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商品拜物教:价值关系的矛盾本性及其颠倒幻象

 摘要:商品拜物教是附带于商品生产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固有性质。由于商品生产本身的二重性,使得商品世界中人与人的关系被颠倒为物与物的关系,并实则被同化为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商品价值形式自身的矛盾本性,在将商品生产者的主体创造力量凝结为社会化的价值实体之际,其幽灵般的价值对象性之对象化的过程,必然地衍生出一系列颠倒性及与之相适应的拜物教幻象。 
  关键词:马克思;商品拜物教;商品生产;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4)02-0018-08 
  Commodity Fetishism: The Contradictory Nature and the 
  Reversed Fantasy of the Value Relationship 
  NIE Hai-jie 
  (Philosophy and Public Management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Henan, China) 
  Abstract:Commodity fetishism is an inherent nature incidental to commodity production. Owing to the duality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itself, the huma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in the commercial world are reversed as commod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goods, and it is actually further assimilated into the valu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dities. But at the time when the subject creative power of commodity producers is crystallized into the socialized substance value in which its ghostly value configuration is objectified, the inherent contradictory nature of commodity value forms will certainly derive a series of subversive and corresponding fetish fantasy. 
  Keywords:Marx; commodity fetishism; commodity production; relative value form; equivalent form 
  “拜物教”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几乎在远古时代就已存在。虽然很早就有学者对之进行过研究,然而,马克思是第一个创造性地将拜物教与商品联系起来的人。他通过对商品形式即商品生产本身蕴含的经济关系的形式规定的科学剖析,通过对价值关系本有矛盾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出了商品形式中所蕴含着的一系列颠倒关系。正是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中感性与超感性、具体与抽象、特殊与普遍的对立及其发展,不但使得价值形式本身披上了一层“谜一般的性质”,而且由此衍生出充满颠倒迷幻的拜物教幻象。 
  一、源于商品生产本性的拜物教特质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然存在着拜物教倾向。在那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较小,由此不可避免地产生出对自然界的盲目崇拜。例如,对“树木、太阳、大象、石头……等等都曾当作神灵来崇拜,以求获得庇护”[1]2。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初期普遍存在着的景象,并且在非洲土著那里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突出。16世纪在环西非海岸的非洲从事贸易活动的葡萄牙人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地的非洲土著把小型的祭拜品当做护身符去崇拜。葡萄牙人因此将这种附身符称为“feitico”——“做”或“制作”,意即“用符号来模仿”。在当时的西方人眼里,无论是何物,非洲土著赋予了它们人的灵魂和性情,人们通过对它们顶礼膜拜或实施巫蛊,并在意念中与其达至合一。这种对物的神化其实已然就是一种拜物教倾向,即他们赋予自己的制作物以神性或魔力,从而将普通的物品当做“物神”去崇拜。事实上,英语中的“fetish”(物神、盲目崇拜的对象)正是发源于此。一般而言,“拜物教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原始人的巫术,是在宗教意义上使用的;二是指宗教意义之外的其他用法,如马克思的商品、货币和资本的三大拜物教,即像宗教崇拜那样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1]2。通过对商品形式的科学剖析,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一旦劳动产品采取了商品形式,商品就成了一个可感而又超感的怪物,并且商品形式本身也因而“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2]88。为了更为形象地阐明商品形式本身的这一特性,马克思显然从形式上借用了由法国哲学家夏尔·德·布罗斯所创立的“拜物教”(法语为fétichisme,英语为fetishism)这个概念[3],认为在商品世界中也存在着这种表面相像于物神崇拜的景象,即在商品世界中也存在着人们对他们自己创造物(商品)之宗教式的崇拜现象。 
  由此可见,拜物教的一个根本的内在规定及其突出特征就是偶像崇拜,即人们将原本是自身本质力量的某种“物”看做独立于自身以外的神秘力量,从而拜服在这一创造物面前。这一境况在宗教意识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明显。在那里,“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不取决于他个人,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4]160。也就是说,人们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或者外化为一种异己的、充满神秘属性的存在物,从而自己跪拜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而顶礼膜拜。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宗教幻象的实质在于,“人脑的产物表现为赋有生命的、彼此发生关系并同人发生关系的地里存在的东西”[2]90。于是,人们就在自己的头脑里构造出一个彼岸的宗教世界出来,并且沉浸在这个作为现实世界之宗教映射或投射的幻境中,将之视为唯一真实的世界。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商品拜物教:价值关系的矛盾本性及其颠倒幻象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4394.html

相关专题:小说月报原创版2015 发表论文格式


上一篇:国内哲学界“历史规律的复杂性视角”研究述评
下一篇:幸福理论研究综述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