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历史学 >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的思考

摘要:创新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所特有的以及必须具备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时代在进步、教育要创新,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与发展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现阶段高校篮球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型培养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能为今后促进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35-02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对于高校整体的篮球水平、体育水平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我国高校篮球事业的发展,以及篮球竞技人才的选拔也有着重大影响意义。而创新是时代发展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同样离不开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学校的重视。

1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举国进步。但就体育教育事业来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仍旧处于转型与发展的探索期,特别是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工作模式仍旧处于过渡时期。具体说来,一方面,全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一致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篮球培养工作必须走一条更为适合的改革道路。另一方面我国体育系统中高校仍旧具有培养竞技人才的巨大优势,也是为国家提供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就我国现阶段国情来看,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仍旧处于“少年队—青年队—职业队”的模式之中,这种体制作为举国体制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发挥作用。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篮球联赛即CUBA的出现冲破了这一体制,带来体制中新鲜的变化。CUBA能够促进我国高校整体篮球水平的发展,提高篮球比赛的公平性。但CUBA对运动员资格有特殊要求,自身定位较高,因此有时候不免否定了某些高校中后备篮球人才的参赛资格。此外,CUBA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建立我国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3个时间节点的后备篮球人才培养系统,导致不少高校越来越难以承担起培养更高素质篮球人才的使命。因此我国当下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在以满足CUBA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篮球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改革,建立普通高校的多种形式、多个层次,多种渠道的业余后备篮球人才教育系统。在此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便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结合我国体育系统举国体制协同进行创新,即当前体育教育事业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协同创新”培养方法。

2进行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意义

2.1促进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观念也产生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体育教育事业从业者普遍认为,高校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当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做到全面发展,其次的要求才是在篮球领域具有专门能力。这种教育要求只能在高校的合理安排中才能得到完整实施,只有体育系统与学校体育教育“协同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学校体育教育能够确定明确的教育目的,具有文化教育与心理教育的丰富体系,而体育举国体制能够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平稳的发展环境。两者结合对旧有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够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全面发展给予科学的专业支持,保证篮球后备人才在其他方面的综合发展。其次,对于篮球后备人才的专业性培养,高校具有训练有素的教师及教练,他们以自身的专业型素养与知识技能保证篮球后备人才的基本篮球素养。而举国体制能够在对篮球后备人才进行定期检验、对高校培养工作给予帮助等方式上与高校体育教育协同起到作用,两者作用的同时促进以往单一的培养模式的改变,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果与效率。“协同创新”培养工作不仅是工作上的合作与相互作用,更是一种对旧有的单一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创新改革,是满足国家对后备篮球人才需求的,以人为本重视后备人才及其个人需要的重要模式。

2.2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

国家教委与国家体委早在1986年就曾经提出业余体育训练时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体育教学事业中应当重视的重要方面。体育系统与高校教育协同创新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后备篮球人才培养工作更是完善和丰富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通过后备篮球人才的培养,学校篮球运动能够更加深入发展,其培养工作也能够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如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提高高校中体育在德智体教育中的比重。此外,后备篮球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模式还能够促进高校业余竞技体育自我品牌的建立,提高该高校学生对体育的参与兴趣,增强其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进而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对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来说,协同创新型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拓宽竞技型篮球人才的输送渠道,极大地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促进国家整体篮球事业的深入发展。

3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培养的建议

3.1转变培养目标

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最重要的是方向导引即教育目标的确立,有了目标才能为教育提供未来的合理发展道路。在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型培养模式指导下,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教育工作首先需要转变对后备篮球人才的培养目标。在素质教育得到广泛认可与大力普及的今天,体育教育也应当以大学生自身为中心,以大学生综合能力为重要出发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合理安排。对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来说,首先需要明确,竞技型业余篮球人才的全面而和谐的整体身心发展才是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并且,高校应当在满足后备人才整体特性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尽可能多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与竞技比赛。其次,高校篮球后备人才教学还应当做到统筹兼顾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不仅从学生的各方面入手,并且从提高教学水平的各方面如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提升双管齐下入手,促进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3.2改革竞赛体制

“协同创新”模式下,需要各高校旧有的竞赛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上文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校应当以自身体育文化为特定内涵,以育人为宗旨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以往的高校竞赛体制单纯要求篮球后备人才的专业能力,用“三级训练”的思维模式对篮球竞赛机制进行了思维定型模式,导致运动员只有少年体校——专业青年队——专业成年队的三段式概念。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运动员都会出现文化素低下的情况。对高校中的业余篮球人才来说更是如此,大多数比赛对运动员的生物体能已经激发到了极限,而忽视了高校的文化氛围对运动员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国家体育系统与学校体育教学“协同创新”的模式下,应当改革篮球竞赛体制,让竞技运动、竞技比赛进入高校的同时重视运动员的智能潜力,在竞赛评价机制中加强对运动员综合素质及心理水平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利超,于文民,马潇曼“.寓教于乐”教学模式对高校篮球教学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7):187-188.

[2]张利超,马潇漫.讲解与示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2):72-73.

[3]张丹.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

作者:刘万武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更多历史学论文详细信息: 高校业余篮球后备人才协同创新的思考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lsx/112614.html

    相关专题:微博言论自由 制约情绪的因素主要有


    上一篇:高校训练创新篮球教学论文
    下一篇:工商管理学科案例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