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中医药翻译人才与中医药论文

1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以往的培养模式,通常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着手,走一条“至上而下”的路线。而真正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模式的突破发展,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发展,如果不从学生的“学”着手,而一味在教育提供方“教”的方面进行尝试,很难真正实现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从学生的“学”着手,通过对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阶段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路径的研究,反观我们现有的中医药专业的培养模式,探索如何改革现有的专业体系、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出更加有效的中医药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中医药翻译专业的本科生,本研究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以国外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具有创新性的日志研究为基础(Cassell&Symon,2004),让受调查者对自己中医药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翻译实践行为、翻译研究行为以研究日志的形式进行记录,并对自己在以上翻译行为中自我所观察到的各类感受和主观认知进行详细记录。研究者对受调查者的研究日志定期进行系统分析,就初步结论对受调查进行采访,并在对多源数据进行交叉比较,验证研究效度后,确认研究结果。

2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翻译能力从实质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是由译者的对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对翻译文本的理解、所涉及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文化认知的综合体组成的。中医药翻译的过程随着翻译者认知体系的发展而显示出对不同变量单元的关注,如:词语、句子、段落、文本、中医药概念、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等。受调查者对这些变量的关注度,以及对其翻译过程中所做的各类决策的影响度也随调查对象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体现出不同形态。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调查对象的关注变量单元和关注程度体现中医药翻译专业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的发展过程,是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历时性跟踪研究,本研究发现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中医药专业能力发展经历以下阶段: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调查对象的关注点在语言单位上,并且这种关注随着他们翻译能力的发展而呈现出一个从点到面的趋势。具体来说,学生中医药翻译初期的关注点是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和源语言对等的语义单位。例如:学生在翻译“阴阳消长”时,翻译的重点很大程度地集中在汉语中的“消长”的英文对应语的寻找上。在进行翻译时,很多学生会将其中关键性的词语进行重点标注,并首先进行英文中对应概念的寻找。随着学生的翻译认识不断发展,他们在中医药翻译中的关注点逐渐从词语转化到以句子为单位的语义转换上,并开始关注句子间的语义与逻辑连贯,并将关注点逐渐扩展到整个段落。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关注并寻找各类翻译技巧,并将这些翻译技巧应用在医药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他们发现所学的翻译技巧可以立刻使用的情况下。学生在语言层的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的翻译实践中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层面上,翻译活动集中在对文本中所反映的客观事实的认识,及对翻译技巧的学习和内化上,而这两者随学生翻译能力的发展而不断融合。在语言层面为重点的初级阶段,学生的翻译路径主要为理解并分解原文,将其转化为可以进行语言转换的可操作单位,并应用所学翻译技巧进行翻译活动,对翻译后的英文文本进行篇章与逻辑梳理。笔者还发现,在此阶段的调查对象往往对于语言层面外情境的关注度较低,对于确定性规律的寻找和内化是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在以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调查对象对于作为源语言的中文与目标语言的英文有较好的语言转换基础,对翻译过程中常用的各类语义分割、语言形式的转换及转换后的目标语言逻辑与文本梳理均有较好的认识和把握。在此阶段,调查对象逐渐将对语言层面的关注延展到翻译所处的情境中,呈现出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很高的关注度。调查对象从入学就开始进行中医药方面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在中医药专业课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与英文知识与能力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而是分块储存。而随着调查对象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和实践的积累,这些被动储存的中医药知识在翻译活动中被激活,并为他们的中医药翻译提供所必需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在这个阶段,调查对象对中医药翻译活动涉及到的中医药文化有很高的关注度,对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的认知活动主动性增强,对中医药原文中关键概念的理解及语言情境、中医药知识与文化情境的认识不断加深,他们在翻译活动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也从语言层面更多地延展到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在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调查对象在从事大量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后,其对作为源语言的汉语和目标语言的英语在中医药情境下的转换有了很好的基础与把握,他们在此阶段的认知活动表现为大量收集、比较与评价同一中医药特定主题的文本,译本反映原文主旨、语义展现、文本类型与语言风格对应,以及中医药文化在目标语言中的构建。在此阶段调查对象的突出特点为能够将语言层面的能力与中医药专业知识层面的能力进行有机的结合,能够区别和评价不同译文对中医药原文的语义、语用、文体、文化等的构建程度,并能够在对已有各类译本进行分辨和辩证评价的基础上,做有超越性的翻译探索。这个阶段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批判能力的形成和中医药翻译中创造能力的发展。这其中的批判能力并非对其它相关各类译本的批评,而是在自己的中医药翻译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属于个体专用的翻译策略,应用自己的现有的翻译理论框架对各类翻译文本进行分解、分析、建设性地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订和架构实用的中医药翻译理论框架和翻译路径,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中医药翻译创造性活动。

3结论

本研究走了一条完全的“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从调查对象的学习和实践行为着手,记录和研究他们翻译相关的学习行为,以及他们对自己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反思,将调查对象在不同时期所作的中医药翻译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关注点、其翻译行为中决策的主导因素作为本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调查对象在不同阶段上学习与实践行为的历时性发展,将其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分为语言层面转换为主题的初级阶段,关注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转换为主题的中级阶段,形成批判能力与发展创造性为主题的高级阶段。应用本研究中学生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来反观现有的中医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进行如下改革尝试:(1)改革中医药翻译课的课程设置。打破原来的课程设置,将中医药翻译课从一个学年课程设置贯穿到整个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考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中医药翻译课程,学生在二年级以发展语言层面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三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理论、实践与文化为主题的中医药翻译,在四年级重点发展学生中医药翻译批判能力与创造能力。(2)实现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目标的各类课程有机结合。特别需要重视的是中医药翻译能力的发展并非孤立在中医药翻译课程中,而是需要外语语言类课程与中医药类课程内容在学生的认知体系中形成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育组织者、各课程的教师进行培养学习者以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协作,创造各种有利环境,设计合理的、有连贯性的,能让学生的语言层面能力、中医药专业能力、中医药翻译方面的批评与创造能力发展充分结合的学习任务,促成学习者将这两类不同的知识模块在学习者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中的有机结合,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实现从中医药翻译能力发展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化。(3)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医药翻译是一种专业性极高的复杂行为,需要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中医药理论与文化知识,以及综合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批判与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很难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而需要学习者大量的、有目的性的学习投入。因此,教育者需要转换观念、拓宽思路,发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帮助形成有建设性的研究问题,辅助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提高其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激发其批判与创造性潜力,实现其在中医药翻译能力中有更好地发展。

作者:李远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中医药翻译人才与中医药论文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92771.html

    相关专题:公民与法案例分析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上一篇:强化职道建设增进医院发展
    下一篇: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创新发展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