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综述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点

对文化旅游的内涵与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从内在本质与外在特征两个层面深刻认识和理解文化旅游,也有助于文化旅游理论的丰富和文化旅游实践的发展。

(一)文化旅游的内涵

文化旅游的概念界定是开展文化旅游研究的首要前提,但因文化和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一切旅游活动都与文化有一定的关系,故在学术上对文化旅游的定义众说纷纭[2],见仁见智,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旅游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产品论。该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如蒙吉军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或地区)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3];Jamieson认为文化旅游应该包括:手工艺、语言、艺术和音乐、建筑、对旅游目的地的感悟、古迹、节庆活动、遗产资源、技术、宗教、教育等[4]。

(2)思路/方法论。这种观点是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两个角度来分析和界定文化旅游的概念内涵的,如郭丽华、丁丽英认为,站在旅游经营者角度而言,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战略思路;站在旅游者的角度而言,文化旅游则是一种旅游的方法[5]。

(3)类型论。该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类型,如马波认为文化旅游属运动范畴,是旅游的一种类型[6];任冠文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主要以消费文化旅游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7]。应当说,上述各位学者关于文化旅游概念的定义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创新意义的观点等对于深化文化旅游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上述观点也符合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实践发展的实际,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销售与体验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虽然上述作者各自的研究视角、语言表述等各有不同,但其文化旅游定义的核心和本质是一致的,即文化和旅游之间具有异常紧密、不可须臾割裂的关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旅游的魅力和动力之所在。文化旅游是一项涉及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活动和旅游业者的旅游经营活动的综合性的旅游活动。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所带来的文化体验和享受是旅游者所以参加旅游活动的需要和动机之一;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必须具备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是旅游经营者之所以能招徕和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正是考虑到文化和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世界旅游组织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某些特定的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给游客提供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地方文化深厚内涵的机会,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8]。该定义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对文化旅游的内涵进行了界定,认为文化旅游者旅游的主要目的在于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地的地方文化深厚内涵,简洁明快,既符合目前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同时又具高度的理论概括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认为文化旅游的概念内涵当作如是观。

(二)文化旅游的特点

文化旅游的特点是文化旅游的本质的外在显现,也是文化旅游有别于其他类型旅游的外在标志。一般来说,文化旅游的本质只能有一个,但外在的特征则是多个或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文化旅游的特征有助于人们通过外在的特征深入认识和理解文化旅游的本质,进而对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分析和探讨文化旅游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随着文化旅游活动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特点的研究也呈现出日益强化之势,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通过对现有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梳理,总体看来文化旅游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旅游主体的文化需求性。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文化旅游满足的是旅游者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即凡能被旅游业所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能满足旅游者对文化需求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属于文化旅游活动的范畴[9]。

(2)旅游客体的文化综合性。旅游者参与文化旅游所获得的对旅游客体的欣赏和体验贯穿食、住、行、游、购、娱、健、闲、体9个方面,涉及考古遗迹、博物馆、城堡、宫殿、历史建筑、著名建筑物、废墟、艺术品、雕塑、工艺品、画廊、节日、盛世、音乐舞蹈、民间艺术、剧院、原始文化、亚文化、民族社区、大小教堂,以及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10]。

(3)旅游介体的文化创意性。从旅游供给的角度来说,为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与动机,文化旅游要求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活动中向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充分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11],同时旅游经营者为了吸引和招徕旅游者,提高旅游质量就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与旅游经营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文化设计、文化创意和文化经营活动,以带给旅游者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4)旅游发展的文化持续性。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与旅游密切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为了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即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应在以经济利益为前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其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的提高,以促进文化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二、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连旅游产业形成了以滨海休闲文化游为主体,乡村文化游、节庆文化游、温泉滑雪游等多种业态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总体看来,大连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文化旅游景区不断增加。据2008-2012年《大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末,大连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4个,其中5A级2个、4A级11个。2008-2012年大连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中属于文化旅游产品的景区数量统计结果详见图1。通过对图1的分析发现,2008年大连市文化旅游景区的数量为18处,经过5年的不断发展,到2012年景区数量总数已达到34处。文化旅游景区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连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文化旅游活动日益增多。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是大连旅游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大连旅游业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动力源泉。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开发、坚持和完善,大连的文化旅游活动日益丰富并不断完善。以旅游节庆活动为例,目前的大连市的旅游节庆活动由“十五”期末的5个增加到18个,形成了“每月一节,每区(市县)一节”的发展格局,并实现了持续不断的旅游热潮。此外,大连市创新推出的葡萄酒美食文化节、婚庆旅游节暨婚庆博览会等多项节庆旅游活动已经成为带动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而日渐兴盛的温泉和滑雪旅游也逐渐成为大连冬季文化旅游活动的新亮点。

(3)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保护性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连市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注点逐渐由滨海旅游资源转向文化旅游资源。进入20世纪以来,大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海洋公园、现代博物馆等文化气息浓郁的旅游景区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增强了大连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大连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造就了大连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汉墓博物馆、辽金遗址、明清塔寺,还是近现代的甲午战争遗址、日俄战争遗址、日式建筑、俄式建筑等都构成了大连发展文化旅游必不可缺的宝贵资源。

(4)文化旅游纪念品日益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连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不但种类数量不断增多,文化内涵也日益丰富。贝雕和玻璃制品等工艺品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大连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快速发展,除了传统的贝类粗加工之外,还融入了大连文化和游客体验等元素,使大连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位不断上升;同时在海参、鲍鱼、鱿鱼,海虾等能代表大连海洋文化的旅游特产中,也融入了大连文化特色,并将大连独特的海洋文化、广场文化和女骑警等能代表大连文化内涵的元素融入到旅游特产的包装中,不仅强化了游客对大连文化的回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连文化的传播。

(二)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

和传统的滨海观光旅游相比,大连的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形式、类型、内容,还是在影响和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已经成为未来大连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愿景,但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在:

(1)传统文化气息淡薄,文化旅游优势不突出

作为一座仅有百余年历史的新兴城市,在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历史与现实的宏观框架中,由小渔村逐渐成长起来的海滨城市缺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风采,不具备北京、西安等城市所拥有的悠久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虽然大连同香港、青岛等近代起步的殖民地、开埠城市一样都体现出欧美城市风范及较为全面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仍无法与现代市场经济熏染下的自由港-香港相比[11]。从大连城市形象调查得知,被调查的113名本地大学生中高达64.61%认为大连文化肤浅、贫乏、无底蕴;10.62%的人认为文化无主流,缺少独特性[12]。上述传统文化气息的淡薄直接导致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的资源开发和产品设计缺乏深层次的文化蕴含与外在显现,除城市内的几大广场之外,大连多数旅游景观和旅游设施的文化和科技含量较低,缺少品位和吸引力[13],并已经成为制约大连文化旅游向高水平提升的瓶颈。

(2)文化主题凌乱多变,形象认同感亟待强化

作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大连拥有“花园城市”、“服装城”、“足球城”、“北方香港”、“北方明珠”等众多称谓,大大提高了大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遗憾的是,上述称谓和赞誉多从单一的层面展现大连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风采,且多从地理区位、具体内容等有形的视角描述大连的文化主题,因缺少概括性和抽象性难以长久流传和推广。相比之下“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旅游主题形象较好地抽象和概括了大连城市文化和旅游活动的特色和风采,也多次在央视的旅游广告中得到展现。然而,有研究发现,近一半的人对大连“浪漫之都”的称号毫无感觉,仅2%的人认为大连足够浪漫。可见,大连要想成为真正的“浪漫之都”还任重道远[14],大连的城市旅游形象认同感亟待加强。

(3)旅游要素联系不紧密,文化节庆效应不明显

虽然大连的旅游业一直注重创新点的培育,在推出“浪漫之都”等旅游促销口号后,又相继推出阳光、沙滩、大海的夏季旅游“3S”产品和滑雪、温泉、购物的冬季旅游“3S”产品;在原有的国际服装节、烟花爆竹节、国际赏槐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连国际葡萄酒美食节、大连国际婚庆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节庆活动,以带动大连文化旅游活动的创新和拓展。然而,由于目前大连各文化旅游要素之间联系不紧密,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衔接性不强,致使大连文化旅游活动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被大大削弱。因此,要实现大连文化旅游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各旅游要素的裂变和重组,将单个要素的增长扩张为整体产业链的发展[15],进而增强大连文化旅游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大连旅游业的竞争力。

(4)旅游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城市环境优势逐渐弱化

在当今社会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大连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规模、便捷程度、服务质量等亟待提高。目前大连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的政府网站主要有大连旅游网、“i慧游”网(大连智慧旅游平台),虽然能够及时为游客提供有关大连旅游方面的信息,但在信息的动态化、更新速度以及电子商务运用等方面尚需强化。而各大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的网站则基本处于散兵游勇状态,联网共享少,信息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16]。城市环境方面,大连作为闻名全国的“花园城市”,其整洁、干净、优美的城市环境曾经是大连发展旅游业的环境优势和原初动力,然而当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外在环境的建设,当一座又一座“花园城市”出现后,大连的优势已黯然失色[14]。特别是因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改造所造成的空气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更使得大连的城市环境优势进一步弱化,严重威胁了大连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

(5)文化旅游产品影响力弱,旅游淡旺季影响较大

长期以来,大连旅游主要以滨海风光与城市观光的游览型旅游为主,虽然这类旅游产品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骄人的业绩,但这类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替代品很多,在一定情况下,极易受到来自市场容量的制约和季节性影响[17]。且不说大连同南方的三亚、厦门,北方的青岛、秦皇岛等知名的滨海旅游地相比相似性较大、相异性较小[18],单就季节而言,一到冬季,大连就很少能体验到大海的浪漫与温馨。为突破大连旅游发展的这一瓶颈,大连市虽然开始着力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亟待强化,主要表现在大连博物馆业特色优势不突出,很难能对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现有的节庆旅游活动虽然数量众多,但有影响力却相对匮乏;此外,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温泉游、滑雪游和采摘游等特色不明显也成为制约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大连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以资源整合为突破口,提升百年新城的文化气息

文化资本的基础方面,虽然大连不像北京、西安等城市那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连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但大连的近现代文化因素和战争遗迹却异常丰富,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战争遗址旅游、近现代文化旅游、中外文化鉴赏游,并逐渐形成一系列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必将大大提升大连文化旅游的品质和档次。文化资本的获取能力方面,大连作为海滨城市和移民城市,大连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积淀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大连文化。大连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体现出开放性;是一种融和文化,体现出包容性;是一种外向文化,体现出先进性[20]。因此,大连的城市文化资本具有较强的获取能力,聚集了滨海与内陆、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并不断成长壮大。文化资本的保障力度方面,随着大连文化旅游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以文化驱动战略增强旅游产业活力举措的贯彻实施,大连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气息将大大提升。

(二)以“大海”为基调,突出“浪漫之都”的文化主题

大海是大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连有海岛260多个,风光各异,海产有别。若在传统的海滨风光旅游项目之外,若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将海岛的自然风光、渔业资源及其文化蕴含结合起来,开发、创意出一些海洋特色鲜明、参与性强的专项旅游项目,让旅游者尽览海岛风光,过几天渔民日子,或泛舟垂钓,或出海捕捞或趁着退潮拾海等将是极具吸引力的休闲娱乐旅游方式,既突出了大海的特色,又符合“生态旅游”的潮流,应是大连形成海洋文化游的一个方向[21]。大连“大海”的基调同“浪漫”的主题紧紧连在一起。在2012年首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大连旅游宣传口号“浪漫之都、时尚大连”荣获“旅游宣传口号”第一名。这标志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营销,特别是在央视广告中的不断宣传,大连“浪漫之都”的旅游形象已经清晰地展现国内外的观众和游客面前,并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这一形象不仅凝聚着大连曾经拥有过的时髦、洋气、开放,更展现着当今世界盛行的时尚、浪漫和现代,是大连的海洋文化、融合文化、开放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抽象和浓缩,是大连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因此,大连发展文化旅游必须突出和展现“浪漫之都”的文化主题,将大海的万种风情同风格迥异的城市建筑、俏丽多姿的城市广场、清新宜人的城市环境和俊俏时尚的大连人等融汇在一起,展现大连文化旅游的多姿多彩和深厚蕴含。

(三)以“北方不夜港工程”为契机,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为完善大连城市国际化服务功能,提升全市服务业的总量和水准,进而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2011年8月大连市启动了“北方不夜港工程”。该工程借助大连市临港临海的优势资源以及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良好的城市环境,整合城市夜间生活的要素,以炫丽的灯光系统为背景,以旅游消费和文化景观为载体,着力发展集文化、休闲、娱乐和商业于一体的“夜经济”产业,精心打造魅力独具的“夜大连”文化旅游与休闲品牌。具体包括利用渔人码头、傅家庄公园等海滨建设楼体幻影、地面幻影和LED互动大屏打造具有标志性的灯光炫亮体系和亮丽海滨夜景;整合沿海游船及码头资源,引进一批新的豪华游船并开通新线路;启动小平岛和老虎滩游艇不夜港及海鲜美食街项目,并积极推进天津街“不夜街”和俄罗斯风情街整合改造项目。“北方不夜港工程”不但可以完善大连文化旅游与休闲产品,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将大大丰富大连文化与休闲旅游的形式和内容,进而提高旅游者旅游体验的质量或水平。

(四)借助“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机遇,提升文化旅游的信息化水平

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国家旅游局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服务的提升而实施的试点工程。智慧旅游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其核心是以游客为本的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要求利用高技术手段,将旅游要素整合起来,打造集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手段,为旅游企业提供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目前,大连市正精心致力于智慧旅游城市的打造,其平台架构由旅游行业规范及监管、旅游产品及服务超市、多语言服务交流及响应、智能虚拟导游服务、跨平台感知及响应、综合运营服务中心等6大支撑体系和智能化技术、研究开发、实验测试、推广应用、培训等5大基础环境共同组成。大连“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不但为大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提供支撑,更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连旅游要素的整合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大连文化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的智能化、规范化管理,促进大连文化旅游品牌价值的提升。

(五)重塑“花园城市”形象,美化文化旅游的环境氛围

城市环境是城市文化形象和旅游形象展示的窗口,也是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的先决条件之一。作为“世界环境五百佳”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文化旅游的发展不可须臾或缺城市环境的背景支撑和氛围营造。因此,要发展大连的文化旅游,就必须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加大投入,重塑“花园城市”形象,既要重点抓好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加强沿海地区的观光带、市区内的各大公园、广场等场所的绿化建设,同时也要注重对居民小区和市场环境的治理,实现“全城绿化,全市绿地”的目标;要教育居民科技期刊增强城市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监督和保护城市环境,为建设环境优美、市容整洁的大连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使自己成为大连文化旅游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有在山美、水美、建筑美、人更美的城市环境氛围下,大连的文化旅游才能不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招徕和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实现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谢春山 唐伟 岳艳琴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综述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66322.html

    相关专题:浅析中国当代艺术发展 福建自贸区 一带一路


    上一篇:行业建筑管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