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科学报 >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论文

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因受到校园环境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点,还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校园舆情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舆情主体的复杂多样性。从生源上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考统招的学生。这些学生文化成绩相对偏低,在心理上自我认同性差,容易产生消极、负面的思想。另外,由于当前国内教育现状的不均衡,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生源不足的困扰,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发展,不顾自身有无条件,忽视地区与民族差异,在全国各地广招生员。这也导致高职院校网络舆情主体在文化背景、民族背景、经济背景存在巨大差异,从而导致学生主体之间的诉求存在区别,进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复杂性。(2)载体的多样性,自由性。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QQ、微博、微信及各种社交网络等出现,使权威受到质疑、传统被颠覆。这些传播方式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的延伸使得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发布与查看校园网络信息。虚拟空间实现了学生的多元化角色,满足了他们的心理诉求以及寻求话语权的愿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方式重要组成部分。(3)网络舆情内容具有复杂性、多元化与多变性。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就业、校园生活、社会事件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国际事件等多方面内容。另外,由于时间、精力与参入程度的有限,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焦点要比社会网络舆情转换得快,而且,根据时间、区域、高职院校本身性质的不同,呈现出舆情多元化与多变性。

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当前,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的探索刚刚起步,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及突发舆情的处置等仍存在问题。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很多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专门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专门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工作的顺利开展。

2.1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的探索处于初级阶段,对舆情出现后的实际处置措施研究较少,注重围、堵、封的传统舆情应对方式,而忽视对网络舆情的有利引导。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对网络舆情充满恐惧与排斥,关注负面舆情多于正面舆情,不能因势利导挖掘舆情的正面效应。第三,注重对校内舆情信息的收集,缺乏对舆情信息的分析及社会相关舆情的准确定位与掌控。

2.2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1)加强自身和谐环境建设,促进信息全面公开透明。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做好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引导,首先要对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和谐环境建设,对校情校务实行全面公开、透明的原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公开、透明、畅通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诉求渠道,让正能量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师生;关注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诉求,对牵扯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负面舆情做到及时、公开、公正的相关信息披露,使虚假舆情在事实面前无法传播。(2)尊重学生权利,提供畅通的校园网络论坛。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有时不够理性,一旦发现自己的合法权利不被尊重或利益受到侵害,容易冲动,产生负面情绪,有些甚至酿成不良后果,给相关院校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高职院校仍然要尊重学生的知情权、言论自由等合法权利,让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在校园网络中,在校方的引导下得到公平、广泛而充分的讨论。这样在开放的环境中将事理辨明白,更有利于维护高职院校的形象及公信力;若一味地对学生言论行为进行围堵打压,将招致更大规模和更加剧烈的反对与抵抗。(3)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主导能力,通过自我约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另一方面要提升对网络信息真伪的甄别能力。学生网民很难对每一条出现在校园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辨别,从而会出现被虚假信息所误导的情况。高职院校通过提升学生判断信息正误,对是非、美丑的思辨能力,真正达到让“谣言止于智者”。(4)加强网络舆情引导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工作涉及学校的宣传部、办公室、学工部、公安处等多个校内部门单位,但是多数院校没有明确的分工,对舆情的处置难度增加。这里建议相关高职院校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处置领导小组,其他部门予以配合。同时,建立一支专门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舆论领袖特质、宽广的知识面。通过网络舆情引导人员与舆情主体进行平等交流、心理沟通,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亲和力。通过队伍的建设,使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出现后,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及时沟通引导,使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不再成为各高职院校的负担。

3结语

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3G等多种网络传播载体的出现,给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带来挑战;若采用传统的围堵方式来应对网络舆情的传播,只会使事情越来越糟,越向着负面效应方向发展。高职院校只有采取一定的引导策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校园网络环境得到净化,才能从根本解决高职院校校园网络舆情带来企业生产管理的负面影响。

作者:张新华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王路群工作室


    更多社科学报论文详细信息: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kxb/164363.html

    相关专题:滨州学院 许昌学院


    上一篇:大学公共体育篮球教学现状简析
    下一篇:没有了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