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12年实力经营,12年信誉保证!论文发表行业第一!就在400期刊网!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 >

教堂建筑研究

1基督教空间分布

教堂是基督教徒专属敬拜、聚会的场所,由于共同的信仰及价值体系,促使教堂成为向外传播教义及扩散势力的聚点。因此,通过教堂的时空变化可以分析基督教文化传播的空间特征。

1.1基督教教堂分布

通过对延安地区各地方史志梳理总结,初步核查了延安地区近代时期(1840-1949)教堂的数量和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重点区域的教堂遗址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测绘,统计出近代延安地区的一市十二县共有教堂23座,其中天主教堂共12座,基督新教教堂11座。基于表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天主教在延安地区时空分布上的差异。首先集中在南部靠近关中地区的富县、黄龙、洛川,建成的教堂共计6座,其中仅洛川的1个位于县城,5个位于乡村;其次分布在北部靠近靖边的子长、安塞,建成的教堂共3座,其中2个位于县城,1个位于乡村;另外分布在中南部的黄陵、延安市、延长,建成的教堂3座,其中2个位于乡镇,1个位于乡村。延安地区的天主教教堂分布特征,呈现从南部和北部的边界区向中心区域扩散的趋势。随着天主教教会势力的发展,逐步向延安地区的中心扩散,并实现从乡村向县和镇的“包围式”的演进方式。基于表4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基督新教在延安地区时空分布上的差异。首先集中在东部靠近山西的宜川、延川、延长,建成的教堂共7座,其中5个位于乡镇,2个位于县城;其次分布在南部靠近关中的富县、洛川、黄陵,建成的教堂共3座,其中均分布在县城;另外分布在延安地区的延安市共1座,位于县城。由此可见,延安地区的基督新教教堂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的边界区,以镇和县为主,逐步实现从东、南边界向延安地区的中心区域“跳跃式”演进方式。

1.2基督教文化扩散

延安地区位于陕北,属于一个多层次生态过渡区,如表5所示,延安地区过渡及融合的区域特征形成了苍黄、博大、浑厚、粗犷的黄土文化。基督教传入延安地区后,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使得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延安地区遭遇了异质文化的碰撞。传教士为了避免与地方传统文化直接交锋,首先选择延安地区的南部靠近关中、东部临近山西、北部紧接榆林的交界区域,这些延安地区的传统宗教信仰相对薄弱的区域。随着西方文化持续的扩散,迫使延安地区突破相对封闭、保守的状态,甚至在中部的传统文化核心的城镇出现西方样式的教堂。

2教堂建筑景观

在欧洲,基督教的圣所为教堂,是教徒聚集的场所,自教堂建筑产生以后,它们一直都综合着当时建筑学、建筑技术、结构、材料、施工、建筑装饰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7]。由此可见,教堂建筑代表西方建筑的最高技术及艺术价值。延安地区近代遗留至今的教堂,立面构图沿袭了西式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高耸的钟楼、雕刻精美的玫瑰窗、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及大量装饰,形成以西方建筑构图方式为主,局部及细部采用乡土建筑手法的教堂建筑,与延安地区的乡土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2.1罗马式建筑风格

教堂位于延安市东北5km,1924年由西班牙传教士易兴化在肤施(今延安市)桥儿沟购买地盘,1931年始建,1934年竣工,现为“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室内训练场地。如图1所示,桥儿沟天主堂坐南朝北,平面为巴西里卡式的长方形,南北长36.28m,东西宽15.86m,砖石结构。教堂南端为入口,入口厅之上有唱诗楼。内部空间分为中厅和侧廊,东西两侧各有6根多边形柱,支撑中厅的拱劵顶,教堂内由侧廊窗而不是由中厅侧墙上的高大侧窗采光,内部光线阴暗神秘。中厅北端为圣坛,高出室内地平0.72m,两侧设台阶,中厅和侧廊均为梁柱肋骨拱结构。券的长窄窗,窗上刻有“天主教”的横额,山墙两侧呈弧线,突出了中厅的中心位置。中厅两侧的钟楼采用三段式构图,一层是3个同心的圆拱券构成的小券门,二层是两个连续的拱券长窄窗,窗上墙面开有一个砖雕的类似玫瑰窗的圆漏窗,三层是拱券高窗。教堂的钟楼高22.6m,其尖顶部分高6.1m,为四棱椎体,檐口呈弧线且划分细致,屋顶及壁柱饰有许多小尖塔。如图3所示,教堂内部柱式及圣坛雕刻采用莲花、梅、兰、竹、菊、仙鹤等中国传统图案,立面细部采用延安地区的地方砖雕装饰纹样。桥儿沟教堂墙体大而厚实,窗窄小,营造出幽暗神秘的空间氛围,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了强烈对比,巧妙运用罗马式风格,将沉着的结构和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因建筑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柱和拱券装饰,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满、结构完整的美学效果[8]。

2.2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教堂

教堂位于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1924年西班牙传教士在甘谷驿购买地盘,1931年兴建,雇佣当地劳工300多人修建教堂,1934年竣工。教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内部设施遭破坏,现为延安市甘谷驿粮站的储粮仓库。图4延安甘谷驿天主教堂平面甘谷驿天主堂坐南朝北,主体建筑为二层石基砖结构,青灰色墙面。如图4所示,教堂的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0.94m,东西宽12.79m,高14.6m。教堂内东西两侧各有5根方柱,支撑中间的拱劵屋顶,将内部空间分割成三通廊式,中厅较两边的侧厅高,中厅侧墙上的高窗和侧厅窗均采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光线灿烂而神秘。北端为半圆形圣坛,开有6个尖券高窗,其上覆盖穹顶。如图5所示,教堂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由中厅的钟塔及两侧厅的山墙构成,面宽12.79m,钟塔高14.6m。钟楼采用三段式构图:一层是由束柱叠涩而成的透视尖券门,石雕三角形门框,如图6所示,门楣石刻菊、梅、牡丹及葡萄图样;二层是3个连续的尖券长窄窗,窗上有横额,上刻“天主教”字样,墙面饰有连续尖劵构成的廊栏;三层是六边形的钟楼,六面均有长条状透气的百叶窗,内安置鸣钟,钟楼檐口划分细致,屋顶及壁柱饰有许多小尖塔。入口两侧山墙对称,各有一个尖券石雕假窗,如图7所示,雕刻龙及植物样式的装饰,窗上中间有一内凹的形似玫瑰窗的圆形假窗,雕刻莲花图样,样式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延安甘谷驿教堂为石基砖结构,窗户细而高,大量彩色玻璃窗的采光,营造了灿烂神秘的气氛,立面采用大量的尖券、尖顶及尖塔装饰,教堂向上的动势较强,雕刻精巧而华丽。达到一种高耸削瘦、向上升华、神秘哀婉的美学效果。

2.3教堂建筑景观特征

延安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区,其特殊的地质地貌、黄土特征、气候条件、本土文化等因素,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聚落景观———窑洞[9],在人居聚落的选址、建筑朝向、建筑形式及建筑色调方面具有较强的地域传统文化特征。延安地区的传统聚落选址继承了传统风水学说的理想模式,力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建筑朝向一般坐北朝南;建筑形式以拱形曲线为主,体现“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建筑材料以当地石材、青砖及黄土为主;建筑色调以土黄色及青灰色为主;建筑装饰以砖雕、石雕为主,线条粗犷,造型别致。这些都体现出延安地区博大、粗犷、浑厚的黄土文化特征。近代延安地区的教堂,依照建筑体系划分为西式建筑型制为主的类型[10],相对于其他西式建筑型制的教堂,却呈现出延安地区传统的地域文化特点。从教堂的选址看,呈现依山就势的原则,符合当地建筑选址的原则;从建筑的朝向来看,依照西方基督教的宗教仪式,教堂朝向均为坐西朝东,而延安地区的教堂按照窑洞建筑的朝向均坐北朝南;从建筑形式看,教堂采用西式梁柱砖石拱券结构,与窑洞拱形结构比较,相同之处在于都采用了拱形曲线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西式梁柱拱券结构比窑洞拱形结构,营造内部空间更幽深多变;从建筑材料看,教堂仍以当地石材和青砖为主;从建筑色调看,教堂以土黄色及青灰色为主,红、绿色为辅,主色调与窑洞建筑的色调一致,辅色调体现出教堂追求华丽的特点;从建筑装饰看,教堂装饰图案不仅采用基督教的十字架、天使、葡萄及绵羊等特有图案,还大量使用延安地区传统文化的表示吉祥、祈福、忠孝、结义等含义的图案装饰。由此综合看出,近代延安地区教堂的构图方式为西式建筑,在建筑朝向、材料、色调及装饰方面则融入延安地区的乡土建筑处理手法,兼有西方文化和乡土地域的建筑特征,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延安近代教堂景观。

3教堂建筑价值分析

近代延安地区遗留至今的教堂建筑,不仅是基督教在延安地区传播的史实记载,更是西方文化与延安地区的本土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清末伴随西方势力在华的殖民统治,延安地区基督教的传播采用从山西、关中、榆林边界地区逐渐向中心地带扩散的策略,最终在延安地区的中心地带的桥儿沟和甘谷驿两地,大胆采用西式的罗马风及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结合延安地区乡土建筑的建筑选址、建筑材料、建筑色调及装饰艺术,形成了近代延安地区特有的教堂建筑。近代是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教堂是近代建筑类型中最具西方特色的建筑类型,延安地区深处内地,近代建筑从数量及质量上远不如沿海及沿江地区,因此遗留至今、保存较完整的两座近代的西式风格教堂显得弥足珍贵。近代延安地区教堂建筑是延安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客观“印记”,虽然它带有硬性移植西方文化的性质,却是延安地区宗教史、城市文化史的重要实例。从“文化承续”角度对延安地区的近代教堂建筑进行研究,为延安地区的建筑文化遗产的承续和保护提供资料。

作者:王莉 杨豪中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建学院


    更多行业经济论文详细信息: 教堂建筑研究
    http://www.400qikan.com/mflunwen/jjlw/xyjj/139634.html

    相关专题: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电子图书系统


    上一篇:强化英语课堂教学手段
    下一篇: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认准400期刊网 可信 保障 安全 快速 客户见证 退款保证


    品牌介绍