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人文科学 >

文化意识及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一、教学实践中文化意识与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有“北魏南李”之称的著名语文教师李镇西说过,他无意要惹火烧身对语文的学科性质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他认为语文学科绝不等同自然科学,不能用“严密”“客观”的逻辑体系来要求它。语文教学的内容当然有知识,但孤立的知识再多,都不代表语文素养本身。教学是语文教师“文化意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崇高的精神思想。没有脱离文本的语言教学,更没有脱离精神意识的文本。在语文教学中赋予文字符号精神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具有“文化意识“的教师必须具备的。例如,“推敲”,它是动词组成的并列词组,如果没有教师讲解,学生就很难知道它的确切含义(反复考虑、锤炼的意思)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故事(贾岛吟诗炼词的故事)。再如,“汗牛充栋”,从本意上是指书很多,用牛车都拉不完,仅从本意上讲不难,但不说清楚成语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什么是“牛”不是“马”(春秋时期主要用牛车作为运输工具)?不讲清楚成语的典故,学生也很难在脑海中浮现出古人收集藏书、追求知识智慧时的生动画面,也难体验不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求。这样的语文教师也谈不上具有文化意识素养。符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和其背后强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缺乏赋予文字历史文化意义和强大的精神文化的能力,那么这个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至少是缺乏人文性的。例如,李镇西老师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对“秋风一天凉比一天”这样的句子就进行了深挖,不仅要让学生读出秋风所烘托出来的气氛、情感,还要让学生联想到秋风和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关系,把秋风比作当时的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恨,赋予文字以生命力。所以,任何脱离“文化意识”的语言教学,都不可能称之为真正的语言教学。

二、班级建设中的文化意识与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文化意识可以理解为社会群体通过大脑共同的意识形成的价值观或理想体系。其形式都以群体的物质存在表现,如斯巴达人崇尚武力,英国推崇绅士教育。每个集体、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这是每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自己教学的班集体也负有这样一个文化建设的责任。有的班级爱学习,有的班级爱劳动,这不全是学生的素养问题,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有报告说,某中学的语文老师给每个学生都取了字,同学之间称呼不叫名,叫字,有文气又亲切,这也是班级文化,无形中也培养了班级古文学习的兴趣。有凝聚力的班级往往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文化故事,他们会习惯性地使用一些大家认为生僻的词汇或者对某种事物有其特殊的情感。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文化意识,建设班级文化。魏书生老师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他将民主管理融入班级文化,在他的班级里,人人都有事做,有事管,都愿承担责任。所以,即便老师不在,班级依然秩序井然。好的班风学风学生学习事半功倍。但要培养好的班风学风,教师还得在文化意识上多下功夫,建设健康文明的班级文化。总之,对语文教师“文化意识”素养的提出,在实用主义盛行和我国应试教育为主的今天,不仅是对时代教育的反思,也是对语文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文化意识”培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这一意识,融汇贯通运用于整个教学实践中。

作者:杨成洪 高阳 窦纪军


    更多人文科学论文详细信息: 文化意识及语文教师职业素养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rwkx/150652.html

    相关专题:论文发表网站 mpa论文开题报告


    上一篇:大学生证券投资的策略
    下一篇: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