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环保影视作品对生态道德教育的优势

摘要:生态德育的实效差已引起一部分专家和学者的忧虑和思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使生态道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从源头上困扰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环保影视作品是目前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最简便易行,又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利用环保影视作品;生态德育

生态德育的实效性差已引起一部分专家和学者的忧虑和思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应试教育的盛行,学习考试几乎占据学生日常生活的全部,生态道德教育的时空几乎为零。二是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生态德育理念缺乏,专业技能不足。三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环境教育是丢西瓜、捡芝麻的不务正业。尽管如此,学校生态德育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和有效教育载体则更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因为任何德育都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有效支撑,德育资源的开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育教育效果。由于缺乏教育资源,教师采用传统的理论说教、大话套话,空洞而枯燥乏味,致使生态德育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教育资源的匮乏使生态道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从源头上困扰着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随着生态危机和全球变暖的加剧,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迫切的今天,学校的生态德育等不得、慢不得。著名《崩溃》一书的作者戴蒙德指出:“由于当前的人类社会过着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不管用何种方法,世界的环境问题都必须在今天的儿童和青年的有生之年得到解决。”这警示之言无疑道出了当前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当今雾霾指数频频爆表,几乎袭击大半个中国;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垃圾围城、癌症村频现。我们的生活距危险越来越近、离安全越来越远,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学校领导不重视,或教师缺乏专业的生态教育功底,或缺教材,就放弃我们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应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生态道德教育新路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随着十八大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大批优秀的环保题材文学作品、宣传片纷纷涌现,环保影视作品也呈现繁荣局面。环保影视全称环境保护题材电影电视,具体包括环保电影、电视剧,新闻调查、新闻1+1及焦点访谈中的环保话题、环保纪录片等,这些影视作品为揭露、反映现实或潜在的现实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进行拍摄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它承载着人类对生态保护的人文思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同时声画结合、亦动亦静,情景性强,极富艺术感染力,因此,环保影视作品是目前条件下,教师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最简便易行,又生动、形象的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提高生态德育的实效性。那么,环保影视作品在生态道德教育中的优势何在?

1、环保影视作品有助于提升生态德育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象是在电影、电视的陪伴、影响下长大的,被称为“影像人”,他们对影视文化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对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色彩有着特殊的兴趣、独到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事实证明,这些在影视文化熏陶下长大的青少年,他们对电影、电视等视觉影像的东西更感兴趣,看影视作品比读书学习更自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把环保影视作品与生态道德教育有机整合,那么生态道德教育就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容易与学生同心共鸣,叩开学生的心扉,尽而提升生态德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环保影视作品有利于发挥道德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功能

环保影视是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新语词大词典》中将“影视文化”解释为以电影、电视为传播媒介的文化现象。通过银幕和荧屏形象,生动地展现世界文化,追觅时代足迹,是当代最有力的宣传手段。我们常说一部好的影视剧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影视文化育人的深刻性与持久性。当前,青少年学生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校园中品牌消费、超量消费、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也不断滋长,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江泽民曾指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想纠正青少年学生“物质幸福论”和“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环保影视文化的引领已成为生态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逃离现代化的陷阱和消费主义的魅惑,化解精神危机,需要社会组织、政府媒体和受众等多方的合力参与。”[1]

3、环保影视作品有助于生态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保影视作品与时俱进,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将社会要求的生态道德规范艺术化、形象化,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感知、想象、理解、评判、选择的心理空间,没有了老师的说教,在情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领悟环保影视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直观地感受故事中人物的高尚思想情感,同时影视中人物的生态精神境界也对学生个体的伦理道德带来全新的洗礼和震撼,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向生态道德的方向转变,形成坚定的生态意志和信念。学生流出的是眼泪,净化的是心灵,外化的是行动。

参考文献

[1]蒋建国,姜燕.消费时代的价值迷乱与精神危机—以电视交友节目为例〔J〕.山东教育科学,2011(6):79

作者:杨英霞 张玉暖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环保影视作品对生态道德教育的优势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18324.html

    相关专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统筹城乡发展


    上一篇:工程物资管理企业培训包的开发
    下一篇: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技术的方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