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科技论文 > 软件开发 >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

摘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作为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变革发展的推动力。文章主要对高职教育院校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现状进行论述,着重分析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有教育模式及课程教学理念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高效贴合教育改革需求,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自我教育观念,积极创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以期有效实现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发展目标。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现状

(一)高职生计算机学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虽然我国正在大力推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普及化,但是由于地域差异、经济条件、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校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存在明显差距。来自城市中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课程,其中必定有部分学生已经对计算机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且在进入高职学习前就已经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如:自主浏览网页、制作学习课件等。相反,来自贫苦地区的学生因为资金的问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课程,在进行高职院校后是第一次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相分离

高职教育院校内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理论知识作为学生技能学习的基础,实践则是强化技能的主要手段。现有大部分高职生都存在这一问题,在课堂学习时对于教师教学的内容都可以理解,但是在自己进行实践操作时不知如何下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职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并没有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统一。教师若是将其提问转换部分条件,学生就不会做了,严重缺乏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课时编排不合理

高职教育院校在实际落实课程改革过程中,为校园内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权利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2]。部分高职院校选择缩减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包括学生的上机课课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职业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也随之不断增加。这样一来,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不断增加课时却在不断缩减,严重引发了诸多相排斥的问题。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讲不完的问题。若是一味的追求教学速度,学生则会产生学习混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若是此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必定会严重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丧失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当前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但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内容却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进度,导致学生无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无法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意识到高职生计算机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只是为了应对期末考试,严重忽视了高职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

(一)利用互联网功能,不断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主张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自主解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此种“一人言”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高职教育中实行很长时间,虽然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信息网络不断变革的当下,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守旧教学模式背景下,高职生的学习个性无法得到全面满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其二,“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侧重教学计算机理论性知识内容,严重轻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机会使用已有的学习基础,只是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若是离开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将不知从何入手,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其三,传统守旧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严重分离,极大的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培养,没有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个性精心设置学习内容,极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眼下,现有各大教育院校都开始尝试构建校园网,为了更加高效落实计算机基础知识资源共享,高职院校需要利用校园内部网络举办计算机基础大赛,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进一步深化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交流,在网络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校园内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诸多便利,使其不再受制于空间与时间的影响,积极模拟计算机学习情境[4];同时教师需要定期进行抽检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来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借助信息网络还可以使教师、计算机课程、实践操作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从中寻找存在的教学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利用互联网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遗留的教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有效实现计算机理论课程的课外延伸,开阔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因此,高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不断发挥出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共享功能,全面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凸显的教育问题,进而从根本上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积极落实分层教学,创新改革测评模式

由于高职生计算机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在学生入学第一时间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学习能力的测试,将班级中具备一定计算机学习能力的学生与计算机基础薄弱的学生相分割,积极开展层次化教学。通过有效的课程引导鼓励学生依据自我喜好兴趣进行选择,将班级中计算机学习基础能力相差较大的学生划分成几个等级。如,沈阳市某高职院校在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内部学生分成为学前班和进修班,在将学生进行分级时,需要将其课程也进行有效划分学习层次[5]。其一,将高职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合理划分,如:实用性计算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基础实验操作课程。在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需要以学生刚刚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测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数据,将成绩达标的学生划分至进修班,将一些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划分至学前班。对于学前班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基础性知识的教学,结合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手法;对于进修班的学生而言,教师则可以紧紧围绕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培养,以实验操作为主要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将传统考试测评机制合理转变成为上机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新型测评模式,利用校园内自主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下载诸多相关的课程知识、训练题、模拟操作题等资源,以便学生进行自我检测[6]。在进行测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时,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上机实践操作能力、及笔试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一来,不仅有效检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质量,同时也十分利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三)积极更新教材内容,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在实际创新改革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改变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有效转变教师只关注等级测试的教学理念,降低等级测试通过率为教师带来的无形压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据班级中不同专业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深化对其知识的认知,进而自主构建高职计算机基础知识框架。其次,高职教育院校需要积极定制科学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按照一定连接规律构成的具备价值性与可实施性的课程教学目标的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则是由诸多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体的知识体系,教师要想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就必须要落实好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体系间的优化问题,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需求,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课程,科学选取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7]。最后,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及时取缔一些陈旧老套的教材内容,尽可能多的选用一些可以反映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前沿知识的内容,有效强化教材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四)积极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方案,自主构建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优化完善,经济市场中的用人单位对于职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也随之不断提升,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成为高职毕业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对于高职院校内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教学计算机基础时,要一直坚持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为主要培养方向,积极创新改革相关教育理念。在创新职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贴合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际开展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循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科学处理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自我所学专业课程间的内在关联,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积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其一,在实际构建高职院校内部非计算机基础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紧紧围绕教师群体的教学创新思维及合作能力,围绕师德建设重塑校风、班风[8]。关注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有效深化教师群体关注学生、关爱学生的工作服务观念;积极培养校园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积极创新、廉洁从教的工作涵养。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需要长期以批判性的思维看待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出教师自我的教学引导作用。其二,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计算机专业知识执教能力,要站在全局角度解析课程知识,积极树立改革创新的教学观念。通过不断深入解析计算机教学理论,积极参与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有效强化自我教学科研能力。其三,在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先进教师的引进。因为社会上对于计算机发展非常重视,同时网络化发展的推动,将计算机发展推向高潮,但是很多计算机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教学方式上也比较落后,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大对于专业教师的引进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优化。在进行教师引进的基础上,还需要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探索出科学适当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不断更新教学的知识,加强教师在团结与合作上的精神与意识。

(六)不断协调计算机等级测试与基础理论教学间的关系

通过有效协调计算机等级测试与基础理论教学间的关系,不断优化高职院校内非计算机等级测试结构,对高校中非计算机专业中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将应用作为教学观念、内容、方式的主要导向,以此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不但能够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能够具备计算机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创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高职院校及时提高对其的重视。为了有效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文彬.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66-67.

[2]代小红,王光利.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22-326.

[3]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7:39-42.

[4]晏莉娟.面向创新创业的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孔超.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

[6]程铃钫.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广场,2010,11:98-101.山东职称

[7]李文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3,05:137-138.

[8]宿钦静.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49-50.

作者:杨娟 刘波 胡勇 陆海峰 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更多软件开发论文详细信息: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式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kjlw/rjkf/280743.html

    相关专题:供应链成本分析 榆林学院学报编辑部


    上一篇:手机媒体在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