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社科历史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5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柔性管理研究

摘要: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文章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以及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柔性管理的意义,提出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柔性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管理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将柔性管理运用到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掌握柔性管理的内涵,并探索合理的运用策略。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柔性管理是从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提出来的一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最新的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刚性管理是以各种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主要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通过组织权威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者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起到的是的命令、监督与控制的作用。而柔性管理主要是围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是从思想教育着手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柔性管理的意义

师范院校是全力培养人民教师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对学生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其个体身心发展,使个体社会化,并基本具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这也是师范学校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师范院校学生多是18岁以上的青年,他们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活泼好动,理想信念高尚,对未来充满憧憬;但同时也存在多种思想困扰,意志不够坚定,有时也会困惑迷茫。另外,由于就业等压力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存在深层次疑虑,情感比较脆弱。由于专业等因素,我国大多数师范院校的学生中女生居多,其中大多数又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男女人数的偏差和从小优生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这给师范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柔性管理是一种“爱的教育”,通过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的影响而达到被管理者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它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认同,变学生的消极抵触为积极响应,促使学生自我认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创建和谐校园与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合理利用柔性管理理论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因素。

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柔性管理的途径

(一)建设柔性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校园共荣氛围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柔性管理,首先要把全体学生凝聚在一起,形成相互包容、彼此信任的共融性氛围。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气氛,完善校园内部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一是要创设民主平等的话语环境,将信息公开、广开言路、广纳诤言,使学生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管理中。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需求。教师要实施“爱”的管理,呵护、关爱、赏识学生,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多帮助困难学生,教师应用真情唤醒学生的感恩之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三是要追求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存在着明显的多样性和差异性,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坚持宽容、谅解和包含的态度,以个体价值观为前提,将学生个体的价值选择和学校及系的目标追求结合起来;而实现学校的价值就意味着肯定、尊重个体价值,意味着个人高层次需求的实现。在学校共同价值目标的强大引力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氛围便应运而生,这正是柔性管理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保持校园文化的时代性,使其能够成为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动力的潜在力量。形成人人参与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大力倡导学习的风气,使全体学生在服务社会、负起道德责任的新价值观上达成文化共识。

(二)提升管理者个人职业素养,发挥柔性影响力

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中,管理者的个人职业素养在管理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扎实的管理知识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根本,所以要加强管理者对相关管理理论的学习。其次,在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为管理者主体的教师,同样需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知识储备。从教育管理方面来说,作为管理者要想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学生管理的相关知识,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创新思维,增强科学决策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同时,作为高校的一名教育管理者,还需要注重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学习。讲究批评的艺术,对学生不正确的言行不能直接加以否定,而是反话正说,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否定。这可以消除对话双方之间的紧张心理,形成交流思想的和谐环境,收到以“赞扬”实现批评,以“肯定”达到否定的效果。总之,在众多的知识背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应该是各种理论的支撑,只有将三种知识进行创造性地结合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抓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才可以有效推进管理。

(三)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心理疏导

“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述了当代大学生个性的多样性。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其个性强、自主意识高,而在大多数师范院校学生中,女生又占多数,她们除了具备独生子女的个性特点,又具备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敏感、自尊心强的特点,这就需要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在实施柔性管理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个性,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时,要注重学生心理疏导,而不是强制施压。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在教学中已被广泛应用,其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同样适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对部分思想暂困生进行教育时,要保护其自尊心,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对思想觉悟高,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等生,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他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相互谅解、体贴。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情感调控能力。只有在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管理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压力,他们才敢想、敢说、敢于发表意见,进而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另外,在管理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其更多的进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提升了学生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学生如果退步了,教师也应努力寻找其优点,鼓励其继续努力,树立自己的理想。

四、结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立德”,只有一个好的领导者才可以带好一个团队。柔性管理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每位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柔性服务意识,进而大力推行管理者为学生服务,学生为学校服务,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还需要管理者能够对学生进行潜力发掘,对学生进行关心与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质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显捷,亓素梅.柔性管理:大学生管理的新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67-68.

[2]张军,于学祥.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师,2013(23):39.

作者:赵红霞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

第二篇: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用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改革和创新[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效果。我们必须认识到,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运用个体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的艺术性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成绩。

[关键词]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差异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还需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一般特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我们必须在工作中找到科学的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在新时期只有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才能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传统的依靠个人的感情经验支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暴露出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吸收了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把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进步。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的教育活动,是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教育的一种活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充分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遵循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因此具有进步性和优越性。1.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环境下的一种可行性办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伟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人的工作,我们必须正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社会的日益进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规范,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正确处理好思想教育工作者、被教育者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实际上,这些矛盾在深层次上体现在人们的认识、人类情感、人类意志、人类的态度等心理维度因素中,在浅层次上,则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人们经历挫折后某种心理上产生的一种不平衡感。2.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是一种新的积极的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理学是一门规范的新兴学科,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它更加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上和人类的生理机制科学方面来研究具体的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树立学生正确思想的科学,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包容的内容,我们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当前在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在实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即“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

(二)专业人员缺乏

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量”和“质”两个方面都不足。从量上来看,学校配备的思想政治教师的数量,低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教师的质量上来看,很多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素质较低,业务能力也较差。一些学校配备的心理学工作者都是没有经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非专业人士来替代的,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当前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心理学的困境之一。

(三)课程建设滞后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化,存在过争议。“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是否能通过上课来解决”这样的争论远远没有止息,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心理学来取得原有的教学目标,正在以多种形式进入大学生的课堂,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尝试。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解决措施

1.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杜绝“一刀切”现象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融入到大学生中去,与大学生做朋友,多交流多沟通,尽可能的去了解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兼顾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遇到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每个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古代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即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就要做到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特点。同样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只有做到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选择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2.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校配备相关的专业人士在过去,高校的人才引进往往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导致高校心理学专业的人才缺失,缺乏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成效,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引进,必须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增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学教师。配备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在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3.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化进程高校需要调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心理学课程体系。我们需要进行这种积极的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心理学来取得原有的教学目标,让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以多种形式走进大学生的课堂中去。

三、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途径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教育者都是个体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非常明显。在同样的条件下,他们关于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心理差异。

(一)运用个体气质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气质是指个人行为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气质特点,这些特点有规则地相互联系着,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别。气质类型有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每一种气质类型的特点和表现都不一样,每一种气质类型的人的表现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面对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善于利用他们灵活性高、对什么都感兴趣的特点,快速引导他们对所讲述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面对黏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反应比较慢,但是情绪稳定、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不能急于一时,而要慢慢引导他们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内容。面对胆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具有强烈的热情、情绪易激动、性急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尽快的染起他们的热情,避免他们产生厌倦烦躁的情绪。面对抑郁质这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针对他们具有行动表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问题困难时优柔寡断,面对危险时极度恐惧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照顾他们的感受,采取缓和的教育方法。

(二)运用个体性格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是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使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在个体的反应机制中保存、巩固下来的,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每一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每个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了解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依据每个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运用个体能力差异理论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能力是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表明,个体能力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水平和结构差异。个体能力的差异一般表现在四个维度中,第一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第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第四能力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认识到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由于大学生中存在年龄的不同,性别的不同,发育快慢的不同等,导致大学生的能力不同,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兼顾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水平,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2):44-49.

[2]陈勇,陈蕾,陈旻.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9-14.

[3]闵永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1):80-87.

[4]庄秋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交际,2012(06):250-251.

作者:王萌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第三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摘要: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品质和性格,并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曲阜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的讲话,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当代大学生应深入学习和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义和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方式、政治模式、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的作用而形成、沉淀和传承下来,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活着"的古代文化。这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和延续,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我国社会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文化,由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因而流派众多,仅战国时期就有百家争鸣的说法。中国古代影响比较大和人们普遍认可的流派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佛家、名家、阴阳家等,众多流派中儒家思想是主流和主体,历朝历代大多把儒家思想奉为正宗,但道家、佛家、法家等思想也常常包糅其中,相互影响,各自发挥作用。从地域分布来看,则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按地域分布又可分为齐鲁文化、三秦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南文化、青藏文化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曲阜市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时的讲话,是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宣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更是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这一论述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中国成立后历时60多年探索形成的,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立足于中国国情,继承和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离开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基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中国就没有立足和发展的空间,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而言"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精神层面上就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中国特色在文化传承上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5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需要我们汲取营养,传承创新,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抓住其核心?如何吸收其精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上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可以说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国家理想、政治理念、社会追求、传统美德等基本要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和造就了无数华夏儿女,今天的大学生更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浇灌和滋润,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将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对大学生全面成长,提高综合素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丰富的爱国主义元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民族至上、国家为本,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世代传承,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可贵的精华,"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国而忘家"(《汉书﹒贾谊传》),已植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历史上涌现了太多的名人名言,如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人名言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情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深入挖掘和宣传这些资源,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时代责任感。

(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进取精神的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地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民族基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各行各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政府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在这种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应对挑战,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培养自己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期间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报效国家成为栋梁之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崇尚伦理的思想,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伦理、崇礼厚德。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爱",这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观。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爱人就是要兼济天下、博爱众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的意思自己不想做的或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三纲五常"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人伦纲常和道德规范。《论语》集中体现了儒家及孔子思想的精华,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我们在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应汲取儒家文化的精华,崇尚伦理、崇礼厚德,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德育首位,让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美健康的人格。

(四)树立"和而不同"的人际观,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而不同"来自孔子的名言"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指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今天,"和而不同"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法则。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讲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更应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一些冷漠、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深入学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准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避免冷漠和对抗,增加同学之间的亲和力、融合力,促进团结和友谊,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五)讲诚信崇正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诚信立人的道德修养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华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质,已传承数千年。诚,即诚实、真诚;信,即讲信用,遵守承诺,今天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要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接人待物要信守承诺,要按规矩办事,强调"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人无信不立,不讲诚信,社会秩序就乱了。传统文化崇尚正义,主张"舍生取义"。孔子认为"君子义以为上"(《论语﹒卫灵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则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受当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道德观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有的学生见利忘义,有的学生不讲诚信,有的学生推崇金钱至上,过分追求物欲和享受。优秀传统文化中讲诚信崇正义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大学生迷失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观。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实践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进入大学之后,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利用这个主阵地进行传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首先,我们要设计好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里就有这方面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同时纳入学分要求。近几年来许多大学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或国学课,对学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应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是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各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穿插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过程中都能了解和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美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3]。

(二)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现在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大学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应该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大学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在无声无息中接受教育。一方面大学可在学校建筑景观体现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是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社团,建立相关的网站和公众微信号,支持他们开展相关活动,并通过讲座报告、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实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三)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特别是在大学校园,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大学生是上网的主力军,手机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也要将工作做到互联网上去,打赢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我们应积极发挥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作用,通过微信、微博、QQ群、QQ空间、飞信等新形式、新手段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量资源植入到互联网上去,让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的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教育。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手机媒体时代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传播正能量,也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兴利除弊,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达到正面教育的目的。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才能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同样,大学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通过向社区道德模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和义务劳动,培养大学生的服务意识;通过济微助困、关爱弱势群体,培养大学生的仁爱之心;通过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园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捐款捐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通过支援西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作者:刘昕 刘海鹰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重视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互动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关键词:日常管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在信息多元化社会,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消极信息,这使得部分大学生开始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进一步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校若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在日常管理教育中,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首先,日常管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党和国家要求教育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关注道德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而日常管理教育则涉及到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并非偶然,若不加以重视,很有可能演变成长期性、群体性问题。因此,教师若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忽视学生的心理缺失和思想偏离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管理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再次,日常管理教育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而若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关注教育细节,逐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在大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重视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社团活动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是高校日常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若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就应当在社团活动中合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利用语言类社团开展“中国梦”“奉献”“爱心”“诚信”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爱国精神、诚信意识、奉献意识。或结合话剧类社团,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促使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再如,与高校中的“爱心社”“奉献社”等社团合作,举办先进人物事迹图片展,将校内外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以图片形式在校园展板、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加以展示,鼓励大学生主动效仿,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或联合校外爱心机构组织大学生捐献书籍、衣物等,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博爱精神和奉献精神。

(二)建立互动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若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就必须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加强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及时向教师反映自身在心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则要通过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偏差,并给予关注、帮助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被社会不良现象所迷惑、思想摇摆、政治立场不端正等问题,并通过积极向上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与大学生沟通交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有些大学生性格较为内向,不愿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而通过互动平台则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向教师倾诉其思想动态,并在互动中缓解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三)丰富校园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校园氛围都能够促使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和教育。因此,高校应当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节、图片展、演讲赛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大学生观看有关爱国主义、团结精神等方面的电影;或组织大学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在参与各种拓展项目时,大学生可以不断培养自身的协作意识、吃苦精神和诚信精神。

三、结语

高校应当在日常管理教育中采取多样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修正自身行为,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同时,还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从日常管理教育中的具体环节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使大学生发展成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永明.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2-113.

[2]姚朋远.在日常管理和生活服务中培养学生知、行的统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6):67-68.

[3]杨学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90-91.

作者:赵军平 单位:西京学院行健书院

第五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摘要]教育模式的建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要求。分析现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社区、个人五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现在实行“五位一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愈加重要。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迫切需要建构一套科学的、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五位一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概述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依照系统论原则,我们提出“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五位一体”,即指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学校、社会、家庭、社区、个人五个因素结合起来,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效的系统,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最大化。

(一)学校子系统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环境包括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包括教风、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所有这些有形无形的因素就构成特殊的学校氛围,学生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一氛围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到他们是否健康成长,也影响到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及精神风貌。

(二)社会子系统

高校不是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与社会发生着联系并相互影响。随着社会多样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也日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开放的环境不仅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但生活阅历有限,对事物的鉴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

(三)家庭子系统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其第一个学习场所。家庭教育担负着对孩子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等责任。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教育的缺失会导致孩子性格的缺陷,甚至会造成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四)学生社区子系统

学生社区是指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住宿区等在内的特定的校园学生生活、学习的活动区域。高校学生社区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心理品质,乃至对未来社会的主流文化的倾向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很多高校开始发现并重视学生社区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社区管理模式的探讨和实践方面作了很多努力。

(五)大学生自身因素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客观上说具有广泛性和主体性。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学习能力、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社会经验方面的差异性。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便于针对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因材施教,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取得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它是一种“自觉能动性”,是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客观性的客观表现形式。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五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不断创新适合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生活中的难题、服务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宗旨,密切联系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要切实维护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完善相关的机制,推进工作整体向前发展。第二,创新实践教育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偏重理论灌输,一些任课教师往往照本宣科,有些课程甚至流于形式,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讲的都是纯粹理论的、空洞的东西,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如引入课堂实践,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试讲,学生通过对备课、讲课教学实践活动的亲自体验,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这一过程也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鼓励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有效方法。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环保宣传、“三下乡”等活动,体验生活,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

(二)整合社会教育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要全面提高其实效性,需要积极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一方面,必须加强与社会的互动,正确把握社会影响。不能一味回避社会的阴暗面,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现实,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理性地看待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注重将自身的教育活动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依托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优化社会环境。首先,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大力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次,综合运用各种法规和政策手段,整顿社会秩序,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从而遏制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为青年大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社会各方教育力量共同配合,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积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重视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首先,发挥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家长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品和道德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子女的示范作用,进而使自己成为子女的学习榜样。父母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且教育子女要懂得生活的道理,要珍惜所有的一切,拥有健康良好的心态,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美好的未来,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更加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作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活制度和必要的规则,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家庭关系,会给孩子树立正面的积极形象,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责任、分享、承担,树立起正确的婚姻观。

(四)发挥同辈群体的积极作用,构建温馨和谐的学生社区

通过学生社区管理,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同一班级同学之间联系越来越松散,交流越来越少,而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渴望彼此有着较多的联系和广泛的交流,学生社区将学生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体,成为学生之间联系与交流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严格管理,在学生社区开展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覆盖和有效渗透。重视宿舍文化建设,经常开展“文明宿舍”、“十佳宿舍”评比活动,定期举办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形成良好的风气。创建学生温馨的家园和思想教育的园地,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一切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其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经过大学生的“内化”行为。因此,如果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将会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就要努力的来进行自我践行,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积极向贤德的人学习,发现不贤德的之人时,对照自己、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存在类似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向榜样人物学习,如雷锋或者身边的优秀老师同学等,找出自己与先进榜样的差距,并努力缩小自己与之的差距。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多多与人交往,并查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还可以多参加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坚持反思与总结,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写日记、写学习心得、写工作体会等方式来对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还可以参加集体思想研讨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听取他人意见,让身边的人帮助认知自我,完善自我,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时代性的特征,需要有效地配置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源,各方面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建设合力。实行“五位一体”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作者:陈燕 庄伟楠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东青实验学校 江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更多社科历史论文详细信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5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skls/142647.html

    相关专题:论文资源网 石油教育 投稿


    上一篇: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贸易论文
    下一篇:林业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