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社会科学 >

析问题导向高中生物教学

1.创设情境,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与情境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创设合理的情境能够彻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知欲激发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表象经验及知识唤醒,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顺应或者同化[2]。在进行“免疫调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情境:一段从小生活在无菌塑料泡中的泡泡男孩的视频。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①泡泡男孩得的是什么病?他为什么必须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②我们为什么能抵御自然环境中的病菌?③为什么说这种病只能通过骨髓移植治疗?④为什么不是任何人都能给他捐献骨髓呢?……通过学生对情境问题的质疑和思考,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将预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利于学生探究。

2.小组互动,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在难易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说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而且在预习教材的深入程度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积极地交流与讨论,解决掉其中容易的问题,同时将一些难回答的问题整合成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在师生之间再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了解到这个泡泡男孩患有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使他不具备任何对抗病毒以及细菌的能力,因此他一出生就必须一直生活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中。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看似干净实际却到处都充满了细菌等病原体,但这些病原体一般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因为我们有皮肤、黏膜等保护,外界的病原体一般不能进入机体。但一旦皮肤被损伤,细菌就会趁虚而入进入机体。“皮肤、黏膜是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如果皮肤、黏膜损伤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机体如何对抗这些病原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学生联系自己曾经受伤的经历,回答: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之后还会化脓。对其形成原因,学生结合课本并通过小组互动,知道疼痛、发红、肿胀、发热等现象都是因为皮肤受损后机体释放了一种多肽类物质的作用,并且机体会通过白细胞和血浆蛋白组成的第二道防线来抵御侵入的病原体,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唾液、泪液等有杀菌作用,属于哪道防线?如何区分第一、第二道防线?是否有特异性?”对此问题,学生纵说纷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二道防线的组成,学生顿悟区分第一、第二道防线的依据是病原体是否进入内环境,所以唾液、泪液等都属于第一道防线。根据第一、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机理,知道这两道防线都没有特异性,所以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入侵者突破了身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机体对此设的第三道防线是什么?如何识别入侵者?有无特异性?通过哪些方式来对抗这些病原体?分别有哪些细胞参与?各自起什么作用?是否都有特异识别功能?免疫方式之间是否是相互独立的?”针对特异性免疫的方式和具体过程,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与探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理解水平。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必须要将问题的导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紧紧地以核心问题为根据,从而能够将有梯度的小问题构建出来,并且做到层层深入。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小组互动,学生知道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靠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挥作用;这两种细胞的起源相同但发育成熟的场所有所不同;每个个体细胞表面的MHC都不同于其他个体,所以淋巴细胞靠细胞表面的MHC来识别入侵者,因此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方式和具体过程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从淋巴细胞的作用对象、作用原理、参与细胞、二次应答的特点等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并通过图解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学生能够区别抗原与抗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能够概述淋巴细胞识别入侵者的过程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掌握了二次应答的特点是更快、更强,了解到这两种免疫既有其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教师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互动的形式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真正地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3.共同总结,知识构建,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3],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深化、巩固和活化,更深刻地理解和强化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上述泡泡男孩的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对特异性免疫的学习,学生知道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因此只能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泡泡男孩的病;但淋巴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不同个体细胞表面的MHC不同,会因为细胞免疫而出现排斥反应,所以必须配型相近的人才能给他捐献骨髓,但这种机率是非常小的。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提出以下新的问题,考察学生是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①如果某个人的脸部不慎被开水严重烫伤,他最终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整容?②我们在小的时候为什么要打预防针?③打过预防针是不是永远都不会患这种病?④是否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免疫接种进行预防?

4.问题衍生,迁移探究,思维拓展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问题导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课堂充满思辨性,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对问题进行衍生,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外能继续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那么是否免疫系统的功能越强大越好呢?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可以对抗所有的病原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这些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对衍生问题的解决情况。综上所述“问题导向教学”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与老师的引导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在探究中完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实现。当然,任何一种有效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客观条件,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作者:白张营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    


    更多社会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析问题导向高中生物教学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shkx/124619.html

    相关专题:军事历史研究 投稿 中国直销排行榜


    上一篇:公路路基施工管理要点分析
    下一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管理职能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