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美术鉴赏课程地域文化分析

一、课程文化

在当前的书籍中,很多与教育文化相关的论述当中都有对于课程文化的阐述。英国的人类学家泰勒这样来定性课程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从中可以看到,课程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课程的内容来源自文化,并且是经过沉淀的历史文化,而文化是课程产生的基础,决定着课程的文化品性。课程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得出的产物,所以说课程文化是离不开物质载体和物质生活的,课程文化会利用一切可传承的资源,继而承启对文化资源的传播和保护,所以文化和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共生的。

二、中原文化的课本资源

中原文化最初是作为一个专指中州之地的概念出现的,后来逐步衍生出以夏、商、周为主题的中华文明,其历史博大精深,映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原文化资源丰富,有德育的,也有美育的;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有实物的,也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等。中原文化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包括史前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农耕文化、诗文文化、文字文化、英雄文化、武术文化、民间文化、方言文化等诸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容量巨大。以河南为例,其地下文物数量惊人,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在史前社会中原地区已经有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说明河南在史前文明时期已经居于领先地位。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夏朝到唐宋,河南一直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原地区的文化民俗和风土人情有着其独特而浓郁的传统魅力,甲骨文在这里出土,“字圣”许慎在这里编写出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浚县的泥咕咕、豫西的民俗剪纸、开封的汴绣、当阳峪的绞胎瓷、淮阳的泥泥狗、灵宝的刺绣、河南的民间剪纸、天中得麦草工艺画等,这些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特色鲜明,绚烂多彩,创造和传承了中原文化民间的生活形态和艺术品。

三、中原地域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2007年在中原文化香港暨豫港贸易洽谈会上,徐光春以《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为题全面阐述了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的内在联系和宏阔未来,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擂响了战鼓。中原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挖掘被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所以我们要审视各种文化资源的价值,精心选择,系统设计,认真实施,使其真正发挥扩充中原文化资源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性文化资源的消失和淡化开始慢慢显现,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具有沉淀和积累的文化一旦缺失和中断,或许将永远消失。所以,我们应全面探索中原文化的地域资源,通过合理的筛选、开发和利用,抢救和传承地域性文化资源血脉。

四、从分析中原地域文化的特征和作用入手,以现实世界为出发点,注重地域文化的特殊性和完整性

中原文化的认知要遵循体认文化的原则。体认又称“证会”“实证”,“体认者,能觉入所觉,浑然一体而不可分,所谓内外、物我、一异,种种差别相都不可得”体认指的是主观与客观合二为一直觉认识的境界与方法,体认原则要求我们把中原地域文化的文化观作为认知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传承文化时要避免片面性,不可过于强调中原地域文化的优越性,更不要培养自己狭隘的地方主义。文化的传承要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和参与,培养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强调地域文化特征,又要注意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衔接,要强调文化的共性而避免过分夸大文化的个性,从而体现出中原文化的特殊价值。地域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中原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另一方面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性。因此我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可以侧重于其潜在的经济价值,也可以侧重其文化对于知识的补充,但必须要坚持以现实世界为基础,通过对其文化独特而完整的展示发挥其教化功能。首先,结合中原文化背景,通过实践进行探讨与实验,通过各种形式增加直观的生活性材料和中原文化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和艺术观念。其次,结合中原文化中的资源,以地域文化的个性作为背景进行个案研究,推进理论和创新,客观地展示地域文化,将中原地域文化的个性融入到中华文化的共性之中。为了更加清晰而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物化,使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接受、了解和鉴赏,在教育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阐述出其审美情趣和道德意义。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所以不容置疑的是民族文化必须要植根于课程之上,但是如果仅仅将课程文化解释为文化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命题,并未使课程完全脱离社会文化为它规定的轨道运转;但从本质上讲,课程与文化却没什么联系,课程只是传递、复制“他文化”,是拿了“他文化”而失掉了“我文化”。中原课程文化应强调的出发点是真实的生活情境运用。我们既是中原文化的实践者,同时也是中原文化的观赏者,它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分彼此,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找寻地域文化,利用文化之间的亲切感和熟悉感,学习和理解中原文化。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摇篮,这些历史的沉淀丰富而多彩,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课本资源。如民间美术类、民俗文化类、历史古都类、戏曲文化类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文化成为了中原文化的形象载体,充分发挥着地域文化的教化功能。“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起的,在教育部制定出的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所以说传承传统文化不能依靠简单而抽象的说教来完成,而是要通过生动直观的调查、收集、对比、整理和研究来完成。通过整理地方的文化资源,能使我们逐步接触和了解、鉴赏与学习中原优秀的文化资源。对于中原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我们在进行整理和调查的同时,不能将其仅仅作为一种史料的归档工作,而应该全面地研究其对于社会的教化功能,将其分门别类的细化,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它的教育价值,将中原文化转化为提高审美情趣的教育资源,在传承传统文化实用功能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它的人文特性和文化氛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各个层面实现中原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渗透。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一些人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采取了漠视和淡然的态度,这种迹象显示出人们对于中原文化的冷漠和感情的衰退,得不到重视,更谈不上合理继承,因此当前的文化教育趋势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多元文化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身边的本土文化。通过对中原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的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和清晰化,在完成最初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可将中原地方传统的文化资源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人文背景中,深入地探讨它背后隐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观,在调整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启迪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案例,从而让优秀的中原文化资源通过物质形态,达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目的。同时,通过对中原文化课程的学习,帮助人们熟悉地方文化的题材和形式,在理解之上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中原文化的传承,对中原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时代的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地域文化的问题,在这一形势下,中原文化课本资源的实践和探索必然会取得相应的发展,在课程实践领域也将进一步的合法化、合理化能,从而为更深入地探索地域文化的课题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朱建霞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美术鉴赏课程地域文化分析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90573.html

    相关专题: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数学论文网


    上一篇:信息经济条件下高速公路管理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