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宗教 >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论文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思考

以新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为例,截至2013年12月,该校在校生14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只有674人,生师比达21.9:1。在674名专任教师中,35周岁及以下的教师约占50%,其中博士学位的仅为5%,结构不尽合理(见下页图1、表1、表2)。结合其他方面,该校师资队伍的总体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师资结构不合理,体现为专业结构不合理,新专业或热门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比例高;学历结构不合理,博士学位比例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低职称比例高。二是教师队伍总量不足。三是本科教学意识还不到位,有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专科甚至更低层次的教学水平上。四是工作水平比较低,缺少本科教学科研名师,工作鲜有亮点。五是受区域局限性影响,人才流失现象较严重,师资队伍不稳定。类似三明学院,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际上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消化”过程。从中不难看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与精细化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一是从“精细”角度看,精细化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精”就是要求学校在队伍建设规划中,方向要正确,内容要准确,重点要突出,内涵建设要坚持;“细”就是在建设中要细化到每个环节或单元上,做好每一件事,保证建设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二是从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或态度”来看,也符合师资建设的要求,广大教师既是建设的对象,同时又是建设的参与者,师资建设需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发挥主人翁精神。三是从“文化”角度看,师资队伍建设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广大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生存状态。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在实施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时,要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抓住其与师资队伍之间的联系和共性,结合高校育人的规律、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以及师资队伍自身的内涵建设等特点开展管理工作。

(一)坚持量化原则,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

“没有数据何谈精细化。”[7]换言之,精细化管理必须有量化指标,使工作内容、对象以及师资队伍现状能用量化的方式加以表达,并通过这种量化指标,保证每一个单元的执行力。在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时,必须遵循以下量化管理原则:(1)数据化原则。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建设一系列科学的数据指标,要求一切以数据为评判准则,用数据作要求、用数据分析、用数据检验、用数据说话,并体现在具体执行中。如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各种职称所占比例更合理,如何在职称评审中加以控制,都以数据的方式体现出来,用数据规划,并作为今后的指导方向。(2)程序化原则。程序化就是要保证执行力,因此,管理前必须要有计划和制度,科学而合理的约定。如师资队伍中的学术团队建设,首先就要有团队的带头人,提出团队建设目标、管理制度、工作分配方案等等,计划越周密,制度越完善,程序化就越明显,执行力就越强,管理效果就越好。(3)操作性原则。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可操作性,容易被执行者理解和操作。如团队建设中的学科带头人的产生,是引进还是培养,要有明确的操作原则,要有详细的计划去实现可操作性。如在学校资金紧缺时期,提出高薪引进大量杰出人才,就不具备可操作性。(4)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精细化管理中评判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化就是要指明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指出评判标准。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有“规定动作”,要以教育部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本科办学条件规定的师资要求为建设标准,如生师比指标等,并严格按指标执行;更要有“自选动作”,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或定位自选增加建设标准,如实践教学能力指标、双师型教师比例指标等,以加强评判管理后成效的科学性。(5)信息化原则。信息化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储存每一个执行环节的动态数据,为过程监督和控制提供科学的调整依据。信息化是精细化管理最现代、最核心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信息化就不可能精细化。当前教育部门已经建设了许多师资数据库,如全国教职工基本信息系统、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等等,就是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二)以育人为出发点,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育人是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以育人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才是科学而正确的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的目标就是推动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从数量建设转为质量建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实现胜任本科教学能力之蜕变,为学校“育人”功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师资保证。首先,要统一思想,教师要明确本科教学定位。每一位教师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积极去思考自己的教学定位,而只有与学校的办学定位相一致时,才是正确的教学定位。其次,构建应用型大学师资培养体系。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例如,三明学院从2013级开始,借鉴台湾地区高校的做法,改革课堂学分在总学分的比例,增加实践学分比例,并结合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强调个性化培养、专业性培养和应用性教学培养方式,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学实践。同时,学校配套出台一系列文件,建立师资质量保证体系。最后,应“重”内培,“精”外引。内部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重心所在。在内培上,应实施个性化管理,出台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相关政策,创造宽松有度、积极向上的个人成长环境。而外引应作为内培的补充,讲究一个“精”字,引进的人才或团队应能为学校的师资建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近几年,三明学院通过国家、省市和中央财政支持苏区地方高校建设有关政策,大力推进闽江学者、学科带头人引进计划,取得较好效果,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师全员参与意识

精细化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既是管理的实施者,也是管理的承受者,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强调在管理的过程中,人人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感觉快乐。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营造精细的意识文化。精细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认真的态度。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过程中,要广泛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积极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充分意识到,系统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注重细节是改善系统的基础。从而养成从大事着眼、小事着手的良好习惯,能够从关注细节、研究细节、改进细节着手,养成找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意识。二是搭建主动作为的平台。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适合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的方法途径,进行自我分析,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自我诊断,献计献策,对症下药。是教师专业方向问题,就从引导和转专业方向入手;是团队建设问题,就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组建团队入手;是学位结构问题,就从学历培养入手;是职称结构问题,就从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入手,工作中的问题在工作中解决,保证执行力。三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相对于粗放式管理,精细化管理要求更高、更细、更严,对每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技能水平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些教师会产生消极和抵触的情绪,影响执行力,甚至夭折。此时,就需要学校通过改善执行环境,特别是建立以激励为基础的监督考核机制,在职称评聘、工资福利等方面配套推进,保证执行力,使之对精细化管理从无印象到有印象,从拒绝到可接受,从陌生到熟知,从不习惯到习惯,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结合其他管理理论,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组合”管理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管理活动,人们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管理理论并取得一定的成功,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在传统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行政管理”曾是主要的管理手段,行政的特点是控制,通过控制,使师资队伍建设在设定的框架内运行,达到管理的目标。后来,人们结合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提出“知识管理”,它是以知识为核心,通过组织与技术的手段促进组织知识的发掘、共享和创新,以增强组织绩效、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还有“目标管理”,即将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以实现工作的宗旨,注重工作成效。然而,行政管理重形式、知识管理重本位、目标管理重结果,三者都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效,精细化管理可与其他管理理论组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形成多维管理模式,谋取最优管理效益。1.与行政管理组合,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时效精细化管理认为,人的优秀品质往往是需要培养的。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期,优秀的“文化”或“态度”尚未形成,需要一个约束机制,如管理制度或规则来强化教师的行为,而行政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但是,行政管理最大的缺陷容易流于形式,具有形式主义特点。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赋予了行政管理人性化内容,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要求每位教师在参与建设的同时,也要自我建设,反对形式主义,提高管理实效。2.与知识管理组合,有助于提高精细化管理效益精细化管理认为,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师资队伍本身的特点来提高管理效益。知识管理能对教师的隐性知识进行指导和利用,使其自我提升,达到充分挖掘个人潜力的效果,这是其他管理所不能达到的。但知识管理也存在局限性,它以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过分强调个性,存在本位主义倾向。因此,在实施管理中,应防止其只注重兴趣发挥,忽视管理原则,只注重局部利益,忽视整体效益。3.与目标管理组合,使精细化管理方向明确,效率更高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繁杂,在管理中,常常会出现为了近期目标、局部目标而不顾整体目标的存在,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精细化管理认为,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目标管理有助于其确定正确的管理方向,但在目标确定后,实施的具体过程就变得非常重要,过程管理质量决定着最终目标的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目标管理,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路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就是在确定一条最适合的管理路径和方法,就是要把师资队伍建设过程科学地设置成一个个目标细节,有数据、有标准、可操作,并通过执行力精益求精地完成每个细节,最终达到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结果。

作者:刘景苗 单位:三明学院


    更多宗教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精细化管理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zj/138012.html

    相关专题:微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气象编辑部


    上一篇:桌面云的办公信息化建设研究
    下一篇:群众文化建设社会管理论文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