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认识传统文化的意义,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关系,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形成文化先行战略,是应当展开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文化强国;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4)01012306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存在不尽相同的意见(甚至不仅在于程度上的差距)。所以,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关系,发掘传统文化的深厚意义,形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当代中国的崭新精神面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服务,是一项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 
  宝贵资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生活中起着何种作用、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中将得出明确的意向。“技术决定论”者往往举出一大堆例子,试图证明人们总是屈从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以为这就是唯物主义。其实他们错了,在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十分低下的远古时代,人们就有了“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的想象,在现代化不断推进的新时代,人们的创造力反而要退回到他们自己创造出的技术发明吗?文化是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和技术因素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不同于以往唯物主义的地方,是在人们不断解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不断创造灿烂文化的原因。
  应当说,在所有文明时代,还是历史与传统、文化与人们自身才能使世界更加生动,只有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才能显现人的价值,显现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的价值。从本质上说,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范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创造和灵感的表现。科学技术发展史记录的也正是人类的文明史和文化发展史,表现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又一种光彩。在赞扬和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把文化和人的作用也贬弃了,这其实是关于现代化认识的最大误区。 
  现代化使人们对于事物的解释变得更加简单化了,就像“数字化生存”论所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还原为二进位。这样,他们便完全抛开了现代化运动中的文化因素,抛开了现代化运动的社会特征,走到了机械唯物论的立场。因此,深刻认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数字化生活中看到包含其中的人文因素,对于解决我们与“数字化生存”论者的分歧具有矫正作用。 
  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价值,虽有东西方之间的差异,但都体现了文化的内在特质,是文化的社会性和长久意义之所在。如关于炎黄文化的所有传说,都包含着人性化与人文化的实践基础与认识源流,是对现代工业与科技发展和对未来社会进步与和谐提供的一个指向性路线。
  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或许更具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价值。西方文化在近代以来才提出了人权观,比较看重人性化的东西,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倾向则表现得更早并且同样具有深厚的人性论因素。这与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应当看成人类智性的普遍属性,而不只是西方文化的特性一样。只不过东西方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人文表现上有所侧重。 
  在文化生活上,人与人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吸纳、彼此沟通,形成了人类文化价值的共同领域。越是在现代化浪潮中,文化的交流与涌动就越是频繁、深入、见成效,也越是显现社会文化价值的时代意义。比如远古时代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其结果不是社会的分裂,而可以看成部族迁徙、深度开发和文化的扩散,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传统文化分不开,二者相得益彰,而不应该把人文传统看作一种阻碍因素。相反,就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更需要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其提供精神支持与智力后盾。但与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而来的功利主义,也在对人文价值缺乏充分理解与反思之时,侵入到现代价值观中,使我们的一些人无意识地堕入功利主义的陷阱之中。对现代化运动中的功利性而言,传统文化的张扬是一种反批判,是对现代化运动中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性的回归。 
  实际上,即使是在全球化时代,在现代化到达更高的领域和程度时,科技的进步与文化的发展也是同步进行的。一切取决于人们能否运用科技发展推动人文价值的深化,能否运用人文价值来促进科学技术的理性开发,以保证社会的不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与个人在生态文明下同时享有高度的精神自由与物质自由,由此来创造真美善的人文价值和全面发展的人本身。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也当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境界。 
  二、依据丰厚的传统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财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积极地继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的根基,都是炎黄子孙的天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历史、否定传统、否定文化。正如毛泽东早就指出的:“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 
  在中国,讲起历史与文化的源头,都要说到三皇五帝,其中记述得较多且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炎帝和黄帝。多少年来,无论是地处北疆的游牧部族,还是远至南海的渔耕土居,都称谓自己是“炎黄子孙”,在思想、心理、文化方面,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便来自于此。随着中华民族的演进和推移,这种伟大的历史凝聚力非但没有丝毫减弱,而且总是在民族的危亡中不断地显现出来。尽管关于轩辕氏、炎帝、黄帝的传说不一定是历史的写实,但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化,这些传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永远是伟大的根与源、祖与先。传统文化的力量是无可比拟和不可磨灭的。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意义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4903.html

相关专题:企业并购文化整合 实验法


上一篇:依托基本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下一篇:弘扬儒家精神以巩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鸿基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