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在这个国际体育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全民健身热情空前高涨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更好地实现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市场需求的对接是当前社会各界热切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效果,发现其中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结合当前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市场发展需求,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

【作者简介】宋博(1989~),男,山东德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近几年,我国不仅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而且接连承办了多起体育性盛会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并于2015年7月底成功申办了2022年的冬奥会。同时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觉醒,全民健身热潮席卷了全中国,体育市场发展势头强盛。无论是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还是社会体育市场的发展都呼唤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落后、教育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重点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目标定位不准。新世纪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新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然而许多高校固守传统理念,一方面对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仍以培养体育教师为主要人才目标,忽视了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市场的繁荣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仍以培养专业人才为主,忽视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都要进入社会接受市场规律的检验,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同时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需要加以注意的。试想如果培养的人才就业困难,久而久之学习该门学科的学生就会减少,长此以往必然会带来学科教育的萎缩。

(二)课程内容和结构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的设置关系到学生所接受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我国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认知还停留在专业人才培养阶段,课程设计存在重专业轻通识、重理论轻实践、重竞技轻娱乐等弊病。课堂教学仍以教师单向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关注,因而缺乏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仍以基础理论课、竞技类体育项目为主,一些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间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当前学术界就究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统一意见,其根源就是忽视了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办学优势。面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旅游的兴起以及社会新兴体育职业的不断开拓这一新情况,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都离不开人才支撑,所以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符合国情的高素质人才资源是制胜的法宝。高校必须深刻研究国家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重视通识型人才的培养。

(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大学教师一人同时扮演多重角色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他们一方面是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大学教师,另一方面又是活跃于各种论坛讲座的资深学者甚至在企业中担任咨询、管理类的职务。多重职务傍身必然导致教师们精力的分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教学热情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队伍中也存在一些教师忽视专业前沿的发展动向,自身知识储备本就落后的现象,所教授的学生自然也就很难接触到最新思想和科技。

二、创新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时代在进步发展,高校教育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综合性大学必须明确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研究型大学应以培养体育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主,而应用型大学则应注重拓宽体育生的学习领域,培养出更多的通识型、社会应用型人才。但由于社会需求的日新月异,更多新兴体育职业的涌现,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素质的通识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并打开了庞大的市场缺口。诚然,需要一定的专业人才继续体育领域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但更多的则要进入市场就业,所以大学教育要打破专业壁垒,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

(二)创新课程内容和体系构建。一是要理清混乱的课程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规范包括课程学时、具体内容、选修与必修等;二是要根据重质不重量的原则整合必修课,适当减少必修课比例,增设富有趣味性、内容多元化的选修课,采取学分制验收学习情况;课程内容上要注重人文教育,增加娱乐性民间或新兴活动项目,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授课方式上,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通过项目参与、论文写作等方式弥补理论考试的不足。

(三)密切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模式。当前学术界提出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分别是以专业领域知识研究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两者结合的通识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不应盲目选取培养方向,而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偏向研究性的大学则可选择培养学术性专业人才,利用自身办学优势,为国家发展输送更多学科知识雄厚的研究人才和体育教师资源;偏向应用性的大学则可以选择培养职业技能较强的体育行业管理者、从业者,也可以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综合素质比较高的通识型人才,具体培养目标视自身能力而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一是要树立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是自己的主要任务的观念,扮演好大学体育教师的职责,适当卸掉一部分社会职务;二是体育教师还要秉承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密切关注本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以求用前沿知识武装学生们的大脑,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

三、结语

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的综合性大学,其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在体育教育方面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大学体育教育要注意不要固步自封,与社会实践脱节。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严重的不足,高校教育管理者应结合自身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多元化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马静.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

[2]叶蓁,张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出发点分析及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5

[3]叶蓁,张耆.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困境解析及对策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

[4]刘延淼.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5

[5]向静,包丽华,胡英姿.基于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

作者:宋博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人才培养路径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49845.html

    相关专题:电信网技术杂志 供应链成本分析


    上一篇: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下一篇:行政契约取消探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