面、细致的掌握,才能将深奥的理论以学生化的语言、思维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才能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育阶段。其次,解惑时,选择学生困惑的现实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从中引出相关的理论要点。需要注意的是选取的困惑问题要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及与理论的切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现实问题作为教学理论分析的有效载体。如在讲解“概论”课中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就可以选取当下雾霾、水污染等现实生活的生态问题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及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较重视认知教育,过于关注对学生进行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讲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体系,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实现对国家和党等政治体系的认同。从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存在的问题来看,这种认识简单地将认知教育等同于认同教育,忽视了认同所需要的交互性、情感性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与认同是其实效性的重要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的结合,遵循认同规律,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在日常的教学中,在进行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概念、逻辑体系的认知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看待政治现象、科学分析政治事件、妥善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坚持以知识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升华,以价值选择为目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借助最新的教学载体,以求在多样差异中寻求政治共识;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网络文化、校园文化以引起共鸣;也离不开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3.利用网络开展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益普及,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要利用网络新载体来提高其实效性。首先,教师要利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如相关背景材料、社会实时报道评论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播放如《复兴之路》《正道沧桑》《走进毛泽东》《小平十章》等视频,增强学生对革命战争和现代化建设场面及领袖人物人格魅力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分析、判断、领悟教学内容,以实现对其理论认同。其次,借用网络语言的轰动效应和辐射效应造势。网络使话语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话语主体趋于平民化、内容更加个性和随意、传播渠道多样化,特别是随着微博、微信、微话等“微”时代的到来。如“概论”课在讲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时,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汇,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就社会热点等问题在课下开展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交流。

作者:范迎春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思想政治理论课视角下的认同教育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19068.html

    相关专题:池州学院学报 隧道溶洞处理方案


    上一篇:民间折纸结构家具设计论文
    下一篇:农业机械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