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术 >

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观察对象为广州某医科大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医学生,共2个班级,每班32人,共64人。其中一个班(实验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心理健康课程方案进行授课,另一个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方案(无积极心理学内容)进行授课。

1.2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课程开始前和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所采用的问卷包含自编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el-lBeing,IWB)[2]。幸福感指数量表由Campbell等人于1976年编制,用于调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此量表包括2个部分:即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而后者只有1项。每个项目均为7级计分。在第一次课程开始前及最后一次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试,并当场回收问卷。

1.3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方案

采用知识传授和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课程,共4次课,每次课3个学时,共12个学时。研究者在查阅了大量与积极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后,结合以前的实践经验与医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设计了课程方案(见表1),每次课都有一个主题,并在课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对比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授课前两组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总分、生活满意度得分、情感指数得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授课前两班各项测量指标水平相当(见表2)。授课后实验班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升,与对照班医学生相比,无论是在主观幸福感指数总分上,还是在情感指数得分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2)。

3讨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往往将目光集中于如何去除学生消极的心理特征、如何摆脱情绪上的困扰、如何预防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等方面,笔者把这种教学模式称之为“关注阴暗面”的课程模式。21世纪初期,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已有学者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向于关注大学生心灵美好和积极的一面,课程的目标也转变为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同时主观幸福感水平能否有效提升,也成为了衡量心理健康课程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3,4]。本文在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采用知识传授和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授课,在课程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干预技术[5](记录三件好事、识别并运用优势、专注并体验“福流”、感恩拜访等)。在经历了4次课(12个学时)之后,笔者发现实验班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班(t=3.31,P<0.05),说明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明显,能显著提升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本文的不足在于,因为时间的限制,对课程结束后医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缺乏了解,没有对课程的长期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行纵向研究,动态评估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长期教学效果。

作者:梁挺 刘洁 李树学 叶稳安 邓怡平 郑浩轩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社科学术论文详细信息: 医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s/119774.html

    相关专题:import export code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共2篇)
    下一篇: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