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装饰手法种类及工艺水平
李家大院建筑装饰的手法众多,剪黏、泥塑、彩绘、砖雕、拼花等传统闽南建筑装饰工艺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李家大院的装饰已经到达一种极致的状态:无处不装饰。但又不给人繁琐之感,各种装饰手法繁简交叉,错落有序。楠木与樟木的原色与青石、白石和谐共融占了主调;泥塑和剪黏算是最鲜艳的色彩,只在檐下或是水车垛上吐露些许芬芳。
二、雕刻题材内容融汇古今
和目前业界已有一定名气的闽南民居相较,李家大院的装饰元素和装饰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完好发挥传统装饰题材施工的基础上,李家大院的工匠们顺应社会的发展加入当时最流行的产物,如自行车、汽车、留声机、穿西服的人等等。虽然工匠的技法工艺上和传统的题材内容比起来稍显稚嫩,但丝毫不影响美观,反而更增添趣味性。这也说明了闽南木雕工匠们在建筑装饰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做得小小创新与尝试。而后数年,陈嘉庚先生两次造访李家大院观摩这些雕刻作品,为后来享誉海内外的集美鳌园的修建埋下伏笔。在同通步木雕上,有趣的出现了近代人物的形象,如图五,前厅步通木雕(局部),带着礼帽,穿着西装的先生们谈笑风生,五个人物的排列紧舒有序,表情各不相同但都轻松有余,表现了民国时期办公场所内愉快的工作场景。工匠在确定雕刻内容前,必然投其所好,往往选择主家喜欢的事物以得到主家的肯定,所以极有可能雕刻的就是主人的生活场景。
三、装饰文化元素中西合璧
徜徉在李家大院的走廊上,抚过一幅幅精雕细琢的石窗,感受着高大罗马立柱的威严,一时间仿佛会有置身欧洲大教堂之感,在这不乏西方宗教的装饰元素。其中最突出的当属第一进左厢房门额的灰泥塑部分。门额,指门楣上悬挂的匾额,也有固定式的做法,在门上以灰泥塑出佳句。3在其他的闽南建筑中,门额的装饰材质或砖雕或石雕或者剪黏,大小依门而定。它们镶嵌在门额上与建筑融为一体,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化的作用,从中更透露出主人的文化修养和品味。如图一所示,这幅门额的造型为娟秀的画轴形,内容“棠棣竟秀”的书法采用变体篆书,二者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可谓相益得彰,大气优雅;而周围环绕着的西方基督教里可爱的裸体小天使,与其巧妙结合,令人赏心悦目。虽然文化背景悬殊巨大,但基督的小天使与中国文化的传统意蕴在这里找到了契合。在明代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卷二中还有有这样两句话:“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在这里明人用“花萼相辉”比喻兄弟和顺;用“棠棣竞秀”比喻兄弟一齐成才。再观之西方宗教里,天使本指上天的使者,代表着圣洁,因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或小孩子,于是常被比喻天真可爱的小孩。所以这样一方中西合璧的门额寓意再明显不过,主人家希冀后代子女能如天使般纯洁可爱,和睦相处,均成良才。总体来说,李家大院是民国晚期那段挣扎岁月中不可多得的一座民间精美建筑,它所反映的是重压下的福建人民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向往。它的建筑装饰艺术有别于以往的闽南建筑,它的创新与大胆在同地区的同类中独树一帜。其既秉承着丰富的传统民间题材更加拓展了近代建筑装饰的题材,将技艺提升到艺术的领域,将艺术融进现实的生活,成就了其独特的、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李家大院的建筑装饰上,我们不难找到建筑者所体现的社会思想、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及审美观念的深入思考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积淀,这便是李家大院厚重博大而弥足珍贵的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张晓慧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